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在面神经炎中的护理体会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2例面神经炎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5.6%(P<0.05)。结论:脸保健操联合按摩可有效加速面神经炎患者康复。
  关键词:面神经炎;脸保健操;按摩;护理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疾病,多因病毒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面神经炎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会残留面部痉挛及口眼歪斜等严重并发症[1~2]。面神经炎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面神经炎发生后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并辅以有效护理加速症状改善。本研究分析了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面神经炎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19~67岁,平均(42.67±7.26)岁;病程1~10周,平均(5.68±3.27)周。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0~67岁,平均(42.95±7.37)岁;病程1~9周,平均(5.40±3.3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面神经炎;单侧发病;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中耳炎、面部创伤、脑膜炎以及腮腺炎等疾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理疗、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干预。(1)脸保健操:抬眉运动,锻炼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皱眉运动,训练皱眉肌,促使两侧眉的运动幅度相一致;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螺纹面,分别从眼内呲向外均衡刮上下眼帘;耸鼻,观察两侧鼻肌是否有皱纹,若有,耸鼻时必须保证两侧上唇运动幅度一致;口角运动,观察患者口裂是否存在变形,牙齿的实际暴露数目与高度,观察两侧口角运动的幅度,并指导患者进行口角运动;努嘴,患者努嘴后观察形状是否对称,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努嘴时两侧嘴角维持对称;鼓腮,进行鼓腮锻炼口轮匝肌功能。每个动作练习15次,每天进行3次。(2)按摩: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取地仓、完骨、颧髎、阳白、承浆、颊车等穴位进行揉按,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宜,并在患侧颜面部进行擦法(下颌部-太阳穴),以患者产生透热感为宜;若患者处于恢复期,则用食指指腹或拇指按摩患侧下关、颊车、风池、攒竹、太阳、迎香等穴位。同时,手大鱼肌和患侧颊车穴、颊车穴以及地仓穴紧贴,进行按揉。每日按摩3次。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有效率。显效:患者的面部肌肉基本恢复正常,在说话、鼓腮时口角无漏气现象,口角无歪斜现象,鼻唇沟恢复正常并对称;有效:患者的面部肌肉明显改善,在说话、鼓腮时口角无漏气现象,口角有轻微歪斜现象,鼻唇沟有少许不对称;无效:患者的面部肌肉、口角、鼻唇沟无明显变化或是原有症状加重[3]。恢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數)/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恢复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5.6%(P<0.05)。见表1。
  3讨论
  脸部保健操可以调和面部气血,不断强化面部肌肉的力量,有效缓解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而穴位按摩面部神经可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状况、循环状态以及新陈代谢。穴位按摩还具有调节阴阳、平衡脏腑、活血通络、调节气血,以及调养脏腑等功效。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可联系内外,贯通全身上下,将人体各个部位进行有效联系,继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消除疾病等功效。脸部保健操与面部按摩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面神经炎的临床症状,促使人体面部功能恢复正常,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指显示,观察组恢复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5.6%(P<0.05)。由此可见,脸保健操联合按摩可加速面部神经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马婧,叶萌,许微微,等.系统护理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4):129-131,139.
  [2]张奎芳,司红叶.雷火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150,152.
  [3]罗志仙,杜永红,蒲凤萍,等.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在面神经炎中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76-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综合护理对肺癌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澡的80例肺癌患者,根據护理模式差异性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较对比组高(P0.05)。  1.2 护理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按照科室护理常规展开护理工作。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综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2月接收的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根据相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2)给予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冠心病疾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监护病房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含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综合组,各29例。参考组术后接受常规胸外科护理,综合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综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5%,低于参考组的27.59%(P<0.05);综合组术后生命质量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施行常规护理:按照医院常规工作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传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管理方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规范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