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那么中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什么?针对中学生的需求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为此笔者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学校体育;需求;改革;转变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论证很多,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01年9月在各实验区全面展开实验。但所有的论点都离不开教学对象的状况,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是为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尽管学生的需求也可以加以引导)。那么中学生的体育需求是什么?针对中学生的需求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为此笔者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江苏省张家港市某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随机抽样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9份,(其中一年级男生94人,二年级男生41人,一年级女生130人,二年级女生34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收集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性论文20多篇,掌握其改革的指导思想、观点和改革措施等。
  2.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表:在问卷中提出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参与体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对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有什么需求?对体育课的课堂形式有什么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设计三至四个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进行选择。然后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选择项的百分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
  2.2.3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结果采用逻辑分析法,以科学、辩证地阐清学生对体育需求的看法意见,为体育教学改革深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3、结果与分析
   3.1每天体育活动的时间 一年级男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比二年级要多些,而女生两个年级均较少,甚至有20%以上的学生不能参加活动。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比女生要多,这比较符合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女生体育活动时间较少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女生实际的运动负荷,尤其是运动时间方面,让大部分女生在体育课堂中多运动,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创新,适当提高优育课中的运动量,以弥补女生每天运动时间的不足。同是要加强引发女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女生参与活动的动机。让更多的女生走向运动场。
  3.2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女生以体育课为主,其次为课余运动实践,二年级男生与女生基本相同,但一年级男生则以课余运动实践为主,其次为体育课。男生较喜好运动实践,符合男生个性特征,因此在选择男生体育课授课内容时,应该以运动技术、战术为重点,配以练习方法、训练手段,以及运动竞赛,裁判及组织竞赛为主的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从事体育锻炼。
  3.3对体育课的态度
  男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喜欢50%左右,一般的分别占领30%和46%。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喜欢的占有18%左右,一般的占70%左右。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绝大部分同学感受一般,处于学生喜爱和不喜爱之间。为此,我们应通过介绍体育文化、健康观念、竞争意识,以及现代流行体育、娱乐休闲、竞赛与欣赏等内容,把生存与生活教育都包括在课程的目标体系中,最终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创造性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达到提高体育健康文化的认知水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应当在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改革目前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材方法满足其需求,使绝大部分人对体育的总体印象转变过来,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初中生们喜爱的课程。
  4.1.2针对男、女不同的需求特征,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突出男生以技术战术为主,女生以运动时间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运动锻炼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身体练习方法,有益于自觉锻炼,达到增加体质与终身体育的目的。
  4.2建议
  4.2.1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适应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情况开展若干富有特色的初中体育教学体系,如建立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即中考必修课,大课间活动课,健身活动课。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4.2.2初中体育教师能否满足广大初中生的体育需求是关键,也是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進一步需求的关键,为此广大的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从目前的竞技性体育教学模式中转变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担负起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重任。
  4.2.2加强校际间的学术讨论,对比中学生的需求状况,推断未来学生的体育需求,充分挖掘各自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教师的培养、再培养工程,以适应未来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熊斗寅.关于全民健身的几个观念问题
  [2]包昌明.教育面向现代化与体育教学改革
  [3]何士岚,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论文教育部体卫艺司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得心应手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又拥有较高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工具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首先体现在入门问题上,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入门关。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式 入门    高中物理难学已是学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而入门难又是高中学生首先面临的问题。许多学生因无法跨过初、高中物理衔接上的“高台阶”而过早的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帮助学生顺利入门,就成为高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点,作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和思考,从“创设问题情景”、“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分析和阐述,对课堂提高质量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能力 创新 数学    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时,我先用这样的例子来激发兴趣:狗见到前面的骨头,牛见到前面的青草时,总是沿着直线向前去吃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搞清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十分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体育课程特点构建的,形成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的农村小学很多地方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范读课文,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传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所有新课程的一切,无论是理念也好,追求也好,目标也好,最终无一不是体现在一个个的“学习活动”中。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具体的学习活动,他们构成了实现课程理想的“广大民众”。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彻底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理想能否最终达成或实现,最终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事一个个教学活动。  化学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推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教育界的学者们把目光放在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从实际中总结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希望文中的一些可行性建议能够帮助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参加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随堂听课,让人耳目一新.心里由衷的兴奋。课堂上师生和谐交流,生动活泼、轻松自如,教学实效相当明显。回想起这节课,既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又没有挂图、贴画、粘卡片等,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精彩片断一    这是五年级数学第十册“容积和容积单位”内容的学习。一上课.教师拿着准备好的长方体的箱子.问木箱的体积怎么算?并让两组学生量了它的尺寸。计算了它的体积。然后,教师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多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桥梁,提高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能力。  一、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可谓生动形象;语文比之其他学科,可谓轻车熟路,可是学生就是不愿意享受它。因此,要让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本“开心辞典”,要不断地召唤着、激励着探究者,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巨大的“磁力场”。然而语文教学尽管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难以抵挡现代影视传媒对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至语文对学生的“亲和力”日渐衰退。因此,光靠单薄的文本和传统的“问答式”教学模式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