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韦伯斯特:我与厌食症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著名珠宝设计师,他的客户中不乏好莱坞明星和摇滚巨星,但鲜为人知的是,多年来,他每天都要和饮食紊乱作斗争,体重因此已骤降至101斤。
  “我刚吃了顿很棒的午餐,”珠宝设计师斯蒂芬·韦伯斯特揉搓着双手说道,“我把一个一万镑的戒指卖给了一位大律师,所以这顿午餐很成功。”他伸展着双臂搭在椅背上。身穿黑色紧身牛仔裤,细细卷卷的鸡窝头,有点像摇滚明星基思·理查兹。
  我们坐在他位于伦敦上流住宅区梅菲尔的办公室里,楼下就是杰拉德珠宝公司,这是一个由威尔士亲王授予“皇室御用认证”的珠宝品牌,2008年,他接任杰德·贾格尔成为该品牌的首席设计师,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满是各种图片:宝石、骷髅、蛇,还有他那些摇滚范儿的客户们,如奥兹·奥斯本、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凯特·莫斯、约翰尼·德普、卡梅隆·迪亚兹等等。麦当娜和盖·里奇找他定制结婚戒指,他的第一位明星粉丝是伊丽莎白·泰勒。他告诉我,他曾经设计过一条粉钻项链,售价120万美金。
  他身后的海报上是他那辆1959年产的福特雷鸟,在拉斯维加斯买的。难怪他的推特账号叫做“@摇滚韦伯斯特”。可谁能想到,这样时髦的一个人,会在他56岁的这年,决定向公众坦露他与神经性厌食症长达20年的斗争历程。人们总习惯将这种病同女性联系在一起,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数据显示,男性患者的比例高达11%。
  韦伯斯特出了一本自传画册,书名叫《好运来临:由珠宝塑造的一生》,他在其中披露了这一切——在满是耀眼珠宝照片的图册里,藏着那些关于强迫症、饥饿和精神疾病的黑暗故事。他最瘦的时候只有约101斤重,生活缺乏激情,每天至少要跑12英里。而他现在也不胖,约180公分高,140斤重。
  他在肯特郡的格雷夫森德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自传也是从这里开始写起的。和小伙伴们疯玩、把头发染成粉色、打耳洞,母亲为此还以为他是同性恋,并表示可以接受。
  他在书中还写了一些在梅德韦设计学院时的小趣事:穿着“一条紫色的喇叭裤”;在哈顿公园的小路上游荡,学会了一门手艺,“我穿着特别像女装的上衣,看上去就像个男妓。”
  到了20岁出头的年纪,伦敦金价飞涨,他搬到了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的班夫,然后他开始不吃东西。“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饮食紊乱,”他现在回忆道,“连我的精神科医生都没意识到——因为很少有男性出现这个问题。我是去加拿大工作的,在此之前,我连飞机都没坐过,可我居然来到了一个山区滑雪胜地,那里只有冬天。你看过电影《冰血暴》吗?我就住在那样的地方,真的,只不过比电影场景里的地方小一些。”
  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他整整10天没睡过觉。但当时年轻,又受了伟大职业道德的驱使,他“一头扎进了工作里”。“这项工作就像是一场梦,我就像是一个宝石猎手,每天和令人惊艳的石头打交道。但同时我很想家,除了工作外,我接触不到其他东西,工作变成了我的全部。我不分昼夜地工作,半夜11點都能心无旁骛地工作。有时甚至连尿急都要等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完再去。而我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这些改变,我意识不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日益减少了,变得易怒、消沉。”
  当时的女朋友凯西(后来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长女的母亲)跟着他一起搬到了班夫。但很快,她的存在也变成了像工作一样无趣的“琐事”。“我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东西的了,但我记得凯西对我说,‘看看你,虽然你一直都很瘦,但也没瘦成过这样呀。’”
  当时留下的一张照片上,他骨瘦如柴,面部棱角分明。“我毫无胃口。在我扭曲的逻辑中,食欲是一种我可以控制的东西,我沉迷于这种病态的控制欲。”
  “我每次都告诉自己,‘我现在不吃这个是因为晚上要去吃大餐。’但是从来就没有大餐。到后来,情况变得非常糟糕。每次餐前,都会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我吃的都是超级健康的食物,有些食物连碰都不碰。我开始吃素,开始自己做饭。我一点都不喜欢做饭,我只是喜欢那种控制的感觉。”
  “厌食症其实就是一种失控。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吃的东西。这种失控其实不仅仅表现为非正常进食,还会引发连锁反应。除了食物外,很少还有东西能称得上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你可以逼自己不睡觉,可最后还是会睡着。其实和强迫症有点像——我应该也有强迫症。”
  他禁了欲——“谁会愿意和骷髅上床呢?”也戒了酒。“我戒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酒,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聚会也都不去,因为“聚会就要吃好多东西。我的性格大变,封闭自己,变成了井底蛙。但对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投入。”
  令人惊奇的是,他平时并不会头晕或是昏倒,但他常常哭,想自杀——“看不到希望”。韦伯斯特知道他的父亲汤姆得过双向情感障碍,在他小时候就发作过。所以他咨询过来镇上行医的精神科医生。治疗方案包括“简单的诊断咨询加上一大堆药。对我来说,药物根本不管用。”药物让他的“眼球”晃动,干扰了他那需要近距离用眼的工作。“产生了很多副作用,我在父亲身上看见过同样的情况——我想要停止治疗,因为觉得不舒服,我想着‘我已经让自己放松下来了,我会好起来的。’但其实我并没有好起来。”
  他睡得也很少。“我不知道该怎么放松,我的日程表上没有这两个字。”
  3年半后,他的朋友们想尽一切办法干预他的病情,他们聚在镇上的一家酒店里对他说,“你必须回伦敦去,你不属于这里。你看看自己过得有多糟糕。”可回到家后的他,病情并没有好转。“因为我是厌食症患者呀。我几乎不怎么吃东西,甚至让自己一天吃得比一天少。终极目标是一整天不吃东西。”
其他文献
在世界上一些地區,孩子们得跨过重重困难才能抵达学校。他们的上学路上没有路、桥和地铁,更没有父母接送……
美国心理治疗师对16名性犯罪者进行心理治疗,本文对部分治疗过程做了摘要。专家认为,研究其作案动机和思维模式,树立积极的目标,而非单纯惩罚,有助于减少累犯和再犯。他们鱼贯而入,有几个穿了衬衫,扣子扣得严严实实,有几个人的牛仔裤脚上沾满泥巴。他们在这座南方小城的老旧平房里聚齐,这里街道上的树木高大茂密。为了把椅子摆成圈,有人把健身车推到了角落,但椅子还是太多。有几个人找到了令其他人羡慕的躺椅,然后坐了
煤烟笼罩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外面是零下24度,但是小婴儿阿尔马斯贝克·托塔克汗却在温暖的襁褓中睡着,蒙古包里炉火烧得正旺。他的妈妈那索尔从雕着椰子树的婴儿床里抱起他,放在膝盖上摇晃,医生一会儿要给他打针。采访时,阿尔马斯贝克才11个月。他还不能叫爸爸妈妈,但是他会说“bain uu”——蒙古人接起电话时说的问候语。他穿着格子呢睡衣,呼气的声音像是小狗喘气,他已经住过8次院了。“我们家小儿子总是生病
“这是西班牙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发言人安赫尔·里维拉如此说道。自2017年春季开始,西班牙很多地区已经连续七八个月没有下过雨,其中,数西班牙北部和中部地区的旱情最為严重。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西班牙全国平均气温为15.4摄氏度,比往年平均值高出了1.4度,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个春季,与此同时,西班牙年平均降水量却比往年少了近23%。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由于降雨
在非洲加蓬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森林大象。然而盗猎现象严重,大象数量骤降。环保主义者、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李·怀特投身于加蓬大象保卫战多年,他的对手不乏恐怖主义者及有组织犯罪团伙。  李·怀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士兵。在他眼中,大自然的魅力无与伦比。他的妈妈格兰尼斯在他4岁时收养了一头黑猩猩,小猩猩无家可归,妈妈给它起名叫“塞德里克”。那时,他和妈妈、妹妹艾莉森生活在乌干达
潜伏的危机:无征兆的炎症正在不知不觉间给我们的器官施压,它所带来的不只是关节疼痛、心脏疾病,甚至还有抑郁症,而简单的小技巧便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十月末,虽然阳光明媚,但当黑森州州长福尔克·布菲耶在瞩目的“牙买加联盟”(指代联盟党、自民党和绿党的联盟)会谈期间,戴着一副墨镜出现在德国议员协会大楼的阳台上时,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其实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已经发炎的左眼。过去的数周里,布菲耶一
6个月学英语,18个月学音乐,3岁学网球……家长们马不停蹄地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们的负担会不会太重了?一个没站稳,阿兰差点摔倒。他正在一边和自己厚重的纸尿裤勇敢搏斗,一边爬上一个白色的钢琴凳。“砰”的一声响之后,他还在摇摇晃晃地爬着,好不容易爬到了这只高大物体的一半。“能不能把他的奶嘴拿下来?”助教克莱尔问阿兰的妈妈。一旦没了奶嘴,这只18个月大的小巨兽便举起一根比他体型大很多的木棍,踉踉
180万汉堡人中有两个不需要垃圾桶和焚烧炉。瓦妮莎·利希曼和埃尔德木特·赛特只需要一个果酱瓶,就可以装下很多星期的垃圾。目前,果酱瓶里还只有一个巧克力糖包装袋(因为无法抵抗甜食的诱惑)和一张火车票(因为购票软件有时会出问题)。这两个女人不去超市,而是去无包装商店“按件出售”购物,在家用小苏打和油自制牙膏。但是对于大部分汉堡人而言,一顿早餐刚过,这个小小的果酱瓶就会被装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制造约5
如何使开会变得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大多数员工出于种种原因,对开会都心存怨怼。文章提出了一些“开会准则”,它们能使会议更高效更受欢迎。  大部分员工听闻近期有会议安排,心情都无异于日复一日等待恶鹰来啄食其肝脏的普罗米修斯——被啄食掉的肝脏会重新长出来,所以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等待开会的员工的心情亦如是。对于正在忙碌工作的员工来说,开会更是一种折磨。  会议最大的问题就是效率低下。1957年,
16年前,乌干达商店老板苏珊·吉古拉成为谋杀嫌疑人,面临被处以绞刑的命运。在铁窗后,她开始远程学习法律培训课程。最终,她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法律,拯救了数百名囚犯的生命。出狱两年后,苏珊·吉古拉站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一座波纹白铁皮教堂里,讲述自己战胜死亡的经历。在吉古拉出场前,来到这里的300名访客已经祈祷、歌唱、舞蹈了一个小时。会场里很安静。男男女女们紧张地坐在塑料椅子上,只有雨点喧闹地敲打着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