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以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图形印章》一课为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在积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为提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了“新北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荐会”活动。此次活动让一线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从而重视小学美术课堂中传递出来的劳动美,理解劳动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
其他文献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借助一道选择题随机抽取五、六年级各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推理水平特点表现为知识记忆影响答题正确率、解题策略占比因年级而不同、推理水平随着年级整体递增。基于调查结果,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提升儿童推理水平的策略:立足本质,挖掘推理素材;暴露思维,经历推理过程;巧用反例,体验合情推理的或然性。
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于2012年诞生于重庆市融汇国际温泉城,是重庆市名校沙坪坝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全国红领巾国学社团授牌学校、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重庆市最美书屋授牌学校和沙坪坝区第一个人工智能课程基地学校。
2019年8月28日正式启用的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地处常州智能传感谷,背依浩淼长江,南邻京沪高铁,藻江河畔,沃野环绕,小桥流水争俏。学校承季子故里的深厚文脉,扬诗乡联城的墨香雅韵,深涵百年风范,尽显江南情致,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循理德泽合设第十初等小学”。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师教得好不好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涵盖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刘延革、张丽丽老师基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主题式”评价体系,从评
单元整体教学要把整个单元的课文(包括诗词和小古文)、阅读链接、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各方面材料进行有机地梳理并整合,制定具体的单元目标和课时,再通过归类比较、创设情境、综合运用等方式展开教学,最终达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互融共生。
本文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与薛法根老师有关的三起关键教学事件。这三个事件相对独立,通过对教学的深度思考,揭示语文学科教方法、教运用的重要性。三个事件层层推进,分别阐述了笔者近几年学科教学新成长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围绕这些事件,文章得出结论: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的语文课堂,必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实现从“教语文”到“教学生用语文”的实践转型。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中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交流“知识准备”,唤醒经验;构建新知,完善认识;延展学习,深化认识,让学生经历完善的认知过程,构建分数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含蓄蕴藉的风格,常借助数字或特定词来营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找到合适的抓手,于有疑处入手,让学生如庖丁解牛般游刃于诗中,剖析细微却又统观全篇,将古诗理解得入情入境,是教学古诗的难点。笔者在新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时,便从有疑处入手,剖析“千里”,以数字为抓手,让学生勾连所学,通晓诗境,妙学古诗。
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勾连精读课文的复述方法,把握略读课文特点,运用词串整合,简要复述;循沿支架,巩固复述;趣设情境,创意复述;运用迁移,延展复述的策略,发挥略读课重学习运用的教学功能,让复述训练扎实落地。
小古文类文本教学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表达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教学的“牛鼻子”,入情入境,在“以古带今”“以今证古”的教学中达到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目标。以《书戴嵩画牛》为例,小古文类文本教学言语实践之路径可以是:解题释义,激趣入境;初读古文,读准有境;质疑探究,理解沉境;趣读课文,渐入佳境;想象补白,身临其境;拓展阅读,探无止境。教师将言语实践的种子植入经典文言文的土壤之中,将小古文的独特之美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扎下文学之根,焕发出生命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