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背景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方法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利用生活化情境点亮数学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生活化问题情境要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基于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创设如下情境:
  在第1节教学中,教师从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图案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全等图形.并要求学生在网格纸上画全等图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全等图形的运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第3节教学中,利用折纸、剪纸、猜想等多种数学情境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主动获得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能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让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进一步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数学苍白无味的状态,给数学课堂增加“营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问题情境要形象生动
  我们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片.也可以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且热爱数学.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时,创设如下情境:
  小强去买苹果,苹果每千克5元,他买了a千克,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解答:5a.
  请学生模仿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其他学生给予解答.
  可以得到这些式子:30a,0.85b,n-7,2ab 3bc 2ac,abc等.
  数学是应用的数学.设置具体的情境为代数式的教学做了铺垫.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学生领悟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亲自体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生活化问题情境要体现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有着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要设置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要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教师创设情境在强调学习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學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所创设的具有生活意义的题目背景材料中,通过熟悉的背景来学习与体会知识的产生、演变等过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创设如下情境: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B两点被建筑物隔开,如何测量A,B两地的距离呢?
  “如何测量A,B两地的距离”不是让学生回忆、思考,而是直接给出全等的方法,避免学生分散精力、思路岔开.节省时间,重点学习本节课的新内容.
  教师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从实际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步从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水平.通过生活化情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做数学”的乐趣,并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生活化问题情境要渗透情感教学
  教学有赖于情感共鸣.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教师创设情境问题时要渗透情感,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教学情境,关注和尊重每一名学生,能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学生的参与率增加了,学习状态积极且主动,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问题情境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同时要注意自然、合情合理,要融入情感,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通过参加省级高等数学竞赛的实践,认真思考高等数学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民办高校参加高等数学竞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民办高校高等数学竞赛水平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高等数学竞赛系列措施的实践,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数学竞赛;民办高校;数学教育  从2002年起,浙江省高等数学教育研究会开始在全省高校范围内举办“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农村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农村高中;多媒体技术;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
孟子所说的“气”是一种情感状态。“浩然之气”指正义的道德情操。孟子对“气”的这种见解,把哲学范畴的“气”引入到伦理教育之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61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l例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头孢拉定胶囊等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