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脑伤鼻饲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0
资料与方法
1997年2月~2003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均作气管切开。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7~79岁;脑干伤26例,脑挫裂伤27例,颅内血肿27例,均为第一诊断。管饲时间3~65天。
管饲饮食形式均采用非要素饮食:通过鼻胃管管饲,用普通食物如牛奶、糖、鸡蛋等经过简单水解成大分子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流质,价格便宜,易于耐受并富含有纤维素。
管饲方法:①分次灌注法: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2~3小时1次,每次200~250ml,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流质饮食接近体温38~40℃。管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于2次之间补充水分或果汁。②缓慢滴注法:用输液管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每日总量1500~2000ml,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防止污染。
一般护理: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故管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用物1次,每次管饲后空针、碗清洗后煮沸消毒,备下次用。操作者应洗手。为了使患者能适应,开始管饲和滴注时营养液用量宜小,如管饲每次约100ml,持续滴注每小时约50ml,以后逐渐增量,液体的浓度也应由低逐渐增高,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每次管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鼻腔重新置胃管1次。置管鼻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由于不经口饮食,要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口腔护理3次,并观察口腔黏膜状态。因患者处于昏迷状,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对症处理,并根据血液化验调整营养液配方。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便秘: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牛奶,少纤维性食物,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需定时给缓泻药或行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②腹泻: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严重腹泻可造成大量胃肠液损失而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③食物反流: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胃肠道黏膜出现水肿,胃肠蠕动减慢,胃内容物潴留过多引起食物反流;贲门闭锁不全;腹压增高等引起食物反流。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若残留量>100ml则提示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时间或行胃负压引流,可加服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前吸净气道痰液,鼻饲后进行气囊充气后再吸痰,吸氮时动作要轻柔,吸氮管插入不宜过深,避免呛咳,吸痰后数分钟应行气囊放气。出现反流时尽快吸净气道和口鼻腔内的反流物,暂停鼻饲,记录反流理,做好口腔护理。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搬动患者时引起食物反流。④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丘脑下部-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应积极给予止血措施。
讨论
胃肠内营养具有经济、简便、符合生理需求的特点,可促进肠腺分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还可改善局部胃肠黏膜血流量,可促进胃肠蠕动,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增加胰岛素分泌,减轻脑细胞损伤及水肿。因此,颅脑损伤患者首先选择经鼻饲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本组采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80
资料与方法
1997年2月~2003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均作气管切开。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7~79岁;脑干伤26例,脑挫裂伤27例,颅内血肿27例,均为第一诊断。管饲时间3~65天。
管饲饮食形式均采用非要素饮食:通过鼻胃管管饲,用普通食物如牛奶、糖、鸡蛋等经过简单水解成大分子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流质,价格便宜,易于耐受并富含有纤维素。
管饲方法:①分次灌注法: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每2~3小时1次,每次200~250ml,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流质饮食接近体温38~40℃。管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于2次之间补充水分或果汁。②缓慢滴注法:用输液管插入瓶中,间断分次或连续不断滴注。每日总量1500~2000ml,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防止污染。
一般护理: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故管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用物1次,每次管饲后空针、碗清洗后煮沸消毒,备下次用。操作者应洗手。为了使患者能适应,开始管饲和滴注时营养液用量宜小,如管饲每次约100ml,持续滴注每小时约50ml,以后逐渐增量,液体的浓度也应由低逐渐增高,避免开始时就引起明显的液体高渗状态。每次管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进行。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鼻腔重新置胃管1次。置管鼻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由于不经口饮食,要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口腔护理3次,并观察口腔黏膜状态。因患者处于昏迷状,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对症处理,并根据血液化验调整营养液配方。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便秘: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牛奶,少纤维性食物,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需定时给缓泻药或行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②腹泻: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不成形。严重腹泻可造成大量胃肠液损失而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③食物反流: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胃肠道黏膜出现水肿,胃肠蠕动减慢,胃内容物潴留过多引起食物反流;贲门闭锁不全;腹压增高等引起食物反流。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若残留量>100ml则提示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时间或行胃负压引流,可加服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前吸净气道痰液,鼻饲后进行气囊充气后再吸痰,吸氮时动作要轻柔,吸氮管插入不宜过深,避免呛咳,吸痰后数分钟应行气囊放气。出现反流时尽快吸净气道和口鼻腔内的反流物,暂停鼻饲,记录反流理,做好口腔护理。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搬动患者时引起食物反流。④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丘脑下部-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应积极给予止血措施。
讨论
胃肠内营养具有经济、简便、符合生理需求的特点,可促进肠腺分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还可改善局部胃肠黏膜血流量,可促进胃肠蠕动,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增加胰岛素分泌,减轻脑细胞损伤及水肿。因此,颅脑损伤患者首先选择经鼻饲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本组采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