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阅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
  2.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养成敢说、爱说的习惯
  3.互相学习同学中好的读书方法和阅读习惯,接收更多的优秀读物
  4.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赏析能力,并引导学生将阅读活动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准备】
  1.在班级内宣传倡议学生利用零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在班上交流互看,并在适当的时机组建班级图书角
  2.组织全班同学制订图书管理办法和图书借阅制度,并评选出图书管理员
  3.成立“小书虫俱乐部”,每半学期对班内的阅读情况进行小结,评选出“阅读之星”,适时地对读书积极、认真的同学颁发奖品
  4.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阅读摘抄本,资料积累本,并指导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使用
  【活动时间】
  一到二年或者更长。
  【活动过程】
  (一)组织一次有关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基本的阅读情况
  (二)进行朗读比赛
  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学课文和自己课外阅读的优美片段。(鼓励学生多从课外选取优美的朗读材料。)
  (三)设“故事长廊”
  每周或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近期阅读的精彩故事,并在适当的时间评选“故事大王”。
  (四)举办“读书交流会”
  将近期学生阅读的内容集中地进行交流和展示,比一比看谁读的书多,谁的故事讲的精彩,以大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1.启发提问
  你喜欢读书吗?为什么?
  2.小组交流
  你都阅读了哪些书籍?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小组汇报
  你是怎样阅读的?(包括读书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等)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4.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发言
  教师向学生展示网上收集的名人读书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
  5.组织评选“阅读之星”
  (五)成立“小书虫俱乐部”,组建班级图书角,发动全班同学踊跃捐书,班费购书,登记造册
  (六)组织全班同学制订图书管理办法和图书借阅制度,并评选出图书管理员。
  (七)开展阅读四个“一”,进行实践活动
  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可以是课内外阅读积累的,也可以名言警句,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要求学生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及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字数不限。
  2.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要求学生从最近阅读过的文章中选出最喜欢的一篇,先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看法,最后说出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不能等同于读后感,要求降低,字数不限。
  3.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经过一段时期的阅读和积累,学生已经完成了一定的阅读量,他们可以对自己阅读过的书籍进行回顾和整理。此活动的目的是促使他们进行反思,挑选出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图书进行推荐,写出推荐的理由。内容和字数都不做限制。由小学生来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稍做指导,如介绍书的内容,其中的精彩片段,对自己的帮助作用,受到的教育启发等作为推荐的理由。
  4.“评价一个人物”或“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由学生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评析,介绍他的事迹,写出对人物的意见和看法。这是本次阅读实践活动的最高层次,教师要加强引导和交流,力争取得较好的效果。
  (八)举办“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联系本班阅读实际,侧重于阅读量和知识积累的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去多读书,读好书。比赛分组进行,共设计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种,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九)再次举办“读书经验座谈及成果展示”活动,并邀请同级阅读突出的同学和班级“阅读之星”答“记者”问
  1.话题
  (1)你在阅读中掌握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2)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自己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交流展示一段时间来各自的读书笔记(阅读摘抄本和资料积累本)
  3.教师讲评阅读四个“一”实践活动情况,宣读优秀作品
  4.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和近期“阅读之星”
  5.“阅读之星”答“记者”问,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问题准备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收获?通常你是怎样读书的?加强阅读对你有什么帮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哪本书更好看?你对《水浒》中的宋江有什么看法?
  (十)结合教材中的语文天地举办辩论赛
  论题:开卷是否有益?应该怎样去读书?
  子论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的吗?
  重视阅读是否意味着就要盲目地、大量地去读书?
  结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铁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假繁荣”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假繁荣”;现象  小组合作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取长补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热情高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假繁荣”的现象,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其实知识性并不强,收获也不大,还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我
摘 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那么在数学课上学生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思维效果最佳,这是数学教师经常探讨的话题。数学课中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独立思维;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不断创造条件、解决矛盾的过程。我们爱护学生就更要爱护学生良好的思维。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急于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稍有困难或尚未入围,教师
摘 要: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读写教学,谈了几点做法。  关键词:语文;读写教学;尝试  读写结合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验精华之一。它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可见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的不合理现象。  
摘 要:为帮助学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理念,教师用图画设计板书,利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趣味性;中心思想;课堂问答  《只有一个地球》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资源在减少,向学生传达保护资源,爱护地球的理念。这篇文章对于启发小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对抽象性课文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为了帮
摘 要:要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需要历史教师广泛、大量地读书。通过读书,充实学科专业知识,丰厚文化底蕴,提升教学理念。  关键词:历史教学;转变观念;知识结构  从2009年开始,巴彦淖尔市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整整五年了,而初中课改也已经十来年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研员,经常到初中、高中各学校听课,并与教师交流研讨。其间有喜有忧,有成就也有很多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最大的是绝大多数教师课标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的要求,也是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在经过几年对高中学生的观察与思考之后,认识到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重在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高三学生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试解决。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德育教育  现行的中学德育大纲已把“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列入了进去,
最初接触绘本,应该就是在义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班级读书会上,在场的每一个教师竟都被那样的课堂所深深吸引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我想,在那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是快乐的,而坐在台下的我们竟忘了课堂,一起沉浸在美妙的绘本阅读中。也许,这就是绘本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快乐吧!  在接下来的一次杭州培训中,我特地跑去杭州较大的一家书店,随机地挑了几百元的绘本书,就算是送给儿子的礼物。绘本,价格不菲,但,就这么几张
摘 要:《电子电工》是电子电工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而电烙铁焊接则是一门基本技能,所以,电烙铁焊接对于电子电工及相关专业来说,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而电烙铁焊接的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烙铁;焊接;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下我是如何进行电烙铁焊接教学的,抛砖引玉,欢迎指正。  我校是一所刚创办不久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简陋,师资捉襟见肘。电子电工这门课
摘 要:文学家和文学形象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东西方文学作品的比较,能够揭示不同文化观念和行为选择的经济根源和文化根源。《赤壁赋》和《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思想观念和人们行为方式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深刻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鲁滨孙;文化;比较  苏轼和鲁滨孙,一位是华夏名垂青史的伟大诗人,一位是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