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力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关键词]美术  教学  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必要条件。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美术教育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音乐欣赏,启发对美术形象的想象
  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抒情性,因而使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歌曲旋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塑造美术形象。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如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画面,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创造性地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的画面,由此,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绘画游戏》一课时,我播放了热情欢快的民族音乐《金蛇狂舞》、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我随着学生的点评进行跟绘画相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这样学生往往能創造出千姿百态、名具特色的画面。
  二、利用文学品味,启发对美术情境的想象
  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优美意境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作家总是通过创造意境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也正是通过他创造的意境来感染读者、影响读者的。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和散文,都有各具特色的意境:或博大精深,或深邃幽美;或暗淡凄切,或明快愉悦;或雄浑悲壮,或清丽哀怨;或“万类霜天竞自由”,一派生机,或是“古道西风瘦马”,满目凄凉。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给学生一定的审美想象,让文学语言表现的形象呈现于读者想象的空间中,让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如:文学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就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各具特征的九种自然景物,从上而下、由远及近,勾勒出三组颇具美学韵味的画面,艺术的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立体美。学生由此展天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写过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山中避雨》,雨窗下悠悠的琴声,那伴着琴声的《渔光曲》,那雨中静静的小茶店,那拉琴的作者,唱歌的女孩,有屋、有景、有人,不正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吗?让学生体会文中美伦美焕的情境,然后适时进行创作,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现,它是诗与画的融合,既培养了孩子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造型.表现的才能。又如:绘画日记用图画配合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表达对事物理解和感受,它融写生、记忆、想象、创作为一体,主观地、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也较好地体现了绘画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对美术空间的想象
  多媒体的运用能改变单纯的说教模式,给学生以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感觉,诱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多变的色彩》一课伊始,通过播放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色彩多变练习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师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颜色渐变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色彩的千变万化的美丽。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变的色彩》及混合练习。”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冷色与暖色》这一单元时,我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色彩浓缩在屏幕上,再配以音乐、声响、解说创设一种色彩情境,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畅游、想象。这样,在热烈、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将某一色彩与另一事物联想起来。如:由蓝色联想到“晴朗的天空”、“碧蓝的大海”;由红色联想到“鲜艳的国旗”、“火红的枫叶”;由白色联想到“晶莹的雪花”、“飘动的白云”;由绿色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嫩绿的杨柳”等。学生在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各类宣传媒体(如电视、报刊、书籍等)的参与,使学生头脑中贮存着丰富多彩的间接感性形象。教师在辅导创作时,应有意识的唤醒学生头脑中的间接感性形象。引导他们通过进行与创作主题有关的时间、空间和事物的想象,在头脑中萌生、重现一幅所要表现的主题画面。   四、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孩童時代的思维不受任何条条框框制约,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如何保持“想象力”旺盛不至枯竭?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乃至创新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生气,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或许,这种“意外”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只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契机进而因势利导并因材施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曾有教育理论家批评:利用权威强迫性地将知识喷向学生,这只能溅到学生的外表,而不能渗透到他们的灵魂深处,且是压制儿童自发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原因之一。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民主、自由、极具想象氛围的学习空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将要描绘的事物,这是想象训练能够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我在教学《吃虫草》时,考虑到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老师在课前布置同学们查阅“吃虫草”的资料与相关图片,课堂上组织同学们相互交流和讨论,讨论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对“吃虫草”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引导同学们概括出“吃虫草”猎食的三大法宝:形状、气味和色彩。进而启发同学们想象:假如你是未来的一名生物学家,你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吃虫草,专门帮助农民消除农作物中的害虫,以解决现在农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请画出你精心培养的“吃虫草”的模样,并且介绍它的“猎食绝招”。同学们在作业中表现的“吃虫草”形象新奇而又别出心裁,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吃虫草”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来引诱害虫,有的会喷出五彩的烟雾来吸引害虫?想象训练的开展,形式可多种多样,一件具体的实物能引出联想,一个抽象的图形也能做出具体形象想象的练习,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启发大脑展开想象,一段悠扬的音乐也能引出无尽的遐想?当教师面对孩子们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学会耐心倾听,这可能就是一次想象训练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通过看、听、说、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五、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在课堂上有意地设计一些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上《让大家认识我》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为朋友照张相”的游戏:“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新朋友的相貌,下面我们来给新朋友照张像。”“老师要送给每个小朋友一架全自动智能相机”--出示示意图:“眼睛是镜头”、“大脑是存储器”、“纸是胶卷”、“手和彩笔是打印机”、“画是照片”。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简单的表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给朋友照相的方法,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画与画廊里的画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和大画家学习。从而探索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整堂课学生无拘无束,忘我的在各自神奇的想象之中发挥自己。又如:在教学《变垃圾为宝》时,通过学生课前的调查、走访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到身边的垃圾无处不在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为避免同学们产生消极想象---“未来世界可能是一个混浊、肮脏、垃圾遍布的世界”,引领同学们观看“垃圾处理流程图”,告诉同学们人类已深刻认识到环保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并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相信未来的环境会越来越美。环保工作者和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努力想出各种办法来处理各种垃圾---“变垃圾为宝”,我们每个同学也都应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设计出一台“垃圾处理器”帮助人类科学、合理地处理垃圾。为了加强想象的科学性,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和资料,这样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的目的性就更强了,有专门处理污水的处理器,有专门清理空气的处理器?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小学美术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发现、探索、研究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良好的教学计划,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去驾驭课堂,巧妙地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化“腐朽”为神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准则,从学生的思想、言行中发现“问题”,引领学生开阔思维、展开想象,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各抒己见,锻炼和丰富想象力。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得以创造一种升华了的自然。”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也有精辟的描述:“当我们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挖掘、诱导、启发,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在广阔的艺术天空中翱翔。
  (作者单位:辽阳市文圣区东京陵街道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很多英语的学习者的词汇量不足。词汇不足会直接导致英语阅读、写作、听、说等语言技能的迟滞不前,对于语言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词汇量不足的问题是也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急需解决的一个英语学习上的最基本问题。  [关键词]关联记忆 区分记忆 对照记忆 重复记忆  词汇量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者本身并不重视词汇的记忆和积累;二是学习者本身重视记忆和积累,但是并
期刊
[摘要]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低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非常缺少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现实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存在就业难和就业专业相关度较低的现象,文章对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转型和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并进行了详述,目前这套措施的实施已经收到了明显效果。  [关键字]高职计算机专业 专业转型 教学改革  引言  近十余年时间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和人才培养质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令人担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期刊
[摘要]舒婷的诗朦胧而不晦涩,深刻却不消极,擅于采用象征、意象等艺术手法诠释复杂情感,揭示生命真谛。同是表达奉献,《在诗歌的十字架上》充满了浓郁的基督情结,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却饱含着醇厚的赤子之情。文章抽丝剥茧解读了诗人的宗教情怀和祖国之爱,追本溯源剖析了两种情结背后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等要素的成因。  [关键词]舒婷 宗教 基督 时代 祖国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擅于采用象征、
期刊
[摘要]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加强基本概念及理论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变化规律,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根据化学概念的特点,探讨优化概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基本概念 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
期刊
[摘要]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教学目的,把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进行量化,进行随堂PLC编程上机实践训练,以开卷考试考查学生这三种手段,我们在《包装机电控制》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效果表明学生的能力获得了提升。  [关键词]机电控制 包装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包装机电控制》是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四年制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促学评估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多元评估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使用多元化、多样性的形成性评估有利于保护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 多元评价 问题和规划  一、 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的理解  大学英语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
期刊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办报育人的作用,通过引导、灌输、熏陶、暗示、感化、激励、制约、凝聚、强化等来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学校的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如何办好校报,使校报向更活泼、专业的方向健康发展呢?我认为要从“角度”“深度”“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