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识图能力薄弱,结合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具体要求,建议在教学中引入三维图形,使学生从书本文字、平面图片进入到三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教学效果 三维图形 识图能力
  一、引言
  《建筑构造与识图》对建筑类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后,应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能通过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节点详图,理解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及具体构造做法。但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上表现来看,该课程的教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里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也有学生自身条件的欠缺。尤其是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注重的是识图能力,对制图能力基本不做要求,这也给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通过课程的有效教学,既能满足学生专业上的要求,又培养学生足够的识图能力,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手段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教学方法手段分析
  《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重点是介绍建筑各部位的构造组成及做法,并让学生掌握各部位构造做法的平面图形表示方法,且能熟练识读施工图,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讲授构造组成及做法时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物、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等等,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图片、照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但图片、照片能反映的也只是某个部位片面的内容,对于某些需要多方位理解的就无法完整表达。
  比如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楼,通过拍摄照片进行细部构造讲解,确实会使学生感到似曾相识,因为毕竟学生在其中生活和学习,但他们往往会视若无睹,课堂上教师讲的时候,可能有部分同学会觉得“好像有那么一个部位”,却不知道具体指的是哪里,更不要说将构造做法与平面图形结合在一起了。
  比如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使他们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一个班的学生同时参观,人数众多,很难管理;二,参观施工现场的时间过短,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了解构造做法,更无法分析现场的构造做法与书本上有什么区别;三,由于建筑物的单体性,无法将所有的构造做法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中体现;四,在有限的参观时间中受到工程施工阶段的限制,工程施工到哪个部位,学生就只能了解到哪个部位;五,学生的参观会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无法经常性的参观。
  2、学生学习情况
  首先,《建筑构造与识图》在第一学期开设,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但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对类似的建筑构造内容从未接触过,对于并不是生活中通俗词语的专业术语学生初次接触都会感觉生涩难懂,为了让学生能理解的更透彻,讲解时就需要结合相应的各种教学手段,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其次,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较差。在进入《建筑构造与识图》学习之前,学生未受过专门关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通常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首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让学生在掌握制图规则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建筑物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节点详图,画得多了才会清楚建筑中不同部位及构造做法在图纸中是怎样以线条表现的,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明白从图形想象成建筑物该如何去做,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现今《建筑构造与识图》内容中,对于制图的要求较低,再由于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也是看懂图,对制图的规则也只是了解熟悉,不需要学生会画图,这就相当于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时,将制图的过程简化了,但又要达到看懂图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运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最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存在着上述两方面原因,在学习《建筑构造与识图》内容时不积极也不主动,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通过更好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重要。
  三、三维图形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的教学手段中存在的欠缺,及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效果,建议在教学中引入三维图形。三维图形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能体现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首先,能让学生对于某个构造做法多角度的查看。通常通过图片了解建筑物某个部位的构造做法,只能从某个面进行查看,或者需要多张照片结合在一起,而利用三维图形,通过任意角度旋转,可以很直观、很清楚的了解到构造部位各个面的情况,再通过看到的图像与平面图形相对照,能训练学生去思考,立体物体是怎样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图形中的那些线条表示什么含义;慢慢的在学生识读图形时,能将独立的几张图综合起来,想象出立体物体,达到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目的。
  其次,利用三维图形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到像基础等较难全面了解的构造。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条形基础与其它基础的搭接时,结合三维图形效果就很好。如图所示,图1为某工程基础三维图形,如前述内容,通过多角度的旋转,能从不同方位看到基础的情况。图2为条形基础与独立基础的搭接情况,通过三维图形的辅助讲解,一目了然,再与平面图形结合在一起,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构造柱与墙咬接的马牙槎,在实际工程中,构造柱是在墙体砌筑后浇注的,无法全方位的了解马牙槎,授课时如果利用三维图形,学生就能很快理解,如图3所示,然后再扩展讲解构造柱位于不同墙体转角部位的情况,就简单很多。
  
  图1 某工程基础 图2 条形基础与独立基础的搭接 图3 构造柱的马牙槎
  再次,在三维图形中能通过旋转完成从立体图像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接。如图4所示为某工程一层框架结构,通过旋转后成为图5,即按照水平投影的方向看该层框架,再与图6二层结构平面图对照,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知道结构平面图是如何而来,比教师在授课时讲无数遍“结构平面图就是从上往下看框架”要有效的多。
  
  图4 某工程一层框架结构
  
  图5 旋转后的一层框架结构 图6 某工程的二层结构平面图
  最后,三维图形可以避免由于建筑物的建设周期长,无法在短期内看到建筑物全貌的限制,也避免了学生学习构造的片面性。一般在《建筑构造与识图》授课时会结合让学生参观施工现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建筑物构造的认识,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参观的时间非常短,几乎只能看到某一个时刻建筑物的情况,而这个问题若利用三维图形,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图7所示,能根据图纸将整个建筑物模拟的建起来,同时,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纸在头脑里想象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图7 建筑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三维图形的辅助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识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王赟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01月第10卷第02期总第235期
  2、坚持工程识图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陈兵,樊玉光 化工高等教育 2011年第2期(总第118期)
  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孙利艳 教育园地
  4、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 郑庆波 科教文汇 2011年2月
  5、提高识图能力 培训新型人才 孙亚丽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其他文献
  Methanol production is a standard outlet for natural gas.Nevertheless, the methanol price level in the past hindered a possible extension of the usage of me
会议
本刊讯 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开发的“国家机关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检验检疫系统直属局去年在厦门、西安、大连进行了三期
  目的:探讨水疗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24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选用0.1%的新洁尔灭、0
会议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改实施的核心。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使新课改理念得以有效的落实,使化学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针对在化学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不足之处还望大
  目的:探讨对骨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的措施。方法:充分发挥护士的功能,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实施个性化的功能指导,取得家属和患者的配合,结合设备、仪器和传统的
  目的:总结一期经口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3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
会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有所优化.但部分企业人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影响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文章就人资薪酬和绩效管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在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改革成果累累。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论述了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着手,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供广大化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设计 教学情境 打造 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的:探讨Ponseti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矫正马蹄内翻畸形,减少残疾。方法 对我科2006年-2009年68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临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89例我科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行椎间盘镜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加强术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