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功甫帖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在一千多年前写给好友郭功甫的一张便条《功甫帖》,在纽约苏富比被拍出了5000多万元人民币。然而此帖自拍卖之初就引发的真伪之争一直在上演。
  《功甫帖》为海内名帖,信封大小,只有9个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但这9个字在历史上声名显赫,被称为代表了苏东坡最高书法艺术水准的名札。
  2014年5月底,在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两家拍卖公司的春拍预展中,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相继开展了两场讲座。他坦言:“我知道大家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想问自己,《功甫帖》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鸡缸杯那么贵……”
  在匡时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刘益谦在谈到《功甫帖》的真伪风波时,情绪波动很大,显然已经不胜其扰。他表示,《功甫贴》的真假,他已经不在乎了,“就像我娶个老婆是哑巴,但是我愿意。”言谈中,他也流露出对于此事的无奈:花重金买回来的苏东坡名帖,竟被博物馆的一些专家称为伪作。
  事件回放如下:
  2013年9月19日,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功甫帖》。
  2013年12月21日,《新民晚报》刊出报道,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钟银兰、单国霖和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本。
  2013年12月22日,,苏富比拍卖行通过官方微博声明,坚持认为《功甫帖》是真迹,表示尚未收到上海博物馆的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23日,刘益谦在“新浪收藏”发表声明,催促上海博物馆尽快公布完整的研究报告;2013年12月26日,刘益谦再次发表声明,对上海博物馆提出了几点质疑。
  2014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的两篇研究文章发表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中,坚持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是伪作。
  2014年2月18日,刘益谦带着《功甫帖》原件进京,用多种现代技术设备为《功甫帖》验明正身,推翻上博研究员所称“双钩填墨”的说法。
  2014年4月16日,上海博物馆再发新证,通过剖析鲍淑芳家族与纪晓岚、朱圭、尹秉绶、刘墉、翁方纲、邓石如等人的交往史料,证明《功甫帖》是伪作。
  在此事的讨论中,身为注册拍卖师,同时是拍卖公司董事的季涛,先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从《功甫帖》真伪讨论到对博物馆专家是否应该在市场上做鉴定以及专家在企业兼职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年4月份,季涛发现一个ID为“Mr让阿让”的微博账户从1月11日起,曾多次对自己发表诸如“伪公知”、“乏走狗”等言论,涉及到人身攻击。
  经证实,“Mr让阿让”微博账号为故宫专家杨丹霞所有。为此,季涛以侵犯其名誉权将杨丹霞告上法庭。杨丹霞认为,之所以匿名网友身份发言,是因为发言只代表她个人,不愿意把故宫牵扯进来。她表示,《功甫帖》是“开门假”的低仿作品,不愿配合支持刘益谦,但答应不以自己的名义对《功甫帖》真假表态。
  至此,有关《功甫帖》的真伪之争愈演愈烈。
  其实,此事在学术范围内的论争已经结束,接下来的论证与其说是学场与学术之争,不如说是话语权之争。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力挺刘益谦,他表示:“如果苏东坡的这个帖子是故宫买的,我保证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员都不会说话。此事对于刘益谦是不公平的,民营博物馆处于发展初期,博物馆研究员应慎用公信力,不应使用如此鲁莽的言论”。
  公众所关心的仍然是《功甫帖》的真伪,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真伪支持方各执一词。在收藏界,一旦某位专家被卷入艺术品的真假鉴定之争时,就等于踏上不归路。对于绝大多数专家来说,面子比真相更重要。
其他文献
5月下旬的一天,天气忽然热了起来,特别是北京,温度甚至达到了40℃。供职于某影视文化公司的刘丹,在5月28日那天收到了中信银行信用卡微信推送的“37℃高温险”,她觉得好玩,就一口气买了几份,还发朋友圈分享此事。  记者发现,刘丹所买的这款保险,是由众安保险新近推出的,可以通过淘宝众安保险旗舰店和众安保险公共微信账号进行购买。然而,这款保险是不是真的能够确保投保人的利益呢?  天气热 高温险更热  
期刊
“告别首付,无压力购房筑家计划。”  这样的宣传语有没有吸引力?买房都不用费劲了。  这是位于北京亦庄的珠江四季悦城推出的“全盘无首付”促销策略,是继该项目推出区域最低价后,再次大力度推出让利措施,也是北京首个“零首付”楼盘。通过该计划,购房者可以获取由搜房网提供的金融支持。  此外,珠江四季悦城还推出了10套指定房源,这些房源在享受“告别首付,无压力购房筑家计划”权益的同时,还可获得其他金融服务
期刊
每年的6月份都被称为“钱荒季”,也被认为是一年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好时机。去年6月出现的让金融界无比震撼的“钱荒”,我们还记忆犹新。如今又跨入了6月份,银行的揽储大战又打响了,“钱荒”是不是又来了?我们是不是要进点银行理财产品呢?  去年6月份银行间上演的前所未有的“抢钱”,让银行理财产品来了个“屌丝逆袭”。那段时间,有很多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到了7%-8%,招商银行甚至推出了3 0天年化
期刊
连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吸引了众多投资客的目光。而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外币理财产品逐渐升温,甚至出现疯狂兑换美元的投资热潮。记者身边的一位同事也去银行兑换了一些美金放在家里,以待日后升值,并希望加大投资,但具体行情把握不准,不敢轻易出手。她想知道目前投资美元是否靠谱?  投资美元的热情为何如此高涨?  关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前几年,网上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个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
期刊
最会“赚钱”的媒体人郭振玺  一般情况下,企业负责人因经济问题被调查的较多,媒体人很少,但财经媒体中的大鳄,49岁的郭振玺最近却突然被调查了。很多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他,但提起央视“3·15晚会”和“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家就都熟悉了,而郭振玺是央视财经频道总监,也是这两个重量级节目的负责人。据了解,他被抓,是因为涉嫌敛财20多个亿。这让小编想起,近年来对“3·15晚会”的争议越来越大,是否跟郭振玺
期刊
开车经过保监会,会发现它的广告牌上写着:请不要拿起计算器来计算保险的收益,如果能够计算出来的,那绝对不叫风险。保险虽然不能改变生活,但可以预防将来的生活被改变。  常常会有朋友们致电或私信我,咨询为孩子购买教育金的问题,我都会当面详细地向他们介绍该注意的几点。但是很有趣的一点是,当我说到“豁免”两个字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地问:“豁免是干嘛用的?”  我想,没有接触过保险的人,对“豁免”陌生不足为
期刊
《穷爸爸,富爸爸》可能是很多人的理财启蒙教材,里面提到一个思想是:未来能带来正现金流的才是资产,带来负现金流的是负债。当然这是狭义的说法,但从保守的角度看,狭义的也没什么不好。从作者的角度看,我们拥有的汽车是资产吗?不是。它不但不带来现金流,还每年还带来不菲的现金流支出,汽车是负债;房子却是典型的资产,可以通过出租,获得正的现金流。另外,像黄金、珠宝、字画、古董、集邮等,基本不能拿来出租,获得正的
期刊
自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经历近6年的熊市了,很多投资者损失不小,大家都很生气。不过生气之余,我们还是看到部分投资者居然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取得收益,如同沙漠中还有许多动植物生活得不错一样。他们有心得、有教训。  对此,我将很多投资者的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总结,结合笔者20多年的金融证券从业经验,归纳为三条经验,或者叫“三板斧”,供大家参考。  其一,信息就是钞票。证券市场信息很多,信息就是金钱
期刊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发展史上,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苏轼和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等,都是各个时代的佼佼者。这些人除了是伟大的书法家,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古代官员人文知识分子。  历朝历代,受到藏家追捧的往往都是“士大夫书法”,因为这些书法家除了书法造诣高超,还是社会名流。“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员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也就是科
期刊
2013年的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环境转好的大背景下,加之安倍经济学预期效应,出现了短期景气现象,GDP增幅达到2. 3%,同比通胀率为1. 3%。但是,随着安倍经济学政策预期的减退,日本宏观经济递减的征兆已经出现。  “安倍经济学”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称。这个说法据说是自民党前干事长中川秀直发明的,从2012年11月始成为媒体上的流行语。安倍经济学其实是自民党内部政治角力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