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翩跹 声色华丽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歌舞电影的传统自《定军山》肇始,就摆脱不了戏剧情结,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电影《一剪梅》,以及孙瑜导演拍摄的《大路》,在中国银幕上重现好莱坞歌舞想象,再到十七年期间的《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等民族歌舞电影,到文革时期著名戏曲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被改编成电影,中国歌舞电影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脉络。尽管身处东西方双重戏剧传统的交织和滋养,中国的歌舞电影并未能就此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典型独特的商业类型,等到陈可辛执拍《如果·爱》之时,30年来中国最盛大的歌舞电影才出现在大众银幕上。
  如果从基本的故事原型来说,《如果·爱》是一出三角畸恋的情感故事,电影采取了“戏中戏”套层的叙事结构,现实与剧情互为映照,互为本文结构,表里互相呼应,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三角恋情本是比较老套的叙事模式,这段爱情故事却被陈可辛讲述得发人深省,不仅在于孙纳与林见东的感情纯美而哀伤,与残酷现实之间构成了对比反差,此外,戏中戏的叙事结构也让故事增添张力。
  尽管歌舞元素更多地被用于“戏中戏”的剧情表达,但是二个故事表里惊人相似的前提下,便产生了诠释情感、推动剧情、塑造人物、描述冲突的戏剧效果,电影以通俗剧叙事为外壳,以音乐剧或歌舞剧叙事为内里,更为观众提供了池珍熙饰演的作家为外在视点,使得观众对电影产生一种强烈的间离效果。电影借鉴了好莱坞歌舞片展示歌舞元素的创作手法,将盛大的歌舞场面与人物内心情感波动和剧情相结合,歌舞场面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场面的表达,同时也是电影剧情深入发展,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
  现代电影的影像表现的艺术方式,是由各种造型表现手段(构图、角度、景别、光影、色彩、线条等)所构成,而它又与话语、声音、音乐、音响等形成互相镶嵌的结构关系[1],电影艺术的综合形象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活生生的生命艺术体。然而,电影视听形象的表现元素,总是有着具体实在的内容。在歌舞电影中,歌舞元素参与形象结构相互关系的建构之中,形成了反映这个艺术整体复杂的内在结构中的艺术魅力,并有力地唤醒了人们内心的观影愉悦,重构了人们的审美经验,给人展现一个梦幻的乌托邦世界,给人以优雅、纯粹、旖旎的审美享受。
  电影文本中的人物在叙事的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情感层层推进和积累之后,以歌舞的艺术形式向电影观众进行自己的情感抒发、表达内心体验的银幕表演手段。它们致力于如何表现电影艺术的感人魅力,致力于引领观众进入美好、梦幻的精神世界中,它们都应对电影的叙事效果和艺术表现。
  导演陈可辛借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艺术表现手法,用声盖满场的华丽声色向观众讲述了一个现实世界大于爱情的情感故事,电影叙事穿插在外景和舞台布景之间,电影故事发展游离于剧情内外,导演提供了一个作家的视点即场外观众的视点来审视这段情感故事,又通过恢弘整齐的群舞场面营造美轮美奂的精彩效果,同时推动剧情向前发展。从中能够看出:“歌舞元素之所以在电影艺术的创造性表达中如此重要,恰恰在于,如果说我们把运动视为电影艺术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是现实万物普遍存在的内在形态,那么,假如我们离开对运动的认识和表现,就不可能有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现实存在。”[2]现实生活本身无尽的变化过程赋予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动态本质,赋予歌舞类型电影的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歌舞元素因此而形成电影艺术有力的造型手段。
  如果说好莱坞歌舞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是“现实性时空中的戏剧故事+假定性时空中的歌舞表演”,那么《如果·爱》这部电影的创作手法就是好莱坞歌舞电影的模仿,用热烈奔放、动感张扬的歌舞场面来营造梦幻、旖旎与浪漫的氛围,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歌舞片的浪漫夸张、张扬奔放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纵观电影《如果·爱》中的歌舞场面设计,歌舞元素的设计和运用非常经典到位,精彩绝伦,在整部电影叙事中,交际舞蹈、创新舞蹈、马戏班激情舞蹈等舞蹈形态纷纷交替登场,《小伞舞》《肮脏的世界》《马路街头》《男人就该嫉妒》等舞蹈片段在电影叙事的结构设计中非常出色出彩。如电影歌舞里的小伞舞、交际舞、马戏班激情舞蹈段落,这段歌舞不仅起着引领观众进入场景的作用,也是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歌舞片”的关键。这段歌舞元素运用非常丰富,包含有交际舞蹈、爵士舞蹈、现代舞蹈、马戏班激情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导演运用了几十位舞蹈演员,花了将近4分多钟时间的篇幅来进行表现。《小伞舞》结尾处,电影画面里点缀着天空里飘扬的片片雪花,不仅简要地传达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同时也给这段恋情定下了凄冷悲凉的感情基调。
  在《马路街头》《肮脏的世界》舞蹈段落中,电影场景进入到节奏飞快的双人交际舞里的奔放跳跃和队形变换,暗示了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迅速跳跃。从舞蹈形式看,这段舞蹈滥觞于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街头的艳舞,舞蹈场面极具风情,充分凸显了舞蹈演员的优雅形体,服饰和曲风的华丽,奔放和激情。同时,对艳舞中的挑逗元素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弱化。在这个歌舞段落中,激情热舞伴随奔放劲歌,恍若引领观众走进了美国百老汇剧场的流光溢彩的梦幻世界,并有力地表现出所要描绘的电影故事情节的社会背景,并提示人们这个背景下小人物生存和奋斗的艰辛。
  《男人就该嫉妒》这段歌舞极为形象传神地刻画出了三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和内在张力,是电影推动叙事的重要段落,这部分舞蹈运用歌舞艺术展现大导演聂文发现孙纳和林见东的戀情以后的那种强烈的排斥心理。此时的音乐旋律铿锵有力、强劲急促,同时结尾处的音乐停顿让人感觉压抑、窒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歌舞剧是平民化的歌剧,使音乐舞蹈成为观影的主要兴趣中心,作为电影工业体制和艺术创作的产物,歌舞元素出现在类型电影生产中,很好地融入电影剧情和叙事当中,歌舞元素因其显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成为电影表现手段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3]在电影表现艺术中,歌舞元素既可以用来渲染抒情,又可以用来推进叙事,从而传达创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当歌舞元素进入电影表现领域时,也就意味着电影艺术会将梦境营造和感官愉悦变成主要艺术追求,来迎合大众的本能欲望,歌舞元素能够并且应该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出于歌舞电影对纯粹的形式美感的追求,电影创作者以富于律动节奏的舞蹈场面和悠扬动听的画外音乐诉诸观众的视听认知,歌舞元素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人忘记现实的纷扰,在娱乐消费的精神愉悦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尽管《如果·爱》是一个主题略带悲情的爱情故事,但是轻松愉快的歌舞场面让人忘却了主题的冷峻尖锐,从而完成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娱乐消费。电影《如果·爱》不但成为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闭幕放映影片,并在2006年度金紫荆电影节上备受赞誉成绩斐然,一举拿下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歌曲、最受欢迎电影、最佳美术、最佳音乐等总共7项大奖,其歌舞元素的运用堪称经典。
  参考文献:
  [1](苏)B·日丹.影片的美学[M].于培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25.
  [2]贺红英,李彬.世界电影:管窥和瞭望[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58.
  [3]王志敏,杜庆春.理论与批评:全球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92.
其他文献
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片,全剧58个主要角色,57人在权力、情感、欲望的争斗中命丧九泉……  导演李少红说《大明宫词》最初的名字就叫《欲望宫廷》(该剧的英文名字仍延用这个剧名)。    《大明宫词》以武则天和太平公主这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为主线,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曾执导《红粉》、《幸福大街》、《雷雨》等影视作品的李少红是第一次执导古装片。  李少红:从别人
期刊
《大明宫词》卷着一场繁花旧梦渐行渐远,但观众的关注似乎并未终止。华美的服饰、瑰丽的词藻、亦梦亦幻的舞台场景,让很多人想到了莎士比亚。显然,它同以往的古装剧有着很大差异,导演只是用历史作由头,展现女人在权力、感情和欲念中的抉择。  剧中,一袭发自人性本体的欲念与尊严,在血腥和权力的玷污下,穿透大明宫庭院深深的莫测,传达给千年后的我们无尽的苍凉与坚强。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触摸到祖先高贵的血液和旷达的
期刊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经过近20年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类型电影逐渐成为影市最强劲的增量空间。与此同时,新媒介赋能下的类型电影“系列化生产-消费”以及“文化释能”引发了广泛关注。伴随“囧”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的市场表现,系列电影成为重要的制片模式和产业现象。众所周知,“系列片是电影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和产品,它要求以一个产业运营的框架来进行创作、总结和复制成功的电影元素。”[1]系列电影创
期刊
2018年10月,一代武侠文学巨匠金庸先生与世长辞。恰如其笔下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武侠世界,总有人归隐,却成为传奇。纵观金庸先生的“武侠宇宙”,“明书暗讽”的现实关照一直贯穿其中——在虚构的江湖空间中,剖析的是真实的人性善恶、洞察的是波云诡谲的权谋斗争,落点是洒脱纯真的人生追求。正是这种“虚实之间”的尺度,赋予了江湖以“社会”的意义,也正是这一属性,大大延展了金庸作品的解读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拥有
期刊
《伦敦一家人: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雷蒙德·布里格斯(Raymond Briggs)继《鹅妈妈》和《雪人》等绘本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于1999年获得英国最佳插画奖。后来,在绘本作者的参与下完成动画电影《伦敦一家人》,于2016年在伦敦电影节上首映。影片讲述了绘本作者的父母从1928年初遇至1971年相继逝世的平凡一生,以琐碎的家庭点滴透射出在时代、地域和社会背景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影片延续绘本结构,旨在
期刊
《唐人街探案3》定档于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因疫情肆虐,时隔一年之久,影片重新回归贺岁档,从豆瓣、淘票票、猫眼等平台查询,《唐人街探案3》高居“想看榜”榜单的第一位。2020年1月1日,《唐人街探案》同名网剧上线爱奇艺平台,采用周更模式,原计划在《唐人街探案3》上映前播出完毕,一方面用网剧的剧情和热度吸引大家进影院,一方面拓展更大的“唐探”宇宙。这是第一次同一IP的网影联动宣传,从点击率、播放量
期刊
一、类型片之辨:科幻与奇幻  2019春节档以科幻片、喜剧在一众电影类型中异军突起,扛起票房大旗,而《疯狂外星人》一片就承担了科幻片与喜剧片这两种扮相。《疯狂外星人》能够集科幻片与喜剧片于一身,不仅仅是导演宁浩对电影类型的偏好或者说个人风格,而且也是宁浩对科幻片进行中国文化场域的本土性解读和改造。宁浩想要通过电影表达对西方经典科幻作品的喜爱,与此同时,他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中国古代经典奇幻小说的文本。
期刊
DC出品的超级英雄影片《海王》上映以来一直好评不断,电影融合了许多商业片元素——帅哥美女之间跨越种族的禁忌爱情,科技感十足的战争场面以及梦幻唯美的沙漠海景等。憑借惊悚悬疑电影《招魂》系列大放异彩的鬼才导演温子仁,拍摄《海王》时在传统的超级英雄主题中加入了对文明与生态的思考,影片中大量出现克苏鲁神话元素,来暗示文明与文明碰撞的出路是交流与融合。影片开篇亚瑟的父亲汤姆和母亲亚特兰娜相遇时,父亲家中水晶
期刊
微电影需要在微博中增强传播效力,必然要建立稳健的传受双方关系,那么互动传播是必经地带,而情感是微博中话题互动传播的根本动力。大众传媒能够塑造情感文化、更能够传播积极的情感。微电影在微博中的成功传播,需要博主唤醒受众对信息的识别、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疏通情感的双向流通。  一、传播者等级正向影响受众活跃度  微电影的传播者广泛,包括广告主、传媒公司、娱乐明星、大众群体、企事业单位等。通過对博主等级与
期刊
“中国艺术学文库”最新成果近日在京发布,于2019年3月30日举办了中国艺术学文库成果发布暨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电影评介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协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组提供学术支持。本次会议发布“中国艺术学文库”新成果,并以“艺术学理论新视域”为议题展开学术研讨,旨在推动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促进艺术学理论研究对新视域、新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