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基层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历来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问题。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思想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要常抓不懈,讲究方法,灵活多样,还要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耐心,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注重品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浮浅;因此,要加以正确引导,教育他们识别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狠抓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课题。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学习近代的民族屈辱历史,树立起民族自强的决心和志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伟目标而前进。我们应该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是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坚持持之以恒
  
  思想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贯性,要常抓不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学生逐步的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会受到影响。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一些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的文化与传统的文化未必相容,往往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更加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时刻跟进学生的思想状况,坚持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发现有不对的苗头,坚决予以批评纠正。
  
  三、紧紧把握时效性
  
  在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要经常进行指引和疏导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目的。在以正面典型人物为学习榜样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反面典型的批判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积极调整心态,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和谐、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出现了一群有别于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他们奇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学业的注意力;更严重的是,“新新人类”往往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许多老师也无能为力。针对这些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懂得个性张扬并不是错误的事情,但是凡事有度,不应该伤害到他人,更不应该耽误学业。
  
  四、方法上的灵活性
  
  学生思想产生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家庭,学校、社会。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失误。
  1、教育观念的陈旧落后,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有升学潜力的学生,放弃对其他学生的教育,甚至歧视差生,使这些学生往往蜕变成品德不良者;2、重智轻德。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管学生的品德,没有真正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3、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4、轻视法制教育,对法制课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够,一切为考试而教;这样就使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并不断强化。
  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学校是预防和矫正不良品德行为的关键,学校应把预防不良行为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一)把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二)专门组织开展行为习惯训练活动,创设让学生重复良好行为的教育情境,消除不良行为重复的机会,提供具体模仿的榜样等。(三)通过培养班集体的良好作风来消除不良品德行为,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四)作为教师应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热爱学生,消除品德不良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重新认识和评价品德不良学生,尽可能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巧妙地向学生表达善意,让学生理解到教师是真心爱他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五)请社会有关专家讲法制知识,增加学生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中国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的名言强调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展。
其他文献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经过对那些学业上有困难的孩子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后,终于写成了这部《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经典教育专著。该书的出版震惊了西方的教育界,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了在很有限的
期刊
传统的体育,其方法简言之则为“师传生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基本上是“受动的”,而新课标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倡导和谐前面发展的教育。新课标的具体实施,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笔者认为,每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自然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正确理解和贯彻一定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欢乐中掌握技术。新课标的具
期刊
心罚,就是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歧视、讥讽、嘲弄、起绰号与谩骂学生,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心罚与体罚等;所谓体罚就是伤害学生身体,制造学生身体痛苦的心罚与体罚。不论是心罚,还是体罚,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  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个电击狗实验:第一步,先设计了部分有电击刺激、部分没有电击的一个情境。当把狗放到有电击刺激的情境时,狗出于本能乱蹦乱跳,在它不断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加强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把全部心智投入其中,可充分挖掘和运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也是一种独立学习。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及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独立学习,从而培养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联合国教
期刊
如何把素质教育的观念融入到个人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组织者,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高度责任感。其次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身体各方面能力,帮助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最突出的感受是:教材确实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正如《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
期刊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命题形式。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成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  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这种题型能张扬学生个性,能写出真情实感,充分考查考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它能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给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较大空间。  为此,要在中考考场上写出好的话题作文,教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渠道,尤其在教学目标上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置,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高中政
期刊
《金锁记》选取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为背景,表现主人公曹七巧在一个封建家庭里畸形的性格发展,展现人性在黄金枷锁下,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受到压抑,扭曲和摧残。主人公的性格在文章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由一个曾有青春温情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毒辣凶狠的姜老太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照她自己的说法,“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曹七巧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但是,我们必须穿透作品所显示出来的表面,去探究其深层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