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sshu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个月,爆火的“打工人”如今已鲜为人知,而最新的热词“凡尔赛文学”的热度也在渐凉的边缘。在这个逃脱不掉“得失”规律的时代,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会火的梗是什么,但热搜知道。最近,“社会性死亡现场”突破重圍登上热搜,成为冲浪玩家口中的第一热词。
  什么叫“社会性死亡”?通俗点说,它有两个解释。第一个,“社会性死亡”就是尴尬的意思。豆瓣“社会性死亡小组”的解读:“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希望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与‘公开处刑’意思相近。”
  比如,想偷看前任的朋友圈,结果不小心拍了拍他的头像;把自己戴着兔头套的自拍照,手滑发到工作群;肚子稍微大点的单身女性,在海底捞被恭祝“母子平安”……这些语言带来的尴尬和伤害远比拳头大多了。在外人看起来不痛不痒的事,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都可以抠出《清明上河图》了。
  除了这些极致尴尬,“社会性死亡”还有另一个解释——网络暴力。这种“社会性死亡”更加凶猛,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比法律制裁更可怕的武器。而且,它的误伤,对人精神上的降维打击往往是法律难以惩罚的。
  见证他人“社会性死亡”的场景,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朋友被一位暗恨在心的女同事造谣生非,污蔑其偷用公章,后经查实属子虚乌有,且女同事被单位要求道歉,但周边同事对待朋友像过街老鼠一样,避之不及,暗地里指指点点。最后,他在职场屡遭排挤,导致自动离职,至今仍郁郁寡欢。
  在知乎上曾看到一个热门提问:“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网络暴力可怕,却还随便用语言伤害别人?”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我觉得自己是对的,我们是正义的一方。”看完我觉得挺可怕的,就是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正当之举,才造就了信息爆炸时代层出不穷、越演越烈的网络暴力狂欢。在键盘侠心中,它的实质是实现自身正义感比对方的权利更重要。
  我不禁想问,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人们一哄而上,急切地按照自己的“正义感”对当事人进行审判,让其身败名裂,应该吗?这还能叫作正义吗?我觉得,不算是,也不应该。
  强·朗森说:“你们没人会想到集体羞辱有多可怕,就像一片雪花不会觉得需要为雪崩负责!”这种自以为是的正义,是对当今法治社会的侮辱,是对基本人权的亵渎。更何况我们怎么知道,投出去的石子最后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就像相声演员都是在自己身上找包袱,从没有在观众身上抖包袱吧。
  归根结底,我认为要根治这种过度滥用的舆论狂欢,除了道德谴责,还得靠法制和规则。理性围观和发声,并严肃对待“社会性死亡”,引导这类纠纷越来越多地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加强立法管控,让造谣者和传谣者受到严厉制裁。只有那样,才能告诫键盘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诽谤罪不是沉睡的法条。
  当然,面对诙谐有趣的舆论,我觉得不妨厘清其中的不同,在自我嘲笑与相互调侃中,勇敢地作出自己的选择,传达自己真实、温暖、理性的声音。最后,愿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愿世界多一点阳光。
其他文献
我校“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五步”是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独学,第二步是对学、群学,第三步是组内小展示,第四步是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是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学生独学,二查组内展示,三查整理学案。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务工子女占多数。学生厌学
2017年6月27日,上海浦东机场的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CZ380航班原定于12:40从浦东飞往广州,但因为一位老太太制造的一起FOD事件,该航班被迫延迟至18︰16起飞,这中间整整耽误了5小时36分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这位80岁的老太太在经过飞机发动机的时候,朝黑乎乎的发动机口抛出了九枚硬币许愿,其中一枚硬币进入发动机内部。而老太太抛出的硬币,被业内称为FOD。  何谓FOD
孩子做写作业不快,不是没能力,而是他习惯了这种拖拉和散漫的方式,稍一专注,速度就上来了。  “半小时就可以写完的作业,我儿子要用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可不,我孩子写一会儿作业,还要求看一会儿动画片,说是‘作业间休息’换换脑子。”“别提了,我女儿写计算题,一定要先写在草纸上,然后再誊抄一遍。”……几个相识的孩子家长聚在一起,谈起孩子做作业,有聊不完的话。  写作业拖拉、磨蹭是孩子的普遍性问题,家长对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做媒体的朋友聊天,聊起各自面临的境况,都很丧气。  朋友说现在媒体的选题贫瘠,报道网红城市、网红建筑、网红现象——一个盲盒,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写。报道的人物几乎都是网红,思路也都一样:草根,因为做好了一个点,触发了大众狂欢,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类似的稿子,無论是看多了,还是写多了,都很沮丧。  我说我最近的状态也很丧气,因为前段时间工作比较多,漫长地化妆,在摄像机前漫长地表演知性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艺术魅力是其他文学样式不能比拟的,它能激发读者的灵感,陶冶读者的性情,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召读者的人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视对古诗词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来,中考把古诗词的鉴赏作为一个考点,且所占比重不断增
素质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之一, 素质教育的意义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打造高效课堂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学习目标明确,方向鲜明  所谓评价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对教育现象进行
日常生活中,陆地车辆、江河船只、空中飞机及徒步行走,速度计量单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时,而海上船只速度单位却称作“节”。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节又是多少呢?  原来,早在16世纪海上航行就已相当发达,但那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所以难以确切判定船速。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拖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计算船速。当时还是沙漏计时,为了准确地计算船速,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向全世界人民缓缓地打开了一个画轴,展现了中国人发明的水墨山水:我们让外国人感受到黑白两色的神奇,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古代绘画意境中的抽象能力,让外国人知道中国自古就不土。   这张水墨画应该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张水墨画,在上面表演的演员们小如芥豆,其比例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乃为最佳,让观者称奇。我知道,当这幅画缓缓打开之时,美得让许多人热血澎湃,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读《陈情表》不仅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祖孙二人孤苦无依之状而生悲悯之情,更似乎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和“臣之辛苦,皇天共鉴”中看到了一个痛苦纠结,备受煎熬的作者形象。但我们在体会作者写作此文的忐忑不安、忠孝难两全的痛苦情境时,仍能感受作者在激烈的情绪之下的高度的理智和智慧,以文中的两处转折为例。  第二段中,李密历述了朝廷对他的数次征召,让人觉得朝廷对他简直是有“三顾茅庐”的殷勤,这份恩宠和
摘要:在中考前,学生搞好各学科的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自己在考试中能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简要探讨了笔者在进行化学复习时,改变常规复习方法所取得的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104  中考化学复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枯燥中要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