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本质的比较研究——以中学物理为例

来源 :物理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中美两国的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学物理为例,通过文献综述、比较研究的方式对科学本质观这一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美国课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而且初高中的要求是层层递进、有所渗透的.中国课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大多体现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我国对于科学本质观的教育仍旧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原来具体的"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其中,"物理科学思维"层面至关重要.笔者基于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设计,采用灵动活泼的
思维型课堂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形式,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和灵活迁移是它的4个基本特征.创设出有思维空间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认知冲突
关于焦耳定律,教学中传统的实验做法有很多弊端.本文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巧妙地利用了凡士林、火柴头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以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都不容易做的演示实验,现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传统实验器材难以定量研究自感现象.运用PASCO数字化传感器研究通电与断电时,通过自感线圈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清晰演示了自感现象的基本特性,
针对《中学数学杂志》2016年第11期“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文章中的观点,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做了分析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