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交流的复杂行为(美国纽约州奥尔尼市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确切地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快乐的,是学生心灵的呼唤,是孩子一生信心、力量、勇气、灵感永不枯竭的源泉。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阅读实践,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对拓宽学生阅读面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一点见解。
一、让他们明白读书是快乐的
阅读之初,我先不给学生任何压力,充分让他们处在一个自由、自主的选择中,然后在一些适当的时机,对他们做相应的引导。我常常和学生一起看书,并经常就书中的内容、人物发表我的看法。在和他们一起聊天时,偶尔一起争辩,当他们能感受到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时,他们会更积极,更重视阅读。在课堂上,当教师引用课外读物的知识和内容时,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更强烈。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每一点进步,当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时,他们就获得了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这样学生就会更投入地主动地去阅读课外读物。
二、开展读书活动,让阅读得到更有效的展现
1.“名人名言”伴我行
每日科代表在黑板左侧写一条名人名言,简洁且富有哲理,有利于更多的同学励志。
2.共享资源
每学期每位学生购买一本好书,集中起来,供大家课后自由借阅,并鼓励学生建立个人家庭小书库。同时,每两周利用专门的时间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看报,这些丰富了学生信息的来源,是学生互相学习的主要途径。
3.交流活动
我收集并编辑了成长故事、励志故事、成语故事等发给学生传阅,且不定期地举行讲故事、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做各种形式的摘抄本
为了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每个学期,我都设计不同封面的摘抄本。用统一的练习本摘抄,前面空两页,每一页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摘抄本中有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有刻画人物心情的段落、有反映古代劳动民众辛勤劳作的诗句、有歌颂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还有成语、歇后语、俗语集锦……摘抄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与之匹配的图画。所以摘抄本中,可谓是图文相映生辉。
而在感悟摘抄本时,或说新闻、或晓趣事、或背古诗、或好词佳句、或明道理,学生盎然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在摘抄本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摘抄本是孩子们三年的成长轨迹。从稚嫩的墨迹到老练的字体,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四、质疑与沟通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对书本里的东西进行思考并提出质疑,让他们对一些名著进行点评,这些点评虽然不能有很独到的见解,高深的思想,但他们的想法很新颖、别致,很受大家的欢迎。这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打开阅读之门,他们的阅读也进步比较快。当这种沟通,是他们把感动的东西,把自己对事件问题的态度表达出来,形成个人表达能力时,不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更让他们充满了阅读的信心。基于以前语文教学零散、混乱、随心所欲的情况,这样指导学生,让班级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让孩子们这样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可能性我想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学生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上,引导他们学会阅读,适应学生心态的需要,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从而让他们终身受用,我想这才是积极阅读的最终目标吧!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让他们明白读书是快乐的
阅读之初,我先不给学生任何压力,充分让他们处在一个自由、自主的选择中,然后在一些适当的时机,对他们做相应的引导。我常常和学生一起看书,并经常就书中的内容、人物发表我的看法。在和他们一起聊天时,偶尔一起争辩,当他们能感受到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时,他们会更积极,更重视阅读。在课堂上,当教师引用课外读物的知识和内容时,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更强烈。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每一点进步,当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时,他们就获得了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这样学生就会更投入地主动地去阅读课外读物。
二、开展读书活动,让阅读得到更有效的展现
1.“名人名言”伴我行
每日科代表在黑板左侧写一条名人名言,简洁且富有哲理,有利于更多的同学励志。
2.共享资源
每学期每位学生购买一本好书,集中起来,供大家课后自由借阅,并鼓励学生建立个人家庭小书库。同时,每两周利用专门的时间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看报,这些丰富了学生信息的来源,是学生互相学习的主要途径。
3.交流活动
我收集并编辑了成长故事、励志故事、成语故事等发给学生传阅,且不定期地举行讲故事、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做各种形式的摘抄本
为了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每个学期,我都设计不同封面的摘抄本。用统一的练习本摘抄,前面空两页,每一页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摘抄本中有描写春天景色的语句、有刻画人物心情的段落、有反映古代劳动民众辛勤劳作的诗句、有歌颂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还有成语、歇后语、俗语集锦……摘抄本中不仅有文字,还有与之匹配的图画。所以摘抄本中,可谓是图文相映生辉。
而在感悟摘抄本时,或说新闻、或晓趣事、或背古诗、或好词佳句、或明道理,学生盎然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在摘抄本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摘抄本是孩子们三年的成长轨迹。从稚嫩的墨迹到老练的字体,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
四、质疑与沟通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对书本里的东西进行思考并提出质疑,让他们对一些名著进行点评,这些点评虽然不能有很独到的见解,高深的思想,但他们的想法很新颖、别致,很受大家的欢迎。这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打开阅读之门,他们的阅读也进步比较快。当这种沟通,是他们把感动的东西,把自己对事件问题的态度表达出来,形成个人表达能力时,不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更让他们充满了阅读的信心。基于以前语文教学零散、混乱、随心所欲的情况,这样指导学生,让班级的语文学习逐步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让孩子们这样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可能性我想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学生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上,引导他们学会阅读,适应学生心态的需要,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从而让他们终身受用,我想这才是积极阅读的最终目标吧!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