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母亲要的是什么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ngl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严格来讲,宝玉的一生中有四个母亲。
  第一个是他的生母王夫人,她给了他生命。
  第二个是他的奶妈李嬷嬷,她用自己“血变的奶”哺乳他长大。
  第三个是他的祖母史太君贾母。他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全凭贾母的悉心照顾,贾母对他尽的其实是母亲的照看责任。
  第四个是他的长姐元春。宝玉出生时,王夫人年纪已经不小,元春便主动担起了对幼弟的教养责任,姐弟俩“同随祖母,刻未暂离”。宝玉才三四岁,元春已经教他认了好几千字,“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只可惜,女大不中留,元春这个小母亲没等到宝玉长大,就被皇帝收走了。奶妈李嬷嬷待到宝玉长大,也告老解事了。宝玉就在贾母和王夫人的眼皮子底下待着。按理说,她们有共同爱的人,应该婆媳齐心、其利断金,把宝玉教得更好才是。
  但全然不是这么回事。这两位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贾母溺爱太过,王夫人又慈爱欠奉。
  宝玉摔玉,贾母劝说了一句话,令人瞠目结舌:“你生气,要打骂人都易,何苦摔那命根子!”这真是视自己为金玉,视他人如粪土。谁规定一个人生了气就能拿别人当出气筒,随便打骂?联想到后来宝玉踹袭人心窝子的那一脚,何尝不与他潜意识里贾母的教导相关?
  宝玉长大了,自然要念书,但一有个好歹,老太太便说是“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后来宝玉也跟着学会了,一听说老爹贾政要检查自己的功课,便装病逃课,说自己被唬着了。
  宝玉生病时,老太太指着宫里来的太医说:要是治不好我孙子,我就“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这也太不讲理了,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想当“医闹”啊!
  但有弊就有利。宝玉性格自信开朗,懂得分享,就像一个小太阳,充满爱的能量,对人对物不吝赐予,这与老太太给他营造了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老太太是真疼宝玉,马道婆刚忽悠两句,老太太就在佛前给宝玉供上了每月五斤油的海灯来祈福;宝玉出门,身边跟的小厮身上要带几串钱,遇到僧道和贫苦人就施舍,为的是多积一点儿福报,唯恐宝玉有闪失。
  贾母这样的慈爱,在王夫人身上几时看见过?书中仅有的一次写王夫人抱着宝玉哄,还是给贾环推蜡灯想烫瞎宝玉的眼做铺垫。
  想想也不奇怪。宝玉出生后,老太太很喜欢就抱去养了,王夫人又不能拦着,天天围着宝玉看也看不够的是贾母;底下使唤的人一大堆,王夫人不用为宝玉吃喝拉撒的事费心,宝玉生病时衣不解带去照顾他的人是李嬷嬷;至于早教,王夫人有个好女儿,也代劳了。需要王夫人这个亲娘亲力亲为的事毕竟太少了。
  但孩子就是这样,谁带就会跟谁亲。多少父母都怨自己孩子不贴心,一回溯过去,多半是孩子幼年时,父母把抚养的事情假手他人。
  所以,王夫人这个妈当得宝相庄严,既有点儿省事,也有那么一点儿不亲切。宝玉与她之间永遠没有和贾母那样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同是当娘的,宝钗喊薛姨妈是“妈”,而宝玉见了王夫人,要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太太”。宝玉刚耍个贫嘴,王夫人就说:“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二
  但是,王夫人不爱宝玉吗?她当然爱,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
  否则,她不会在袭人说出自己的忧心之时,感激涕零地脱口而出“我的儿”,并把宝玉托付给袭人:“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
  她也不会在怡红院安插眼线:“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唯恐宝玉走错一步,坏了名声。
  她更不会下狠手逼死金钏,贬斥晴雯,撵走四儿,把芳官发落到尼姑庵。
  袭人刚一开口提议宝玉搬出园子,王夫人马上就紧张:宝玉是不是和谁“作怪”了?怕孩子被勾引坏。
  这就是她爱宝玉的方式,充满了警觉和焦虑。母亲做得这么辛苦,还不是因为对儿子的真实情况掌握得不够多。
  她也有她的难言之隐。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王夫人长子贾珠)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儿,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了。”
  原来不是她偷懒,是老太太在,王夫人插不上手。正因为插不上手,王夫人只好在外围以防范为主,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以高压态势打压以儆效尤,但难免矫枉过正,甚至跑偏。
  相比较王夫人的杯弓蛇影,贾母则是一派举重若轻。
  她也担心过宝玉学坏,但她不听挑唆,而是自己观察判断:“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辨明情况后,她才放手让宝玉去和丫鬟们交往玩耍。
  黛玉初进贾府时,宝玉还未露面,王夫人就先紧张兮兮地给黛玉打预防针,说自己有一个“孽根祸胎”,反复强调让黛玉以后不要理睬他。
  轮到贾母,行事风格完全是反着来,哪怕刚见面就闹了一场“摔玉”,贾母照样敢把宝玉和黛玉放在一处养,“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在成长路上相依相伴,根本不担心他们闹矛盾、出意外。
  就连给宝玉挑伺候的人,她们的审美取向都截然相反。
  贾母看上的是美丽伶俐的晴雯。晴雯的模样、利索劲儿,包括针线活都是一等一的,贾母认为将来只有晴雯才配得上给宝玉做妾。而王夫人看中的是袭人、麝月,理由很搞笑:“这粗粗笨笨的倒好。”反而只要看到模样标致、聪明外露的,她就一律认定是狐狸精,都要肃清。
  纳妾尚且如此,何况娶正妻呢?钗黛之争,说穿了还不是这婆媳二人的分歧?
  王夫人对贾母有腹诽,可贾母也未必能看得上王夫人,否则不会把贾府交给人精一样的孙媳妇王熙凤管。
  贾母对大儿媳邢夫人说过一句话,很能代表贾母对小儿媳的看法:“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人家不是老实,是内敛隐忍好不好!
  人生处处是妥协。明明“道不同”还要“相为谋”,贾母和王夫人要保持表面上的婆慈媳孝,只好暗地里各自为政。
  三
  在《红楼梦》中,贾母和王夫人的感受、看法完全一致,不是碍于面子而是由衷的一致,只有一次。
  宝玉那日见园里的桂花开得正好,便折了两枝,打算插瓶观赏,忽然孝心大发,想起来这是自己园里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玩,要先敬长辈,便巴巴地拿了一对联珠瓶,亲自灌水插好,带着丫鬟秋纹把这两瓶花一瓶给贾母送去,一瓶给王夫人送去。
  老太太见了,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逢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而且爱屋及乌,连平时根本不入自己眼的秋纹都看着可爱了很多,说她“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还单柔?贾母是没见秋纹往别人脸上吐唾沫的刁泼样子。
  待到秋纹把花送到王夫人屋里时,王夫人正带着几个人翻箱倒柜地找自己年轻时的衣裳,一见了那花儿,衣裳也不找了,只顾看花了。又有王熙凤在一旁凑趣儿,夸宝玉怎么孝顺、怎么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让王夫人面子上更加有光彩,更开心了。
  她们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情:打赏秋纹。
  老太太赏了几百钱,王夫人则直接给了秋纹两件自己的衣裳。
  赠人鲜花,手有余香。可惜向来势利的秋纹没有这份文艺情怀,除了钱物,她更在乎那份荣宠体面。她反复喜滋滋地强调的是:几百钱和衣裳都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和彩头。
  还不是因为她充当了一次爱的跑腿,传递了一份孩子的孝心,见证了两代母亲最幸福的时刻—她们最爱的那个孩子,给了她们一份爱的回馈。过她们眼的金玉珠宝无数,都抵不上宝玉从园子里现摘的这一枝鲜花。
  这就是天下的母亲们,她们要的并不多,一枝鲜花足以让她们开心得忘乎所以。
  然而,等寶玉渐渐长大,钗黛之争愈演愈烈,矛盾积聚已久的贾母和王夫人也许最终将撕破脸。脂砚斋说宝玉的最终结局是“撒手悬崖”,也许就和这两代母亲的撕裂给宝玉带来的痛苦有关。
  编 辑/葡 萄
其他文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名士方尔谦经老乡举荐到天津《津报》工作,主撰社论。他经常妙语连珠,颇为时人垂青。后来,方尔谦被袁世凯聘为家庭教师。  这年,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16岁,玩世不恭,已经气走几个老师。袁克文一见方尔谦就问:“请问先生是不是也用四书五经教我?”方尔谦说:“现在虽然提倡新学,但四书五经还是要读的。”袁克文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以四书五经中的语句为联句,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果
广阔湛蓝的天空,是鸟儿的乐园;苍茫的草原,是牛羊的乐园……而我的专属乐园,是外婆家美丽的院子,院子里那棵矮小的枣树给了我无限乐趣。  春天,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枣树虽其貌不扬,却也不甘示弱——嫩绿的叶子渐渐长大,总有一种枯木逢春的感觉,茂盛的叶子摇身一变,成了一把把郁郁葱葱的大伞。满树的新绿刚长不久,你便能瞧见精致的花苞,像一个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娇嫩可人。没过多久,一朵朵玲瓏小巧的枣花便悄悄地从
今年4月份开始,芒果台已让出老大的位置,江苏卫视接手领跑。截至5月底,芒果台已排在东方卫视 、山东卫视之后,居第六名。江苏卫视则从第15周开始,连续7周占据首位,浙江卫视紧随居次席,天津卫视蹿升至第三位。江苏、浙江、天津卫视稳步领跑。  各家卫视大战多年,湖南卫视终于也尝到了跌倒的滋味。这是短暂的挫折,还是格局重新开始的标志?对于湖南卫视来说除了层出不穷的“内忧”,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新时代,同时还面
黄巾起义前后只持续了九个月,作为一场震动天下的大起义,持续的时间相当短。与太平道(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即黄巾起义领袖)当初席卷全国的气势相比,与黄巾军刚打出大旗时万方影从的盛况相比,这个结局多少出乎人们预料。为什么黄巾起义没有推翻东汉帝国?  答案需要从立于中平二年(185年)的名碑《曹全碑》说起。  光和七年(184年)三月,出身名门、因党锢之变被迫隐居七年的曹全被任命为酒泉郡的一个县长。这时,张角
兼职圈钱  为了贴补常年入不敷出的教育事业,孔子找了份兼职:文物鉴定。  从经济角度考量,鉴定文物着实是条无本万利的吸金妙道。孔子乐趣至上的副业激情,以及不可阻挡的名人效应,引得众多藏宝达人接踵而至。  吴国灭越国那一年,胜利者在焚毁越都会稽时,无意中得到了一根巨骨。此骨犹如放大数倍的人骨,迷信鬼神的夫差不知这个兆头是吉是凶,便专程遣使北上求教孔子。孔子自信从容地将其来龙去脉剖析得清楚分明,吴使被
先后在《申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等大报任编辑,又自办《救国日报》的民国报人龚德柏不畏权贵,口无遮拦,骂过很多人,他敢言与泼辣的言辞针砭时弊,并因此几次锒铛入狱。他称自己“胆大狂妄”,凡是看不惯的,他都要骂一顿才解气,经常架起大炮抨击国民党最高当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强占东北,全国抗日气氛高涨。龚德柏是最坚决的主战派,著有《中国必胜论》《日本必亡论》等书,以坚国人抗战信心。这不
最近读了《第一口》,我印象深刻,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一位无私疼爱女儿、如巨人一般偉大的父亲。  “‘丫头,先吃一点吧。’父亲的声音依旧洪亮却再也听不出一丝年轻……可她同样也知道,这或许就是父亲的晚餐,她吃了,父亲就得饿着,更何况,她已经吃过晚饭了……”文中的女孩儿也许把父亲的关爱尽收在心底,可父亲的苦心她是否也看到了呢?  “我已经在外面吃过了,这些都是给你的。”这位父亲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平
朱元璋在创制家谱时不知是怎么想的,规定后代子孙同辈的姓名中必须用相同的偏旁。于是到了朱元璋孙子辈以“火”字旁起名时,老朱家一下多出了许多火爆的名字。  明仁宗朱高炽的名字还算昂扬响亮,但也有要把“猪”拿去烤了的“朱充灼”,要把徽州“炸”了的“朱徽炸”。只不过朱徽炸要“炸”的不是徽州,而是明代宗治下的大明朝。  朱徽炸是岷王的第四子,由于不是长子,所以他只被封了个广通王。代宗统治初期,承英宗丧师辱国
1937年11月2日,阎锡山在太原召开第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讨论太原防御问题。他为防守太原制定了“依城野战”的策略,也就是以城防部队守备城垣为依托,主力在城市外围组织野战,两路合力围歼来犯日军。  但是,变化永远都比计划快,城市外围的部队还未站住脚跟,就在日军的追击下纷纷撤退。原来的计划随即成为泡影,只剩下由守备司令傅作义指挥的城防部队孤军作战了。  城防部队总兵员不过一万人,傅作义将其全部部署在
雍正末年,湖北麻城县有个叫涂如松的人娶了一个姓杨的女子为妻,但二人感情很不好,经常吵架。有一回,夫妻二人再次发生了争吵,涂如松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杨氏,杨氏便离家出走了。起先,涂如松以为杨氏回娘家了,但数日后也未见杨氏回来,他就去杨家找人,到那儿才知:杨氏根本没有回娘家,而是“失踪”了。  杨氏的弟弟怀疑姐姐被涂如松杀害了,就到官府报案,要求官府为姐姐做主。麻城知县是个很正直的官员,办案一向认真。他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