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加工技术》的信息化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sou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写了信息化的定义、意义和信息化应用中职机械课程中。指出我们要把信息化应用到课堂,在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上,用信息化媒体资源,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学生参与设计的教学活动,从而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在校内实操训练教学,用信息化数字仿真,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在拓展学习和作业完成时,用信息化网络,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信息化
  教育是心理变化的过程。学生接触课程的第一印象,往往影响深远。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教师如何带学生入门、入好门,这是我们中职机械专业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中职学生性格活泼爱玩、理性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差,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更擅长把一个大项目分成几个小任务,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设置任务情境,探究学习,最终完成任务。机械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对电脑操作较熟练,能用百度等浏览器来查找资料,打字速度也较快。经过一年的磨合,各个小组的成员能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小组长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在学校的网络资源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教师在旁引导指导。让学生先搜集信息,理出思路,動手制作,丰富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
  一、 信息化教学的定义与意义
  1. 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如小视频、微课、学习通平台,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突出学生的体验感受,特点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视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首先,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
  其次,面对信息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 信息化运用在《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实训项目中
  1. 利用多媒体切削加工视频创设认知情境。播放前,要求各小组做好观看记录,布置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加工方式,并记录下来。切削加工是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钳加工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钳加工有划线、刮削、锉削等。机械加工是通过工人操作机床设备进行的切削加工。机械加工有车削、铣削、插削、拉削等。播放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知各切削方式的运动特点。播放后,各小组讨论并提交布置的问题结果。
  2. 借助数控仿真软件模拟切削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训练学生调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能力。教师通过演示仿真切削过程,引导学生辨析切削运动与用量所采用的参数。零件表面的形成中零件的表面一般由一母(素)线按某种运动规律运动形成的。工件和刀具的各种不同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各种切削加工方法。三种表面是待加工表面是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已加工表面是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形成的表面;过渡表面是工件上由切削刃切除的那部分表面。各小组通过调用已编程序,操作仿真软件自主观察学习。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在操作学习中,理解切削用量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切削深度ap三个参数。
  3. 向各小组分发套件自主观察讨论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对加工产品的影响。指导学生分解套件,观察加工表面痕迹。学生小组讨论此套件用哪些加工方式获得,学习兴趣浓厚。
  4. 实训车间直播老师演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实习安全意识较差、操作经验少、存在安全隐患、车间内噪声大等干扰因素,因此老师演示采用了监控视频局域网直播技术。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师先行进入实训车间,操作数控车床,加工轴件,演示切削运动。
  5. 带领学生各组进入实训场地见习观察。教师指导各小组观察设备上提供各运动的装置,指定优秀学生在老师监护下操作观察切削过程。
  在信息化教学中,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体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模式。为了完成任务要求学生之间紧密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之间更好的合作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要把信息化应用到课堂,在专业理论课堂教学,用信息化媒体资源,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学生参与设计的教学活动,从而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在校内实操训练教学,用信息化数字仿真,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在拓展学习和作业完成时,用信息化网络,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在学校的网络资源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教师在旁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在网络资源中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动手操作,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李焕良.机械装备信息化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10).
  [2]顾新建.制造业信息化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8).
其他文献
童年,对我来说,似乎总是笼着一层阴影,与其说是对父亲的恨,倒不如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那时的父亲沉迷赌博,有时竟然彻夜不归。每次母亲把他从赌场里揪出来后,他们就在家里大吵大闹,吵完之后,他就摔门而去。那时的我躲在房里哭,孤独和害怕挥之不去。有时,因为母亲吵着要离婚就请来了所有的亲戚,而在亲戚指责和劝导的时候,父亲只是低着头沉默……  那段时期,父亲那颗漂泊的心离家越来越遠,而我更是没心思读书
期刊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湖州、衢州、丽水高三期末联考语文卷第5题】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3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
期刊
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性,其蕴含的情感往往是共通的,看起来作者讲的是自己,其实辐射的是整个人类的情思。因此,古今中外历代游子读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会有情感上的共鸣。也因如此,历代诗人、词人在创作时,会不约而同地赋予某些东西特定的情感,这种情感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意象。  所以,我们在赏析诗词、品味情感时,一定要有迁移、对比意识,把握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以这一首之境来关照那一篇之
期刊
从2017年开始,浙江高考把标点符号作为一个独立考点和单独题型进行考查,考查形式是客观题,总分2分。  这类题目要求同学们立足具体语境,判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因为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缺乏有机联系,而题目创设的真实语境又增加了答题难度,想要正确答题,平时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建立标点符号知识框架。  根据2011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
期刊
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级小组、班委会、班集体、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本文在阐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