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卡改革开创新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新形势对公务卡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使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把握公务卡制度的科学内涵,加深对推进公务卡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从而认清公务卡改革的可行性,对于有效规范公务员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务卡;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公务卡制度的理论阐释
1.背景。当前,我国建立起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财政资金支付使用逐渐规范。然而,现金的结算仍然缺乏有效监控,有必要推行新的结算方式。2001年,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中,国务院明确指出要采用银行卡作为新的支付结算工具。2007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是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的显著标志。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纪委举行“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議”,全面部署公务卡改革工作,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潮。
2.内涵。公务卡,指的是财政预算单位人员持有,且在公务支出、财务报销业务时使用的信用卡。其既有一般信用卡的属性,也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公务卡的目的就是把银行卡这种新结算手段,引入预算单位公务支出领域,借助银行卡的快捷、透明、监控性强等特征,创新制度、管理工具,促进现金使用量下降,切实提升公务消费透明度,促使财务监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公务卡使用的原则是:有助于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预算单位用款方便;有助于财政动态监控的增强。公务卡的特点主要有强制、二重性、便捷性、时效性、可监控性等。
二、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必要性
1.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对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一,有助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财务人员不需要提取、保管现金,公务人员也无须提前预借款项,促使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减少,财务手续显著简化,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详细情况。第二,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通过财政动态监控系统,能有效监控公务卡消费的各类明细信息,彻底解决传统现金支付方式下的各种问题。总之,推行公务卡改革,对于提升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推行对金融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深化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公务卡的使用,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现金支出的动态监控,不断提升各类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有效监督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合规性,继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二是有助于现金流通量的减少,大力推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公务卡,既可用于公务活动也能用于个人消费,将引导人们在消费中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达到降低现金投放,减少现金流通的目的;三是有助于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完善,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务卡的推广,极大提高了商家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促使银行卡特约商户数、银行POS机的投放量大幅提升。扩大银行卡消费主体,促使银行优化银行卡的产品结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
3.创建廉洁高效政府的本质要求。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推行,对扼制腐败、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有着促进作用。一是有助于建立“阳光财政”,从源头上遏制公务腐败现象。有效防范传统现金支付中虚假发票报销、虚开发票、凑票报销等现象,改变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现金支出难于监控的现状,有利于防范腐败问题的产生;二是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提升,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实现了资金在支付到收款人之前始终保存在国库,从现金的支取、保管、运输等方面节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三是有利于培养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卡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征,能够消除现金结算的诸多不足,不断提升公务消费的透明性,促使公务人员廉洁防腐意识不断提升。
三、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层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要求我们通过制度、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促使财政透明度不断增强。公务卡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对于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中纪委第十七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加快在中央、省级预算单位推进公务卡改革。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纪委举行“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统筹部署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在2010年建立覆盖全国、完善的公务卡体系。总之,中纪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通力合作出台相关办法,为顺利推进公务卡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2.制度层面。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日渐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顺利推进公务卡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一,覆盖全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日趋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现已涵盖了全国,为公务卡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性支持。第二,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务卡制度改革提供信息处理技术支持。目前,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已经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国的财政平台、信息网络基本形成,为处理公务卡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银行层面。当前,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受理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颁布实施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切实解决了困扰商业银行、银联网络、商户之间的“手续费”问题,极大促进了银行卡业的发展。时至今日,规模化、规范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联网通用日渐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优化,银行卡交易额持续高速增长。这就促使了银联网络在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深入普及,并且加速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农村拓展,为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婉萍.对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2]王刚.浅谈公务卡与廉政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08).
[3]叶剑.试析公务卡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环境要素[J].金融经济,2009(18).
基金项目:宜春市社科研究‘十二五’(2013)立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YCSKL2013-119。题目:深化财税改革-公务卡系统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公务卡;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公务卡制度的理论阐释
1.背景。当前,我国建立起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财政资金支付使用逐渐规范。然而,现金的结算仍然缺乏有效监控,有必要推行新的结算方式。2001年,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中,国务院明确指出要采用银行卡作为新的支付结算工具。2007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是公务卡改革正式启动的显著标志。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纪委举行“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議”,全面部署公务卡改革工作,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潮。
2.内涵。公务卡,指的是财政预算单位人员持有,且在公务支出、财务报销业务时使用的信用卡。其既有一般信用卡的属性,也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公务卡的目的就是把银行卡这种新结算手段,引入预算单位公务支出领域,借助银行卡的快捷、透明、监控性强等特征,创新制度、管理工具,促进现金使用量下降,切实提升公务消费透明度,促使财务监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公务卡使用的原则是:有助于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预算单位用款方便;有助于财政动态监控的增强。公务卡的特点主要有强制、二重性、便捷性、时效性、可监控性等。
二、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必要性
1.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对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一,有助于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财务人员不需要提取、保管现金,公务人员也无须提前预借款项,促使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减少,财务手续显著简化,还可以有效监控支付的详细情况。第二,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通过财政动态监控系统,能有效监控公务卡消费的各类明细信息,彻底解决传统现金支付方式下的各种问题。总之,推行公务卡改革,对于提升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推行对金融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深化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公务卡的使用,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现金支出的动态监控,不断提升各类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有效监督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合规性,继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二是有助于现金流通量的减少,大力推进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公务卡,既可用于公务活动也能用于个人消费,将引导人们在消费中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率,达到降低现金投放,减少现金流通的目的;三是有助于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完善,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务卡的推广,极大提高了商家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促使银行卡特约商户数、银行POS机的投放量大幅提升。扩大银行卡消费主体,促使银行优化银行卡的产品结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
3.创建廉洁高效政府的本质要求。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推行,对扼制腐败、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有着促进作用。一是有助于建立“阳光财政”,从源头上遏制公务腐败现象。有效防范传统现金支付中虚假发票报销、虚开发票、凑票报销等现象,改变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现金支出难于监控的现状,有利于防范腐败问题的产生;二是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提升,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实现了资金在支付到收款人之前始终保存在国库,从现金的支取、保管、运输等方面节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三是有利于培养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卡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征,能够消除现金结算的诸多不足,不断提升公务消费的透明性,促使公务人员廉洁防腐意识不断提升。
三、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层面。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要求我们通过制度、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促使财政透明度不断增强。公务卡改革是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对于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中纪委第十七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加快在中央、省级预算单位推进公务卡改革。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纪委举行“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统筹部署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在2010年建立覆盖全国、完善的公务卡体系。总之,中纪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相关部委的通力合作出台相关办法,为顺利推进公务卡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2.制度层面。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日渐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顺利推进公务卡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一,覆盖全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日趋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现已涵盖了全国,为公务卡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性支持。第二,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务卡制度改革提供信息处理技术支持。目前,全国各级财政部门已经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国的财政平台、信息网络基本形成,为处理公务卡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银行层面。当前,我国的银行卡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受理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颁布实施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切实解决了困扰商业银行、银联网络、商户之间的“手续费”问题,极大促进了银行卡业的发展。时至今日,规模化、规范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联网通用日渐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优化,银行卡交易额持续高速增长。这就促使了银联网络在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深入普及,并且加速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农村拓展,为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婉萍.对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2]王刚.浅谈公务卡与廉政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08).
[3]叶剑.试析公务卡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环境要素[J].金融经济,2009(18).
基金项目:宜春市社科研究‘十二五’(2013)立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YCSKL2013-119。题目:深化财税改革-公务卡系统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