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粳5262水稻新品系

来源 :安徽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粳5262系江苏省镇江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梗品系。1996年我场引进试种.单季种植亩产585公斤,双季晚稻亩产454公斤。特征特性作单季稻全生育期148天,双季稻120天左右,综合性状好,耐肥抗倒,株型紧凑,分率力较强,株高90厘米~95厘米,抽穗整齐.每稳108粒~121粒,千 Zhongjing 5262 is a middle-maturing middle-stem line breed bred by Zhennong, Jiangsu Province. In 1996 I introduced the field test. 585 kg per mu in single season and 454 kg per mu in double season late r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cropping rice for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148 days, about 120 days double cropping rice, good overall performance, resistance to lodging, plant compact, strong rate of force, plant height of 90 cm to 95 cm, heading and tidy. Each steady 108 tablets ~ 121 tablets, thousand
其他文献
卵母细胞和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应用于优良家畜、珍稀和濒危动物的保种和人类不孕不育症的治疗等领域。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玻璃化冷冻
为应对疫情形势,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在线教学,“线下转为线上”教学给授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新技术,将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信息化课堂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检阅我国1991年度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揭晓,152件优秀新闻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我们表示衷心祝贺。本届参评作品496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
摘 要: 把地理课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舞台,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在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涉及环境恶化问题、人口增长问题、资源过分开采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原则,准确地反映我国基本情况的主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从多角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只有认真思考才有可能质疑,只有质疑才能促进思维。
禽白血病(Avain leukosis,AL)是由禽C型反转录病毒引起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禽白血病在临床上感染率很高且危害严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合适的疫苗和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国
摘 要: 良好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因而能较快地掌握知识点。物理学习也不例外,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學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习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将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分几段的负链RNA病毒。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独立的RNA片段组成,为囊膜病毒,可以导致人的高度传染性呼吸性疾病。流感病毒可以根据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加深入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成为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物理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教学魅力,突破课程教学难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加深入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化学创新素质的三大途径:营造课堂活动的创新氛围;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构思并运用创造性课件。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素质 探究性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中学化学新教材丰富的内容及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若能营造出课堂活动的创新氛围、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或构建好创造性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