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课程主要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品味语言、把握中心、鉴赏学习。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桂林山水》时,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描写桂林的水的句子。作者写水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在第一遍朗读时让学生找出这一句的修辞手法,第二遍时说出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1.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教读《钱塘湖春行》,学生在了解字句的基础上,让他们有感情地诵读。在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和诗人一起同游西湖,时而漫步在蓝天白云下,碧波轻漾的贾公亭边,时而徜徉于绿草如茵、乱花点点的西子湖畔。尤其是“绿杨荫里百沙堤”的景色作为诗人的最爱,更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披文入情,让学生看到一幅鲜活的画,并将之画下,共同欣赏,点评,在诗情画意中咀嚼出美的真谛。
  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種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2.以读为本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2.1以读代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采用以读代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围绕这一段理解(盲童安静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整天流连在花丛中,有一次在花香的引导下拢住花蝴蝶,并放了蝴蝶.)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安静是个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小女孩。
  2.2以读促“思”。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2.3以读悟“情”。
  在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
  如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这究竟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究竟是为什么”及我的呼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由于学生读出语感,让人感到作者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祈盼,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3.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
  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因此,在讲读过程中,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在积极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 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这已是许多老师的共识。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实施,“以读为本”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引导学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美”,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1. 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我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感受音乐美,增强语
期刊
高三复习课的主角一直是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巴不得自己的课堂一分钟能当作两分钟用,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多接受知识。教师的良苦用心自然是好的,然而脱离学生实际再加上缺少学生参与的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往往并不被学生领情。台上,教师口若悬河;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情景经常可见。基于此,我们在物理复习课部分课堂教学中作了探索,把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引入课堂,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各位同仁斧正。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有效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情于教,活跃气氛;自信于心,挖掘潜能;设问于思,提高素质。  【关键词】课堂效率 活跃气氛 挖掘潜能 提高素质  高中数学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歌唱教学 技能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
期刊
作为教育前线知识的传播者,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对初中历史毕业考试,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更加贴近现实与生活。固有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实践,结合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三种新型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讲谈结合法  讲谈结合法是在巩固了教师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1.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
期刊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等。社会交际能力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   1.练交际能力于课堂  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交际的本领,教师的
期刊
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各位老师切磋。  1.后进生的成因  1.1逆反心理型。这种学生往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关键词】教师 落实 新课标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反复学习,我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  1.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新课标的魂  新课标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数学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