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机器味”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嗜茶,自然喜欢上紫砂壶。闲暇时的乐趣是看壶。北京卖壶的地方很多,看多了,便觉得乏味。于是去了几次宜兴,走遍了大街小巷,仍然觉得乏味。虽然阅壶无数,但能吸引眼球的寥寥无几。那些壶看上去五官端正,衣冠整齐,但没有呼吸,没有表情,没有思想,散发着冷漠的“机器味”。
  记得几年前,去宜兴的一位紫砂大师家拜访,恭恭敬敬走进他的精品陈列室,见到玻璃罩里方圆规矩的紫砂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车间里流水作业的场景,每一件产品都严格按照标准尺寸,没有有丝毫差错。同行的人发出一片赞叹声,他们为大师能用手工做出机器活而欢呼,我却陷入深深的困惑。
  如果紫砂壶只是用来泡茶的实用器,或是兼有工艺品的审美功能,我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奢望。可是近几年,紫砂壶的泥料、做工没有改变,价格却上升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涨价的说法不一,有独家泥料说、全手工说、壶技说、名人名家说、独创器型说、壶艺世家说、未来名家说、技术职称说、纪念壶说等,这些理由推动紫砂壶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一把大师壶,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即使是普通的助工壶,也要数千元。这些身价不菲的紫砂壶,也许工艺上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但就是不能打动人,不能留下记忆。
  我曾向一位国家级陶瓷大师请教,为什么现在的紫砂工艺师只注重技术,而忽视艺术?他回答得很干脆,紫砂壶卖的就是技术。工有价,艺无价。捅破了这层纸,我明白了为什么从壶上已看不到了制壶人的从容、智慧、幽默、平和、谦虚、乐观,做壶成为简单的机械复制,只要处理好壶的嘴、钮、把,弧线、曲线、直线就行了,于是,泥料用机器粉碎,造型用图纸设计,做工用模具代替。紫砂壶越做越多,离空灵和敬的茶学意境渐行渐远。
  我参观过宜兴紫砂博物馆,看到不少清代、民国遗留下来的紫砂壶,尤其是带有明显缺陷、但却充满情趣的紫砂壶时,会从内心发出微笑。“人只有在心智上克服自身的不完全,才能对真正的美有所认识。”临壶如临君,面对一把壶,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制壶人的灵魂,并不是双手;是制壶人的格调,而非技术。前不久,我陪一位收藏老壶的玩家去买壶,在古玩城一家专卖紫砂壶的店铺里,我们挑选半天,最后看中店主自己用的一把壶。这把壶,泥料、造型、做工都很一般,而且壶嘴还上歪了,但它就是有勾人魂的地方。店主说是家里人做的,因为是自用,随意胡捏的。恰恰是发自心声的随意,做出了一把既有趣又有个性的壶。其实,古时的紫砂工匠,做壶并没有太多杂念。随意,但不随便。他们借助很少的工具,认真做好每一把壶,为的不是换取暴利,而是对得起玩心和良心。
  一把紫砂壶有缺陷不可惜,可惜的是缺少生命的味道。
其他文献
近来有人在媒体上公开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我认为说这话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的。  出此言者,口袋里可能会有些钱,但肯定是对艺术、艺术史没有什么研究的人,保不齐还是一个在混乱市场中浑水摸鱼的投机分子。如果他只是自己在艺术品市场中买进卖出、来回倒腾,别人也没有必要去搭理他。问题是他别有用心的言论出现在媒体上,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让这些人的言论去引导艺术品市场走向,不明就里的收藏者或投资者纷纷仿
期刊
由上海美术馆主办、大连万达集团承办的“墨彩华章—石齐画展”将于5月5日至13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在美术界,石齐是当代新中国画思想的倡导者,长期在绘画语言和表现领域的探索,以及画风的变化和不断创新,使他成为当今引人注目、极具人气的艺术家。石齐的绘画作品风格强烈、色彩耀眼,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人们看到了思想活跃、感情率真、敢于探索的时代精神。他的思考和实践,已经触及到了中国绘画语言的本质。  艺术历程 
期刊
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继孤山社址后又有了创新发展的新基地,3月28日,由西泠印社精心打造的西泠艺苑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杭州文化广场正式开业。这一浙江省首家集创作、展览、交易、收藏、论坛等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品集散地,以其高品位和高品质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西泠艺苑首期营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设有30个独立经营单元,是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品产业链集成中的重要板块。据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伯
期刊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叠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旋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如此热闹非凡的场景,可见灯笼的巨大魅力。  灯笼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庙宇厅堂处处可见,人们往往在逢年过节之时,悬挂灯笼以寓意“幸福吉祥”。上文中所写的元宵观灯,亦可追溯
期刊
拍卖作为艺术市场中的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画廊几乎共同掌控了整个艺术品的交易体系。对于任何利益共同体而言,维护其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永远是第一要义,而当代艺术在数年的膨胀发展和天价之后难以继续上演拍卖的高价神话,而更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群体羽翼尚未完全丰满,因而无法实现市场价值的突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拍卖公司必须寻求下一个市场洼地,于是,中国早期油画在必然和偶然的平衡点上成为了市场深度挖掘的对象之一。或
期刊
各行各业每年都会曝光一连串造假制假、欺诈消费者的“消费黑幕”,一些不法商家违背良心违规违法,不顾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不满。  由此,笔者联想到了艺术品市场,虽然艺术品市场的造假行为,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但它所带来的后果对文化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并伤害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诚信品质。  艺术品市场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假”,首先是艺术品造假,也就
期刊
就在这期策划即将新鲜出炉之际,艺术品市场传来几个重磅消息。苏富比在北京敲响了慈善拍卖的槌音,其12月北京大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上海自贸区拟暂停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获人大常委会通过;尽管在上海自贸区拍卖文物成为泡影,但佳士得上海首拍依然星光熠熠,惹人注目;而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永乐在与佳士得商标使用协议到期后也宣布关门大吉……艺术品市场就是这么神奇,总是在看似波澜不惊或一片沉寂之时,突
期刊
本刊9月的专题策划是“口福之道”专号,我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通篇看下来,发现一个缺憾。大家谈得都是精食精器精吃,好像忘了几千年来,能够享受“精食美器”毕竟只是极少数的阶层,“食不果腹”的阶层哪个朝代都是存在的,“不求好,只求饱”更是绝大多数人群的基本现状。长期以来,解决几亿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头痛的顽疾。我的意思是,不妨有一两篇谈谈“粗茶淡饭”的情味,“粗粮细作”也得巧思巧手啊。三年
期刊
底特律艺术博物馆藏品涵盖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历代大师的作品,还有非洲、亚洲国家地区的文物珍品,其中包括一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如董其昌、文征明、沈周的书画等。  日前,美国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城底特律终于无法承受重重压力,宣布寻求破产保护。在这个已经衰败不堪的工业城市中,底特律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艺术品渐渐被城市的应急管理部门当成了一座金库,希望能通过变卖这些珍贵的名家大作,帮助城市走出破产的泥潭。那么,
期刊
过去我们知道很多捐献的美好事迹,那些慷慨的人物和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像大家熟知的收藏家张伯驹,将稀世之宝《平复帖》和《游春图》捐献给国家的壮举,家喻户晓。当初张伯驹购《平复帖》花费4万银元,购《游春图》则花费了240两黄金。当时的捐献可能会有一笔奖金,但是这么一点儿奖金就是象征性的,捐赠者看重的也许还是那一纸奖状吧,悬之于壁,子孙景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私家收藏捐献给公家仍是一件光荣无尚的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