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老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所致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结果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数字抽签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小鼠开胸不结扎;(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3)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参附组):开胸前30 min腹腔注射参附(10 ml/kg),余处理同IR组。监测3组小鼠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
【机 构】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01,山西省中医院麻醉手术科,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老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所致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结果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数字抽签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小鼠开胸不结扎;(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3)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参附组):开胸前30 min腹腔注射参附(10 ml/kg),余处理同IR组。监测3组小鼠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ser368)与总蛋白比值(p-Cx43/t-Cx43)。
结果IR组和参附组小鼠均发生心律失常;与IR组小鼠比较,参附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减轻,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减少[(36.6±13.5)次/min比(48.4±22.1)次/min]、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帧数减少[(3.4±1.8)次/min比(7.6±3.5)次/min]、发作总时长缩短[(8.9±4.5)次/min比(17.7±5.1)次/min],均P<0.05;但心律失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小鼠比较,IR组和参附组小鼠血清CK-MB、cTnI及心肌TNFα水平升高(均P<0.05);参附组小鼠CK-MB、cTnI、TNFα水平较IR组小鼠降低(均P<0.05)。Cx43 ser368/总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小鼠比较,IR组和参附组小鼠p-Cx43/t-Cx43减小[(0.28±0.11)和(0.34±0.16)比(0.46±0.11), P<0.05];参附组小鼠较IR组小鼠增大(P<0.05)。
结论参附预处理能显著减少老龄小鼠IR所致心律失常,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TNFα、上调Cx43磷酸化活性水平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双柱理论分型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正常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将股骨转子部分为两柱,以髓腔中线为界,中线以外的大转子部作为外侧柱,中线以内的小转子部作为内侧柱;股骨转子间骨折后根据分量原理:由股骨头颈传导下来的负重应力在股骨转子间分为水平和垂直应力,内侧柱主要分担垂直应力,外侧柱主要分担水平应力。将骨折复位后,连续性恢复,且能有效传导应力的柱定义为稳定柱,反之为不稳定柱;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患者真菌血症菌种分布、临床特征、治疗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老年重症监护病房(GICU)70岁以上真菌血症患者病例资料,对菌种分布、肝毒性、卡泊芬净组和唑类药物组(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28 d生存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等指标、28 d生存率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72例,中位年龄85.5(83,9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老年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分析完全缓解(CR)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32例患者,接受诱导化疗患者195例,其中早期死亡8例,无法评价疗效25
目的评估经皮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难治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下尿路症状老年女性患者,根据膀胱镜检查结果分组,均接受膀胱区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40 min/次,4次/d,疗程7 d,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排尿日记、疼痛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进行参数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结果患者女性,平均74.3岁,经膀胱镜下水扩张可见黏膜渗血且黏膜标本电镜检查可见肥大细胞者9例(间质性膀胱炎组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餐后低血压(P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为2型糖尿病合并PPH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2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糖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合并PPH老年患者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F=9.311、8.710、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5 h内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阿替普酶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有改善分为早期症状改善组和症状无改善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其中43例早期症状改善(3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我院内分泌科84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DPN诊断标准分为非DPN组542例和DPN组307例。检查血清25(OH)维生素D[25(OH)vitamin D,25(OH)VD]水平和血生化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新标记物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等指标对老年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老年烧伤住院患者62例,分为脓毒症组(12例)、局部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和sCD163,应用R0C曲线分析sTREM-1和sCD163的诊断意义。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入选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同期遵循配对原则选择36例非高血压老年患者(非高血压组),两组患者均因胸痛、胸闷等冠心病症状就诊,实施冠脉造影和冠脉功能检测,观察两组冠脉微循环指数变化,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高血压组
增强型体外反搏作为一项无创辅助循环技术,在心绞痛、心力衰竭、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睡眠障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眼部缺血性疾病、突发性耳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心理精神疾病等老年人多系统疾病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老年患者行体外反搏治疗,需进行安全评估并注意风险把控,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注重指标监测和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