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关键词】生成资源、捕捉、契机、灵感、价值
  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1 捕捉生成,调整预设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由于数学活动开放性太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该怎么办?视而不见?或压抑学生“脱轨”言行?其实,这些意外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教程中的宝贵资源,只要老师加以有效利用,学生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一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
  如何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90-73= 36-28= 81-75= 555-6= 554-45= 997-57= 777-70= 664-14=,学生计算完毕,我请学生观察,哪几题比较特殊的?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有3道是不退位减,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说得真好!”我笑眯眯地赞扬着,呵呵,说得正合我心意。正打算继续教学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比较特殊的应该是54-45这题。”我感到奇怪,追问:“为什么?”该生说:“这道题的两个两位数有点特殊,它们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且它们的差是9。”学生的一句话给了我启发:“这正是一个让学生发现此类题目计算规律的好时机。”于是我马上放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维改变了教学思路,学生通过举例,很快发现了只有相差是1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得数是9。事后我想,如果当时忽略了那只高兴的小手,这个规律就不可能被发现。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让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的现实起点。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不应受缚于教案,要善于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动态生成的资源。
  2 优化环境,萌发生成
  有研究表明,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温床”是什么呢?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这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如多媒体课件,集电光、电声、图形、文字于一体的媒体情境,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异常活跃,容易产生新异的想法。二是软环境,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存在一种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各种不良学习心理的影响,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生成便有可能。又如改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问题,给予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便会出现奇迹。再如运用延时评价,在“再想想,有没有别的……”中,出现预想不到的局面。教师要制造这种“温床”,萌生课堂生成资源。
  例如在前不久上一节应用题练习课时就碰到了生成资源产生的情况。题目是这样的,“汽车上原来有35人,有12人上车,有9人下车,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让学生以跟随小明一起坐车的情景,再结合题目让学生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然后就此打住。实际教学中我习惯地追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方法了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1马上讲出了另一种解法。“12-9=3人,35+3=38人。”他还进一步解释说,“12- 9算上车比下车的多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多3个,所以35+3=38人。”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1的好方法时,学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如果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人数少的话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就此打住,相反还给了学生2一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不妨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板书:上车9人,下车12人)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解答方法。“35+9=44 人,44-12=32人。”没想到学生2听了这个回答仍不满意地追问,“可是用学生1的办法就不能做了?”马上有学生给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还用 12-9=3人,算下车的比上车的多3人,再算35-3=32人,就是多下了3人后车上剩下的人。”到此,我想可以结束这个题目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学生3提出“那如果35人到站后剩下的人数,那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呢?”我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探究的好机会,于是我再次将这个生成资源整理并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有12人上车,9人下车后,汽车上剩下35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大家能不能帮他解答。”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用学具操作等活动他们终于找到了解答的方法。没想到书上的一个题目由于教师优化教学的环境、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效资源,竟然演化出了几个不同层次,让学生想得更有价值,学得更有效。   3 求同存异,留有余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状告来自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使其成为教学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当碰到学生的“异议”时决不能一语带过,或武断地否定,而应给学生把“异议”的原由说一说,教学会更精彩。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正比例意义”之后,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两种量成下比例关系。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教师一连点了好几个学生,他们都能正确地说出这种关系。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还在坚持举手,教师只好请他回答。该生说:“x-y=0,x和y成正比例。”教师愣了一下,值得欣慰的是这位老师没有简单否定,而是给了这位同学说理的机会。老师说:“那你能说说理由吗?”该生说:“k是不能为0,k若为0时,y也要等于0,那么x与y就不能成为两个相应变化的相关联的量了。但k可以是小数、分数,还可以是任意不为零的自然数。而k若为自然数1时,y与x就成了相等的量。这样,当x=y时,x-y的差不是等于0吗?所以,当x-y=0时,x与y是成正比例的。”这时,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了掌,我听了他的精彩论述,也为之感动。一个小学生竟然能用转化的方法来判断问题。如果当时,老师对该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或简单地否定,那课中生成的“精彩”一幕将会悄悄溜走。
  4 巧妙利用,变错为宝
  “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课堂上孩子会出现“错误”,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出现“错误”。关键是在于我们教师去如何处理和利用他们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利用的生成资源,把它抛给学生合理地开发利用,让他们去发现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去寻找防止“错误”的“秘诀”!例如: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应该说,这是一道极为简单的三步应用题。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5+3×45。而有一个学生却这样列:(25+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不置可否,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对于第一个算式,学生们一致赞同,而对于第二个算式,却一致反对,出错的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同学讲讲自己当时的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发出了闪光点,算式中(25+45)×2是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 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5+45)×2+45。这位同学虽然最开始的思路出了错,但他在解题中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当时 ,他非常高兴,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他找到了自信,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迪下,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快地,就又找到了另外的解法:(25+45)×3-45。“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因这个学生的错误,这道看似极为普通、解答不费时的应用题,却占去了这堂课相当一部分时间,使我未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我巧用了这个学生的错误算式,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让我的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这次意外的缘起是学生一个错误的列式,这人结论本身富有研讨价值,是许多学生疑惑的地方。寻找、讨论、思考和交流的过程,正是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得到了一条错误的信息时,教师还要轻易的对学生的回答和结论作出评价,更不要贸然否定,要将评价的时间推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去讨论,去分析,从而把这个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司空见惯,不轻易对学生说错,而是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化“错误”为教师的教学智慧,不仅能保护学生的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疑惑,正确构建新知。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要改进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文化的优化,对于学校体育的改革来说,只有积极优化体育课堂文化,才能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深化,没有课堂文化的建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虚无化,最终将是无功而返。  1 优化充满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运动场地文化  运动场地是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场所,运动场地、器材的布置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劳动,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的语文自主学习。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放飞想象的“舞台”。  【关键词】自主学习 培养能力 激
期刊
过去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不全面的,还应加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大能力。新课标要求: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新发现的问题,下面例说就化学事实如何提出问题。  有下列实验事实:  A.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先变混浊然后逐渐变清;  B.向另一支盛放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是一个知识探究的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是帮助学生探究的有效途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认知规律、生活环境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积极地竞争环境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探究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任务则是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时空保证,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创造愉快融洽的学习气氛,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要使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使他们愿学;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想学;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快乐教学 趣味 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英语同样也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英语,学习的兴趣很
期刊
高尔基曾说过:“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为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外语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性。大而言之,当今中国没有一定的外语人才,没有一支健全的翻译队伍,是谈不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小而言之,各大企事业单位若无翻译人才,对外洽谈
期刊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贫困山区学校也不例外。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
期刊
【摘要】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硕果累累的今天,人文精神显得非常重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也要充满了人文因素和人文思想。物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要把物理知识和人文精神相融合。  【关键词】物理教学;人文精神;渗透;培养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硕果累累的今天,到处都在反思“重科技,轻人文”所造成的“半个人”现象(梁思成语),到处都在大力提倡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
期刊
情感教育是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就语文情感教育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充分利用情感教育设计多变的课题  教育教学中依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选择恰当的课型,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情感教育的动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小学课文第四册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数星星的孩子》一课
期刊
人文精神就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也就是通常人所说的“终极关怀”。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关注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它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熏陶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以及思想、文化、心理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养育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