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减少猪场环境污染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方式在我县逐步兴起,全县已有上百家规模要100头以上的养猪场。虽然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有利于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着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他们每天要向外部环境排放大量粪尿等污染物,已渐渐地成为重要的非工业污染源。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本文从生产流程角度谈谈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
  一、远离城镇建猪场
  往往许多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態环境问题,现在不得不重新面临搬迁。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建场;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互促进,变废为宝,达到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二、慎选饲料各类添加剂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注意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大量添加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三、合理喂养、采取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我们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一来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都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内我们应当尽可能消灭他们,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四、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我们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杭州灯塔养殖总场的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五、加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建议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修建、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周密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修建时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合理规划,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将猪粪便单独收集,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茶叶生产是景东县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县山区或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本文较具体分析了景东县茶叶生产发展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所在,提出今后适合茶叶生产发展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 茶叶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景东茶叶生产发展现状  1.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云南省景东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大多分布在无量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发展的关注程度和力度加深,以及家庭承包制的局限渐渐显著,农村合作社再一次成为我国政府和农民的考虑和发展对象。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社背景的介绍,参照国外合作社发展的过程,分析我国现代农村合作社的现状、发展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道德风险;政府补贴;民主管理  农村合作社作为集体行动的一个组织,不论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
期刊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滦河上游燕山北麓接坝深山区,全县总面积5479 km2,常用耕地面积67.2万亩,粮食總产量在30万t左右,是河北省54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按照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要求,2011年隆化县继续在张三营镇建设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在总结过去高产攻关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圆满完成了高产创建任务目标。  一、基本情况  项目区选择在隆化镇张三营镇的5个村,该
期刊
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大势所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前进的方向。近年来,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昆虫趋光性,运用光、波诱杀方式杀灭害虫。在田间安装设置原则每50亩安装一盏;灯高(距离地面)1.5~2m,开灯时间为5月—9月,每晚8点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目前推广的频振式杀虫
期刊
一、选择优质品种  大力推广秆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像超级稻一号(吉粳88)、吉粳803、通禾836、通育217、通粳888、吉粳507、吉粳509等,并将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  二、稀播培育壮秧  采用稀播育苗,严格把握育苗关,保证苗齐、苗壮,以利于缓苗和促进分蘖。一般每盘播一两干籽为宜。  三、密插保证穗数  一般插9×4—5寸,以保证有效穗数充足,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或采
期刊
建三江稻区是黑龙江省开展优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主要地区之一。近几年该稻区平均产量高达550~600kg/亩,2011年平均稻谷价格2.7元/kg,平均产值1485~1620元/亩,扣除平均1100元/亩的生产成本,平均效益在385~520元/亩。随着水稻生产物资、人工及其他生产间接成本不断提高,促使水稻主产区必须通过进一步开展高产创建工作,提高单产,进而增加效益。近年来随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开展的不
期刊
[摘 要] 秋马铃薯稻田免耕覆草种植需覆盖土肥、稻草,肥料利用亦不充分,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发现了秋马铃薯旋耕浅播少覆草栽培技术,省去了覆土肥工序,节省了稻草,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产量。秋马铃薯8月中下旬播种,9月15~20日齐苗,11月下旬收获,每hm2产量22500kg以上。  [关键词] 旋耕;浅播;少覆草;播期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兼用作物,有“地下苹果”之称。我市
期刊
甘南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较多,生产潜力很大,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极为有利。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土壤利用不太合理,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我县土壤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目前多数土壤还存在着许多不被人们所重视的程度不同的限制因素,因此,我们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规划、改良、培肥土壤,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下面将土壤改良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通过小麦氮用量试验研究,找出褐土化两合土中、高产田最佳氮肥用量,以每公顷施纯氮210㎏/hm2时产量效益最佳,在增加产量的同时,病虫害减轻,减少了农药用量,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指数;同时验证了随着氮用量的增加,氮肥用量在315㎏/hm2以上时,小麦产量下滑,符合肥料报酬递减率;不用氮肥和氮用量偏少每公顷105㎏时,产量效益低,说明了氮肥作为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其作用不可低估。氮肥
期刊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双斑长跗萤叶甲是一种杂食性昆虫,成虫能够取食大豆、玉米、向日葵、十字花科等多种植物。近年来,在我市大豆作物上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给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搞好防治工作,我们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 调查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