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列宁批判马哈伊斯基主义谈知识分子问题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温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哈伊斯基主义的批判,本文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子的大部分劳动属于生产劳动,他们主要是科学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具有批判功能,担负着创造和继承、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体力劳动全方位脑力劳动化的趋势,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是对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自辱,它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违背,并极大地有损于社会主义事业.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题研讨会综述任尔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各项改革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新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相当广泛的方面,触及到社会各方利益的深层结构,其影响较大,波及较广。日前...
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系统为核心的泰沂山地所代表的海岱文化区 ,和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系统为标志的太湖流域所代表的环太湖文化区 ,构成了我国史前东方沿海地区的两个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它们在地势上一高一低 ,在区域上一北一南 ,并以此不断地连动了其它文化系统 ,成为我国史前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 ,并在制玉、制陶、建筑、古城、文字和大型宗教祭祀场所等方面 ,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照于欧洲近代科学逐渐“体制化”的过程,我国明清之际的科学事业尽管也经历过一次不小的高潮,却终于未能确立起近代意义的科学新体制,并从此拉大了与西方科学的差距。本文从基本信念的转移与否、对待功利的不同态度、理性主义的表现差异以及进步还是“复古”的思想倾向等方面对中西科学的这段历史作了对应性考察,并揭示明清之际科学的主要失误就在于非“体制化”。
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发展为前提的环境保护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为此本文探讨了产权理论对传统的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同时指出了它在环境产权明晰问题上的局限性。文章认为,外部不经济已不再是市场运行的偶然“失灵”,而是变成了经常的、普遍的现象,只有明确国家是环境产权的唯一主体,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政府积极干预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