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特征研究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教材秉承“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其编辑理论、编选内容乃至体系结构较原有教材都有很大的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更新理念,以便跟上教材理念,与教材文本、编者深度对话。我以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浅析其特征,以便参考。

一、注重文化渗透,丰富人文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传统各版本教材虽也注重这一点,但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课时安排,都不太明显。而部编教材却比较明显,它结合第一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选入大量传统文化内容。
  比如针对传统启蒙教材,即《三字经》《声律启蒙》等内容,编者加以选择,并结合学生实际,有机穿插编撰进教材之中,让学生在朗读吟诵中进行识字。对于一年级下册教材来说,其中《人之初》《姓氏歌》,还有《古对今》等课文,不仅富有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在编排上也参照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编排特征,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被选编数目的多少,也往往反映教材编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针对这一册教材,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虽然课文數量已经大幅减少,但是古诗词数量却不减反增,从4首增到6首。还有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栏目中,编排了成语、民谚等与传统文化有关内容。这些都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文化信号。

二、注重循序渐进,呈现螺旋上升


  语文要素,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从语用角度出发,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篇课文都应有相应的语文要素。遗憾的是传统教材中这一点不够明显。而以人教版部编教材来说,其语文要素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还按照难易程度,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这样设计既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又充分体现了教材编排循序渐进这一规律。
  当然,仅仅分析一册教材也许不太清晰,但是结合上下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其梯度却非常清晰。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例。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而到了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其阅读训练要求为“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这种内在的前后关联,充分遵循了教材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推促他们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另外,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以学段为单位进行概述,所以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就需要教材的编排细化。以口语交际中“听”的能力培养为例,从要求“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这里就是对“听”的能力进一步进行细化落实,以便有效帮助学生从“能听”发展到“会听”,继而让学生的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三、注重童真童趣,唤醒学生体验


  对于教材来说,选文主题非常重要。传统教材更多关注思想价值观方面,注重学生品德教育;人教版部编教材,则更多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他们认知规律,精心选择一些富有童真、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从其内容比重来看,这一类主题的课文,已接近教材课文一半。这种文本,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能便于他们进行语言积累。
  具体来说,有表现自然景象,展示一年四季的,如《春夏秋冬》;有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代儿童生活的,如《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庭温馨,展示家庭亲情的,如《夜色》;有注重传统文化,介绍重点节日的,如《端午粽》;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文具的家》,等等。选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传统课文,也有文质兼美的新选课文,但其不变的旋律却是童真童趣。从其内容来看,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组织学生吟诵阅读,不仅便于学生从中识字,积累语言,而且还能丰富想象,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

四、注重编排开放,强化教材适应


  中国地大物博,地区差异非常明显。过去正因为这一点,才有各种版本教材;而现在推行一本教材走遍天下,如果全是一样的内容,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现象。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而在具体编排中,更加注重开放性,尤其是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比重,加大了选做题,在增强教材适应性的同时,也让各地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从其题目来看,有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直接指向学生周边生活实际的,比如“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有结合学生年龄实际,组织游戏活动的,比如“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有借鉴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的,比如“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诚然,上面的四个特征,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很多方面概述还不到位,还有其他特征还没能总结到。但无论怎样,相比传统教材,人教版部编本教材是由全新的理念支撑,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方法选择,都渗透了新的理念,这还需要教师仔细揣摩,并能及时转化,渗透在教学之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把握好教材的编排特色,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新教材的最大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留白”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创造的一剂良药,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说明,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呢?笔者以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为例,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运用的一些看法、做法。一、思考留白
期刊
一、古诗文中的“阁”建筑文化的价值意义  对《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妻子娘家小妹的那句“且何谓阁子也?”印象颇为深刻。再一联想,古诗文中提到“阁”的次数还真不少,有王勃笔下的滕王阁、黄庭坚登的快阁、木兰从军回家后的东西阁、《促织》提到的大佛阁、《水调歌头》里的朱阁等等。这些阁是一种建筑吗?在不同时代“阁”的制式有变化吗?在文学作品中“阁”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和情感?在古诗文中“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心理和民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引导学生与古诗文对话,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语感熏陶,语文素养提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引入了文包诗这一文体。其中文为诗歌意境进行大量铺设,诗为文章主题进行提炼总结,两者相辅相成,疏密有度。教学时,我们应帮助学生从中习得语感,助力素养养成。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在与诗人进行充分对话的同时
期刊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会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写出来,进行积累内化,可谓一举多得。一、明方式,定规范,确保高质有效完成  在七年级刚接触批注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笔,第一次写出来的批注肯定不太像样。这一现象是很正常的。笔者一篇一篇地看孩子们的批注,惊喜地发现,很多孩子直接写了读书之后
期刊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它的语句凝练含蓄,意境致远深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  近几年来,国学热悄然兴起。作为一所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我校每学期向学生推荐补充背诵的古诗篇目。一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完成 10—15首古诗的背诵,形成一定的序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诵读兴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
期刊
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一个重要方面。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的活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目标明确,策略得当,即要围绕明确的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语文整本书閱读指导呢?我就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及策略作出了研究。一、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里的书不是单纯的纸制印刷品,它是相对于语言教育语境而言的
期刊
一、启发——语文课堂中的“医护效应”  当生病住院时,我们不仅能得到医生的耐心治疗,更会得到护士的悉心护理。如果二者缺一(或者全缺),情况将会怎样?“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二者相加,“十分”有益。我将这一现象称为“医护效应”。有时患者无法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治疗效果,原因可能有很多:病急心急,心情紧张;言语不当,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善;不遵医嘱……当下的语文课堂也存在着这样的“医护效应”,以一年级写字
期刊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启蒙的正确指导,影响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边教学边反思,边跟进边改良,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其带入文本阅读的深处,收获文本的精华。一、重视讲读,勿轻视自读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课型便是讲读课,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这本来是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但一些教师在讲读的过
期刊
小学还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生词、理解作者的写作和表达方法;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并能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文教学,应该以思想文化传承为主。”《丝绸之路》是一篇有关历史的文章,在此类文章中还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达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课内大量阅读,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涵养人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合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教材单元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的充足资源。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读书汇报课便承载了这一重要任务。  顾名思义,读书汇报课是汇报读书成果的课。孩子们阅读书籍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有以下几个好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