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书香,一路歌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倡课内大量阅读,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涵养人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合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教材单元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的充足资源。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读书汇报课便承载了这一重要任务。
  顾名思义,读书汇报课是汇报读书成果的课。孩子们阅读书籍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有以下几个好处:①让孩子们总结、梳理一遍读过的书;②锻炼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③让孩子们明白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初始阶段,我对读书汇报课的设计比较随意。为了图方便,总是以学生个人读或小组读的形式进行。一开始,孩子们对登上讲台朗读很感兴趣,个个读得不亦乐乎。时间长了,读书汇报课便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从孩子们那飘忽的眼神、呆滞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单一的“朗读汇报课”。痛定思痛,我决定在读书汇报课上多花点心思,我想重新看到孩子们神采飞扬。经过两年的实施、实践证明,花了“小心思”的读书汇报课挺受孩子们的欢迎,课堂的效果也不错。我现以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本单元读书汇报课的设计意图和具体操作。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动物”,有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是《山雀》《蜗牛》《寓言两则》,略读课文是《好伙伴》。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则动物观察日记。很明显,《山雀》《蜗牛》这两篇精读课文是学生写动物日记的范文。两则寓言:《狐假虎威》和《鹬蚌相争》。学习这两则寓言,帮助学生总结出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①读懂故事;②体会道理。《好伙伴》这篇略读课文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体会动物之间的真挚友情。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配备了两组文章,主题分别是“走近动物”和“寓言故事”。“走近动物”这组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名家,如法布尔、叶圣陶、郑振铎、沈石溪等,文笔细腻,富有趣味,可读性强。“寓言故事”这组选自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蕴含的哲理或直接揭示于文末,或隐藏在故事的情节中。我根据本单元教材中课文的编排特点及配套丛书的文章特點,特意为本单元设计了两节风格迥异的读书汇报课。
  1.完成学习单。我设计了一张学习单,让学生带着学习单的问题认真阅读“走近动物”这一组文章,填写好学习单,然后在读书汇报课上交流。
  我读了《 》这篇文章,发现文章对这种小动物的外形描写很生动: 。写小动物的活动时,动词用得很准确: 。我还摘录了文章的比喻句(拟人句): 。文中的精彩语句还有这些: 。
  本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写一则动物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把小动物的外形、活动和与小主人之间的趣事写下来。基于此,我的这节读书汇报课指向写作。希望学生在阅读这组文章的时候,能更多地关注到小动物的描写方法,积累更多的优美词句,从而为本单元习作作准备。
  2.分角色表演读。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语用点是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和体会寓意。为了更好地实现从教材到丛书的学法迁移,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这些寓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为了使分角色表演读的效果更好,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注意几点。①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可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如《蚂蚁和蟋蟀》一文中,只有蚂蚁和蟋蟀两个角色,蚂蚁的语言用“——”勾出,蟋蟀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假如还有第三、第四个角色,就可以用双横线和小圆点在下方标志。②语言前的提示语往往是表现角色说话时的心情、神态、动作,教师重视了对这些词的引导,可以让角色语言读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如《啄木鸟和梧桐树》一文中,梧桐树振振有词:“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教师可以从“振振有词”入手,指导朗读:“‘振振有词’还可换成什么词?”“谁能做个‘振振有词’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这样,学生理解了惊奇,表现了惊奇,自然会读活梧桐树振振有词的角色语言。③读好了角色语言后,还可配上动作,进行角色表演。但是,角色表演不是牵强附加,而是学生读活角色语言后自然生成的神态动作。爱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分角色表演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入情入境地表演,对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得更透彻,水到渠成地领悟了寓意。
  由于认真落实了读书汇报课,我任教的班级,学生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随之慢慢提升。我愿带领孩子们在阅读之路浅吟低唱,领略阅读的无限魅力。
  作者简介: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编者依据学段教学目标与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教学板块。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广泛推行,笔者仔细研读统编教科书,发现编者对于课后习题的编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善,不仅更能切实为文本及单元教学服务,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还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抓手,可谓统编教科书的一大亮点。如果教师重视课后习题,并能创造性地将习题资源整合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就既能
期刊
“留白”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创造的一剂良药,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说明,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呢?笔者以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为例,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运用的一些看法、做法。一、思考留白
期刊
一、古诗文中的“阁”建筑文化的价值意义  对《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妻子娘家小妹的那句“且何谓阁子也?”印象颇为深刻。再一联想,古诗文中提到“阁”的次数还真不少,有王勃笔下的滕王阁、黄庭坚登的快阁、木兰从军回家后的东西阁、《促织》提到的大佛阁、《水调歌头》里的朱阁等等。这些阁是一种建筑吗?在不同时代“阁”的制式有变化吗?在文学作品中“阁”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和情感?在古诗文中“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心理和民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引导学生与古诗文对话,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语感熏陶,语文素养提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引入了文包诗这一文体。其中文为诗歌意境进行大量铺设,诗为文章主题进行提炼总结,两者相辅相成,疏密有度。教学时,我们应帮助学生从中习得语感,助力素养养成。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一课为例,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在与诗人进行充分对话的同时
期刊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學会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写出来,进行积累内化,可谓一举多得。一、明方式,定规范,确保高质有效完成  在七年级刚接触批注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笔,第一次写出来的批注肯定不太像样。这一现象是很正常的。笔者一篇一篇地看孩子们的批注,惊喜地发现,很多孩子直接写了读书之后
期刊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它的语句凝练含蓄,意境致远深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  近几年来,国学热悄然兴起。作为一所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我校每学期向学生推荐补充背诵的古诗篇目。一到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完成 10—15首古诗的背诵,形成一定的序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诵读兴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
期刊
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构建学习任务群的一个重要方面。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的活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目标明确,策略得当,即要围绕明确的目标开展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语文整本书閱读指导呢?我就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及策略作出了研究。一、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里的书不是单纯的纸制印刷品,它是相对于语言教育语境而言的
期刊
一、启发——语文课堂中的“医护效应”  当生病住院时,我们不仅能得到医生的耐心治疗,更会得到护士的悉心护理。如果二者缺一(或者全缺),情况将会怎样?“三分”医疗,“七分”护理,二者相加,“十分”有益。我将这一现象称为“医护效应”。有时患者无法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治疗效果,原因可能有很多:病急心急,心情紧张;言语不当,与医护人员沟通不善;不遵医嘱……当下的语文课堂也存在着这样的“医护效应”,以一年级写字
期刊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启蒙的正确指导,影响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边教学边反思,边跟进边改良,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其带入文本阅读的深处,收获文本的精华。一、重视讲读,勿轻视自读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课型便是讲读课,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这本来是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但一些教师在讲读的过
期刊
小学还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生词、理解作者的写作和表达方法;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并能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文教学,应该以思想文化传承为主。”《丝绸之路》是一篇有关历史的文章,在此类文章中还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