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飘逸诗人徐志摩“金刚怒目”的一面——从《努力周报》上的一组诗文谈起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徐志摩被形塑为一个寄情风月、才性高妙的现代柳永,似乎“一生都在爱情故事里折腾”.这种认识是对徐志摩的偏见.徐志摩固然有其飘逸潇洒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充满血性的“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发表于《努力周报》上的《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北方的冬天是冬天》和《希望的埋葬》这一组诗文,通过对现实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的揭露与批判,对不与军阀政府合作的抗争精神与高尚人格的赞颂,对“希望”的爱恋、不舍与颂扬,表现了诗人的“金刚怒目”式愤激抗争与高歌正义、坚守理想的一面.
其他文献
相对于一般的文学社团流派而言,京派的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概念也不够明晰,而师承关系构成了我们重新理解京派的一个视角.京派中师承关系具有多重意蕴:首先,它广泛地存在于京派文人之中,通过校园环境、文学刊物及社交集会等多种形式凝聚起京派文人的交流与延续;其次,师承关系也带来了京派边界的流动与成员的复杂,尤其体现在京派文人对青年作家的深刻影响;最后,师承关系直接参与了京派的文学史建构.
少年儿童文艺团体是抗战文艺运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抗战时期,被誉为“中国儿童界三大明星”的孩子剧团肩负革命、宣传和教育使命于一身,凭借着灵活多样的宣传样态,丰富多元的演出内容成为中共开展革命宣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孩子剧团的抗战宣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不仅为抗战宣传作出积极贡献,还有力促进了当时儿童戏剧活动的开展,并对陪都重庆及全国戏剧的繁荣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在今天看来,孩子剧团的抗战宣传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1980年代热烈的海洋书写中,海洋不仅是一个自然物象,更承载了特殊的文化意识和价值理念.海洋作为想象世界的装置,以隐喻的方式赋予转型中的中国新的想象,并重构着当代中国与世界、与现代化之间的认识关系.蕴含时代意识的海洋,是主体性审美精神的投射,映现了个体化的自我超越和内在能动的美学意念.1980年代承袭了五四以来“大海”书写的传统,并以时代的思潮赋予其新的宏大象征,然而一种日常化的解构意识的渗蚀,也预示了激进现代性的话语方式面临的困境.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联合主办、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经验”学术研讨会于5月8日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文学书写中的改革开放、作家的时代意识、文学现象与文学经验以及莫言研究等论题展开深入对话.
期刊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4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鲁迅研究与现代文学史书写——张恩和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挂牌仪式”,中心主任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担任.此次会议以张恩和先生(1936-2019)的学术思想为基点探讨了其鲁迅研究的独特意义与现实价值.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小说作品将公馆作为叙事空间,并且在叙事中用大量篇幅塑造不同风格的公馆.处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与融合的历史时期,现代小说中的公馆是一个不直观、非匀质的空间,呈现中西并置但并不完全融合的特殊面貌.公馆既参与了文本内在审美意蕴的构建,又反映了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状态,是现代小说叙事空间拓展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处于古今、中西之争中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复杂面影与作家矛盾、惶惑的文化应急姿态.
刘亮程的乡村题材散文以故乡“黄沙梁”为窗口阐释了对人与世界的理解,与存在主义哲学有一定相通性.较之传统的抒情散文,刘亮程的散文呈现出一种哲学化沉思的特征,藉由故乡之作为个体生命的本源,以不甚鲜活的具象化生活意象,传达了人与人、物与物、物与我之间的隔膜、孤独感,以及死亡与时间带给作家的精神困扰,总体而言是一种存在之痛.哲学化的散文写作对谋求思维深度的当代散文创作具有启发性.
情思经验“异质混成”的诗歌,是诗歌观念由“纯诗论”向“不纯诗论”转化的产物,是现代性诗歌综合特质的重要表现.对同一诗歌对象的不同情思经验的“混成”、同一主题指向中的不同情思经验的“混成”、无外在逻辑统一的不同情思经验的“混成”,是1990年代中国现代性诗歌情思经验“异质混成”的三种主要话语形态.现代性诗歌情思经验的“异质混成”,需要诗歌写作者施行技术性处理以使各“局部组织”实现方向一致的诗意转化和结构性落实.
非虚构女性乡土文学是近年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一翼,出现了以《妇女闲聊录》等为代表同时极具争议性的诸多优秀作品.这部分女性文学在写作内容上主要面向当下乡土社会的生存困境与凋敝现实,在写作技巧上打破了传统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界限,在写作情感上趋向日常生活与女性情感诉求.非虚构女性文学创作是近年来乡土社会走向萎缩困顿的真实写照,是女性作家由个人化叙事转向社会化叙事的重要体现,是21世纪女性文学寻求艺术创新与精神高度的成功实践.
黄遵宪诗歌美学思想丰富而博杂,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黄遵宪诗歌着重发掘新事物、新思想、新意境,开启了现代诗歌美学的崭新面貌.他在思考如何实现口语化、自由化、个性化、现代化的问题中,为促进现代新诗美学思想的诞生做了大量思想与舆论准备.其“新派诗”带来了民族人格的更新,焕发出现代人文精神的新气息.他的美学思想赋予了中国新诗发展的新前景.在诗歌美学的历史长河中,黄遵宪是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第一代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