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寫經與刻經互證瑣議——以《太子須大拏經》爲例

来源 :汉语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傳世刻本大藏經進行語言研究,應用古寫經、較早期刻經對校,兼參玄應《一切經音義》、慧琳《一切經音義》等佛經音義書,比勘異同,訂正訛誤,使研究建立在扎實可信的基礎之上.以西秦聖堅翻譯的《太子須大拏經》“字面生澀而義晦”的“三顦”“凸臗”以及“字面普通而義別”的“速—促”“心感—心慼”幾組詞語爲例.
其他文献
不識、誤解同形字是導致辭書義例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列舉了辭書中“?”“膛”“?”“齴”“?”“坬”“?”“陟”等義例不合的同形字.加强同形字研究,有助於辨析辭書中
南方地区一直是我国水稻的主要生产地区,这些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南方地区广西玉林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水稻每年的产量和品质也在逐渐提升.但由于广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反应器易出现酸化现象是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则是当前高效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對“鑒於”虚詞用法(介詞和連詞)的確立年代和形成過程作出進一步調查.調查發現:(i)“鑒於”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仍然具有動詞屬性.其虚詞用法是40年代末期以後才逐漸確立
甘蔗作为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茎粗壮,秆高3~6m,属C4植物,是热带地区代表性作物,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等地.甘蔗不仅是制糖工业重要原料,还是多
在我国人口密度增长和经济发展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社会建设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除了要实现数量上的提升之外,也要在技术和质量上进行突破.这种变化就要求
戲曲中存在着大量俗寫,常常會影響文本的解讀.本文以《古本戲曲叢刊》爲考察對象,對其中的若干俗寫進行了考釋,拈出正字,明其所以,庶幾有助於該書的解讀和俗字的研究.
① 對於以“變” “變文”爲題的18件敦煌卷子②,有許多學者做過研究,探討“變” “變文”的意義③但迄今仍未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儘管如一些學者業已指出的那樣 “變” “變文
敦煌文獻中“脚下”可接在時間名詞之後表時間範圍,相當於“……時”,《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詞典》等大型辭書均未收録該義項,筆者所見,論者寥寥.方位詞通過隱喻來指示時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关系到群众的饮食问题和社会稳定.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小麦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选种、耕地、施肥、灌溉等环节的管理更加科学,与此同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