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突出理念,注重教学過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能够面对全体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但是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任教的班级多,尤其是在郊区和一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比较多,因此学困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格外严重。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具体的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使得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树立信心。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从与新知识接触到对知识消化吸收,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发生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困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就差,因此容易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久而久之,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差距也会相应地拉大。
  2.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时期学生能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离不开家庭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爱做小动作,教师需要多进行教育,多观察、多发现。小学生在课后往往也记不住要去完成家庭作业,对学过的内容复习,家长应当对其认真进行辅导,做好督查工作。
  3.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不少父母对子女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但是由于没有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使得子女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还有很多家长出去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家上学,老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比较有限,再加上爷爷奶奶十分溺爱孩子、过度放纵与袒护,最终造成孩子十分懒惰、不积极上进等不良习惯。但是,由于学困生缺少父母的关怀,加上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学困生的自卑感十分严重。
  4.教师本身的素质
  部分教师漠视班级的学困生,或者就算知道班级哪部分学生属于学困生,但对其并没有积极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与优生同等对待。对学困生没有给予耐心的教育与辅导,反而进行打击、批评或者进行恶语中伤,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是难以产生兴趣的,最终错过了最佳的转化时机,最后的状态就是破罐子破摔。同时很多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善于采取激励性语言,这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大原因。
  二、转化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基本策略
  以人为本是《英语课程标准》确立的突出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能够面对全体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怎样改善小学生存在的两极分化情况,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心理学已经充分證明,学生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我们面对学生,一定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能够把握学生存在的不足,认识学生具有的无限潜力,不要苛刻对待学生。重要的是怎样能够为学生不断进步创造条件,使得学生具有自尊心,在学习上自信,这是由于自尊和自信远远比课程本身更加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相信学生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关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对“罗森塔尔效应”应用,对学生的评价与期望应当是正面性的,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困生平等对待。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困生,严重伤害到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学困生,关心学困生,积极主动与学困生接近,使得学困生在心理上消除胆怯与自卑。
  2.对课堂教学加强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备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教师需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热情,能积极参与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教和学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3.创建英语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困生往往接受能力差、学习基础差,所以不少教师片面认为他们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会耽误教学进度。而实际上,完成任务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与课堂任务的设计。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将学困生完全孤立,那么学困生在课堂上势必会感到无所事事,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他们仿佛是旁观者,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率。所以为学困生确立优秀的榜样对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将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通过组内竞争,组内帮扶,组和组之间的竞争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愿意为小组做贡献,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中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学困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严格要求自己。
  三、结语
  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尽管他们人数不是很多,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效改善小学英语学困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转化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教师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困生,用爱感化学困生,依靠科学方法对学困生积极引导,这样势必会减少英语学困生的数量,有助于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语文既是人类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相互进行沟通的主要交流工具,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为其他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这点上来看,语文课程又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目标与策略、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和改变,分层教学就是在此种形势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下面,探究其在
艾尔·赫维兹在《儿童与艺术》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即动手操作阶段(2~5岁),符号创作阶段(6~9)和前青春期阶段(10~13)。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正处于图示发展、形象思维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如何来做好美术教学的幼小衔接?如何让孩子得到生态式发展?自审式的探索思考孩子要什么,我们怎样来要?  一、让天性贯串始终  孩子是在2周岁左右开始会动手画,到幼儿园大班,甚至小学一二年级依然
一、什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传统的民俗节日往往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形式,被大众寄予了迎吉纳祥、驱邪消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广大教师群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斷创新,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积极借鉴,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本篇文章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