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青溪不见人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访山间,是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幽静,也是对自我心灵的一种放逐。阳光很刺眼,空气很闷热,是炎炎夏日惯有的标志。然而,在溪野山林,可并非如此。
  似乎是一种常态,又或者说叫做惯性,我总爱到山中寻幽问水。听灵雀在枝头轻唱,看山石草木的荣枯有定。偶尔携带一壶野茶、一卷书册,端坐于岩石上,细品宁静致远的真谛。一俯一仰之间,皆是世相百态。林间风穿竹而过,石边花尽情地盛放。碧潭清澈,入眼处尽是水中云;杯中茶凉,心脾里忘却身外忧。仿佛天地间只剩下我,融于这一派翠色之中。
  我自小草木心性,喜静不喜闹。彼年豆蔻,也曾掌灯放船,也曾和邻家的孩子打成一片,也曾闹腾得不像个女孩子。大抵是随了孩童的心境吧,那个时候,率性与直爽是我们曾共有的特点。只是后来,飘忽不定,各自奔波天涯,阅历也不同了,性子也就不似当年了。时间,似乎总是能将一切的回忆掩埋,就像是一场南国初雪,白茫茫一片,冰消雪融后,毫无踪迹。它在悄无声息中带走了我们许多珍贵的记忆,到最后,再浓的情、再深的谊都淡了,变得黯淡无光。多年以后,倘若我们再相逢,是否还能认出彼此,道一声“好久不见”?
  阳光,穿过松林,在草地上洒下光痕点点。我一身薄衫,尽是芳草留下的清香,微妙,不言而喻。有人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自得妙境。”是的,微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可能因一朵陌上花而生情,可能是书中的某段文字,又或者说是在溪径上邂逅的某个人。无论是哪种,都令人欣喜到妙不可言。而往往小浅喜,就已经足矣。
  王摩诘有诗云:“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見人。”如此从容淡定的心境,是我一直所追寻,却还达不到的境地。都说山间最能怡养心性,青天白日之间,悟入处尽是禅机。我虽不是个禅修者,但心如草木,大抵还是向往着竹林七贤的隐逸生活,还有林和靖的梅妻鹤子,陶彭泽的修篱种菊。只是身为俗世所累,欲过诸如此类的日子,岂是易事?正因如此,我可能才这般喜爱山野的平淡生活吧。
  从石径东行百二十步,是一片月季花园。这时节,正是蔷薇爬满白墙,丁香已千千结的时候。赏心悦目的,除了叶绿花红,水光山色亦是静默不言,只待行人驻足。时光静好,就这么远去无痕,一回头,层林尽染,一双眸子看尽世事,想来繁华三千,终归也是转瞬即逝。芳菲未尽,而我与我之间,却仿佛隔了一整个世纪,是那样的苍茫。
  山林尽处,是亭台轩榭,楼阁耸立。放眼望去,都市尽收眼底,在一片雾色之中若隐若现。我忽然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很多时候,我们一双眼都没法看清尘世。朦朦胧胧一片,看不清前路,也望不尽归途。偶尔也学黛玉拾落花,伤春易逝,一支袖中笔,描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是后来,看罢世事变迁,终是在一场山河永寂之后,觅得心灵的皈依。
  倦鸟还巢,日暮悄然而至。我若归去,定与清风明月结伴,携风而归,以草为被,以花为枕,同青山共眠。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我……我……还没喝上我……我老生胎的茶叶呢,我要等着喝上我……我老生胎的茶叶……才……才走呢……”父亲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铭刻在我的心里。  1979年的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处在弥留之际的父亲,不时呼喊我的乳名。大概是下午学生放学时刻,我骑着借同学的自行车从县城走了80多里路赶回家中。哥哥们看见我从大门口推车进来,惊异地说:“这老人家心里惦记着他的老生胎,刚在口里还念叨着名字
期刊
初秋的皖南,天空疏朗,阳光灿烂。  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九华山传统庙会节日,据说是地藏菩萨降生日,我随朝拜进香的人流,来到这名闻遐迩的莲花佛国,平生第一次被她博大精深,钟灵毓秀与大气雄壮的美所折服。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南接黄山山脉,东望太平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第四季冰川活动,造就了一个莲花佛国,天下名山。现已摘得国家五A级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四项桂冠,是几乎与黄山齐
期刊
每次面对黄昏里渐渐淡去的云霞,都会徒生一种莫名的惆怅,总感觉这朵朵看似绚烂的风采多多少少都带了些落寞和孤独。其实,世间万物都是相对孤独的,这黄昏中的落霞便是孤独的一种渲泄吧!这个时候不由得想到原本孤单的母亲。  一  每当天气明朗的日子我都会陪她出来散散步。  母亲精神好的时候走路也就稍微远些,路边草木已很是苍翠,一处屋舍篱墙看上去却是萧条衰落,满目疮痍。此处是旧街道的一隅,显然是久无人居了。母亲
期刊
齐国有八百年的历史,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临淄是世界足球起源地。在齐国故都临淄城东2公里处,有一条美丽的河叫淄河,又名淄江。淄河东岸有一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皇城镇,皇城镇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古齐临淄的土地上。  皇城东临青州,西连齐都、敬仲,南接齐陵,北依广饶,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过去交通不便,相比之下经济比较薄弱。现在皇城北有济寿路,南有张皇路连接309国道,皇城南不远
期刊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夏至,伴着袅袅荷香走来。  这个夏至,我的心情却是因为秀莲的忧喜而忧喜。一大早收到秀莲发来的短信:“妹妹,我想通了,愿意放下,一切随缘吧!”我顿觉释怀舒畅,翻身下床,拉开窗帘,朝霞已红遍东边天际。  秀莲是我儿时的玩伴,大我几岁。她出生时正值盛夏,门前一池荷花开得正欢,所以她爹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秀莲。秀莲也似一朵荷花,亭亭玉立,清丽脱俗,孤傲不群。  秀莲家沿塘而居
期刊
偶然里听闻有人轻声细语:“一去二三里。”总觉着有七分熟悉,很久不读诗词了,却在恍惚的路上顺口接了下去,如同与老友对话一般,从初见的生疏到相识后的畅所欲言,一切的遗忘和回忆都那么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也不多不少。  美好的东西从来不知道去同其他事物去争,去抢,即使知道这是万物生存的法则。但静守是它们的天性,它们有着最坚韧的弹性,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除非拥有它们的人想要彻底地从记忆里按下删除键
期刊
北纬38度,东经108度,千古疆城鄂托克前旗  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7万年前古河套人繁衍生息于此  这里有见证大唐开元盛世的宥州古城  策马,领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的起点  驻足,象征炎黄子孙勤劳智慧的明长城就在你脚下  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孕育了鄂前旗人独有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这也成为鄂前旗人建设大美前旗最有力的文化支撑  如果说德善草原、大美前旗是崇尚自然的善和天人合一的美的完美
期刊
从青藏高原富饶的青山上流淌出来的雪水,浩浩荡荡,几经回转,来到黄土高原一个名叫壶口的地方。  不管曾是白河、黑河,还是湟河,不管那里的土地肥沃,还是贫瘠,生息着多少儿女,埋藏着多少宝藏,它们都听从黄河母亲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默默地融入身边的土地,从容地面对各种考验,在强烈的撞击与跌宕起伏中,用豪情和大气谱写出一首荡气回肠的大歌。  站在古渡口远远望去,上游的河水宽阔而平静,像柔软的绸带缠
期刊
春天来了,禁闭了一个冬天的花花草草,此时都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走上田野,把充满朝气的绿洒向人间,让娇艳的花儿装扮大天世界。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花草是自然界中最纯净、最姣美,也是最朴实的生命了。她们像一个个精灵,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又在安然淡静中去,不表功、不喧哗,呈现给大自然的,无不是朝气和美好。不信,你看看吧,那些花草,或雍容华贵,或淡雅质朴,或生于富丽人家厅堂,或长于山野悬崖边上,都怀有
期刊
恰逢狗年,我竟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曾经养过的狗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着小笨狗,颜色以黄色、灰色和黑色居多,黑白相间的很少。我家养的第一条狗是阿黄,听母亲讲是二哥从姥姥家抱来的。这条狗从小到大,看家本领不小,特点就是光瞎汪汪,从不咬人,深受左邻右舍的喜爱。阿黄最好的狗友就是堂哥那家的大黑狗,两条狗天天粘在一起,关系特别的好,并且结为同盟同仇敌忾,所以大多数的狗都不敢欺负它俩。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