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给贝壳作品找一间房子”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多少幼儿园能建在核电站边上,同时还坐拥山海、公园和农场?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儿童主导的学习”该如何实现?
  当我参观高公岛中心幼儿园的时候,这几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很幸运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全园3个班级不到50个孩子的规模和1∶5的师生比,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充裕的发挥空间。回想整个参观过程,这里的儿童会议制度最让我眼前一亮:大到幼儿园的决策、近期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小到每天去哪里活动、如何活动,都由孩子们开会决定;会议的形式也很多,晨间谈话、放学前总结、专题讨论,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和需求临时召集。在每一天的儿童会议上,孩子们讨论的范围之广让我惊讶: 附近的田湾核电站,核电站里的消防站,马路对面占地1.4万平方米的公园,公园那头的跨海大桥,桥下的滩涂与大海,以及附近的一个大大的农场。丰富独特的社区资源固然令人羡慕,然而更让人心动的是每一天的儿童会议中,孩子们都有做学习活动发起人的自由,也有决定自己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内容的权利。这一切让人觉得,在这样一个幼儿园长大是如此温暖和幸福。
  核电站里绘春天
  一次谈话引发的……
  春游的时候,校车载着孩子们按照既定路线从核电站穿行而过。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核电站,很快,他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这是核电站,我叔叔在里面上班。”“核电站是干什么的呀?”“核电站就是发电的呗!” ……第二天上午,建构区里有几个孩子一边搭建着核电站、一边讨论着前一天在那里看到的“大烟囱”。老师们敏锐地抓住了孩子们对核电站的浓厚兴趣,计划着一场“核你在一起”的探究之旅。
  “核”的概念是无形的,我们很难用很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什么是“核”。很多人谈“核”色变,在他们已有的认知里,它是有辐射的,甚至会爆炸。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次探究之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请孩子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填。
  一次讲座激起的……
  梳理调查结果后,老师们发现家长也对核电站充满好奇,而且一直对核电站的安全性有所顾虑。所以园方决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邀请核电专家来园开展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同时也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专家从高公岛的变迁开始讲起,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核电站带给家乡的变化;接着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了解了“核分裂”的过程,知道了因为有安全壳,核不会泄露;最后,专家总结了核电的优势:安全、可靠、清洁、对环境友好。
  讲座让大家对核电站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孩子们表示还想去核电站看看。参访前,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儿童会议上发挥着主观能动性,规划参访路线,制订参访计划,讨论这次参访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要解决哪些问题等,为参访做了充足的准备。
  一次参访带来了……
  带着问题,孩子们和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核电站展厅,通过观看视频、实物观摩、现场询问等方式直观、生动地了解了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并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调查。
  回来后的儿童会议上,孩子们兴奋地诉说着自己在核电站的发现,关于发电,关于核电站工作人员不同颜色的衣服,關于核电站的各种形状的建筑……老师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比如:STEAM活动《电从哪里来》,引导孩子们探究电池和发电,并在科学区投放发电玩具和材料;艺术设计活动《我设计的核电衣服》和建构活动《我搭建的核电站模型》,让孩子们把从核电站获得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创意表现中。 这一系列的探究结束以后,孩子们还自发创作了“我的核电绘本”,记录下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的探索发现。
  一个幼儿园引发了……
  由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的一系列的关于核电站的探索,不仅引起了周围幼儿园的关注,还吸引了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注意。教育部门看到了这场教育实践在家长群体和社区居民中产生的效应,组织了周边社区乃至全市的教师、园长以及中小学的校长参访核电站,邀请专家进入社区普及核电知识。高公岛中心幼儿园里的小小儿童会议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整个城市的核电教育热情,引发了一个城市的“普核运动”。小小的孩子,也有大大的力量!
  跨海大桥上看世界
  某天下午的一日小结中……
  一位小朋友分享自己在建构区搭的跨海大桥,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在幼儿园里能不能看到跨海大桥呢?通过窗户能看到吗?站在小椅子上能看到吗?站在滑滑梯上能看到吗?老师鼓励孩子们把这些疑问都记录下来,再一个一个去验证。孩子们叽里呱啦地讨论起记录的方式:可以画地图,能看到大桥的地方就打钩,看不到的就打一个叉。于是第二天,他们带上自己画的幼儿园地图,开启了在幼儿园里寻找跨海大桥的探索。
  他们来到滑滑梯,站到了最高的地方,可是并没有发现跨海大桥的踪迹;他们来到一楼走廊,踩在小板凳上,伸长了脖子,还是没有看到;继续往上走,来到二楼中班走廊,依然没有;孩子们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了三楼小班的走廊,这次他们欣喜地发现,桥墩露出来了。
  继续来到四楼,透过窗户,孩子们终于发现,站得越高,看得就越远、越多。多么生动的与世界建立联结的过程呀!皮亚杰看到也会微笑的吧!
  我眼中的跨海大桥
  孩子们决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跨海大桥,把大桥拍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分享。接下来的几天, 孩子们陆续带来了自己拍的跨海大桥。当照片都摆在一起,孩子们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跨海大桥都不一样呢?”
  讨论一番后,孩子们得出结论:每个人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跨海大桥也不一样,有的是在山上拍的,有的是在桥上拍的,有的是在桥底下拍的。除了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时间看,跨海大桥也不一样,有的是白天拍的,有的是晚上拍的,还有的是下雨的时候拍的。老师拿出一张幼儿园附近的社区地图启发大家道:“我们可以看一看高公岛的地图,找一找你们都是在哪里看到跨海大桥的。”“在这里!”“是这里吧!”……地图又把孩子们带进了另一个世界。   孩子们对远近、高矮、大小、时间和空间方位等的认识,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实践和讨论中丰富起来。
  走!一起去看跨海大桥!
  随着主题的不断开展,孩子们决定一起去看看跨海大桥。于是大家带上画笔和画纸,到游乐场实地寻找跨海大桥。一进入游乐场大门,孩子们就惊奇地发现了跨海大桥的身影。接着,大家一路来到桥底下:“哇,桥墩有这么大!”“桥墩一个接一个,像排队一样。”穿过桥墩,来到开阔的广场,整座大桥的全貌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一路走,一路画,用画笔记录着自己的发现。之后,大家还一起坐上校车,行驶在跨海大桥上,体验到把大桥远远甩在身后的感觉。这与之前和爸爸妈妈们来的时候在桥上走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孩子们用自己的脚步和身体丈量了距离和空间,还体验了相对的远与近、快与慢。这些体验,也在他们的心中架起了一座了解世界的大桥。
  从同一个空间远望大桥,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大桥,再到一起去大桥上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多么生动的物理和数学学习体验呀!
  贝壳工坊里的四季
  贝壳是海岛幼儿园最大的课程资源之一,从前每个班的美工区都有贝壳专区,这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角,闲暇时,总有孩子来这里用这些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做游戏、做手工。但很快他们发现,这里实在太小了,摆不下各种各样的贝壳和丰富多样的作品,也无法把一些“大”的想法施展出来。于是,在一次儿童会议中,他们提出能不能有一个专门的房间来制作、展示贝壳作品。听老师说可以找找看哪里比较合适后,孩子们开始在园里寻访,最后,鎖定了三楼那间使用率不高的儿童生活馆。有了场地,怎么布置、怎么摆放、怎么设计又成了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议题。在孩子们的热情感召下,家长、老师甚至附近的核电站,也全力提供支持:家长们在家和孩子一起把贝壳洗好晾干,送到幼儿园来;老师们和木工师傅一起设计和打磨了分类放置各色贝壳的玻璃木工柜子,还买来了介绍贝壳工艺品的图书、配备了小书桌、操作台和椅子等;核电站送来了可以裱饰贝壳贴画的画框。来自大人的支持又反过来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这间属于自己的贝壳工坊:展示作品的柜子怎么摆,作品在展示架上怎么陈列,贝壳在柜子中怎么分类,阅读角放哪边,帐篷什么朝向……
  于是乎,在这里,蛏子、生蚝、扇贝、蛤蜊、青口变成了天鹅、鹦鹉、小鱼、螃蟹、麋鹿和UFO,跟着童心一起,在大海里乘风破浪,在森林里欢快奔跑,在宇宙中遨游揽月。
  最后
  离开幼儿园的时候,我再一次注意到了走廊上,老师们的手绘创作,很多出自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或故事,
  像《大鱼海棠》《老轮胎》《小王子》等,主题都是关于等待。老师们默默地提供最好的土壤和养分,
  给予关爱和启发的阳光,在每一个海边的清晨和孩子们头顶上清灵的露珠对话、聊天,然后和孩子们
  在长长的大桥上自由奔跑,静待花开,静等风来!
其他文献
儿童戏剧教育在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戏剧游戏、戏剧活动以及围绕戏剧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也频繁出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深受孩子和老师的喜爱。这是因为它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喜欢假装、乐于扮演”的天性,另一方面与我们当下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相契合。它不以专门性的技能培训为目标,不在于向幼儿传授专门的戏剧技艺与技巧,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通过戏剧活
期刊
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达,对任何人来说,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或宣泄,是非常重要的。绘本《小宝宝生气了》 讲述的是一个小宝宝生气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图画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描绘出孩子在生气前后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笔者以绘本为素材,设计了系列活动《小宝宝生气了》,通过绘本阅读、交流分享、艺术表达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正确表达和释放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在足球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被提升到空前的地位。这是幼儿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鉴于已往关于足球运动的研究,结合幼儿发展对游戏的需求,我们尝试以足球为基本工具,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利用室内外空间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足球运动挑战,提升灵敏度、平衡力及协调性等运动关键经验水平。在足球游戏的开展过
期刊
《红色的鸟窝》是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故事,以一顶红帽子为线索展开了丹丹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往来。故事中丹丹与动物们相互借还帽子的情节也较为贴近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语言活动,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复述、表演等多种方式掌握故事中的对话,通过“借”和
期刊
近期幼儿园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为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每个孩子都从家中带来喜欢的书与同伴分享。班里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新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图书区借书、取书、看书。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幼儿在看完书之后往往不知道放回哪里,出现了图书随意摆放、找书困难的现象。  孩子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开始自发地尝试将图书分类整理,有的将书按照大小排列摆放成一摞,有的按照平装书和精装书分类
期刊
故事背景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九月,幼儿园里的桂花悄悄从树芽上钻了出来,风儿吹过树梢,一股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饭在操场上散步,突然有了这样一段对话:“什么味道这么香呀?”“对呀!对呀!这是什么味道?”“我知道,这是桂花香!”由此开启了我们奇妙的桂花之旅。  寻桂花香  香气扑鼻的桂花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他们顺着香味,一起去教室外寻找
期刊
2015年下半年,我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组建区域性幼儿园男教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以区域组团的方式开展指向男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与专业能力提升两方面内容的研修活动。到2020年上半年,我区幼儿园男教师的归属感有所增强,专业发展的动力与专业素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审视我区之前的幼儿园男教师研修活动,存在着研修内容缺乏系统性与研修运行缺乏统整性等问题。因此,我们尝试建构并实施了“三力四项”的男教师
期刊
唐淑,1935年生,江苏武进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史、學前课程专家。195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幼教系并留校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主任。编著了《中国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
期刊
法国作家克莱尔·加拉隆在绘本《嘘!》中,运用不同色块加上各种线条和图形的组合营造出一个纷乱多彩、动态有趣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里藏着一只可爱的熊。他究竟在哪里?幼儿对寻找小动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正如绘本的名字,当幼儿跟随作者逐步感受颜色从多元到单一、线条从杂乱到有序,仿佛画面也由热闹归于安静。因此,笔者首先开展了绘本阅读活动,让幼儿在寻找小熊的过程中,感受画面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线条,然后开展了
期刊
便利店是一种小型零售店,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中班幼儿虽然基本上都去过便利店,但他们的经验大多局限于和家人挑选商品和付钱,对便利店中的店员和购物礼仪关注较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可以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所以,本活动打算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