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生活情境 课外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学习。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和现实的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有的学生通过度量四条边的长度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用一根红线与正方形的四条边比试后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的纸片先进行对折发现对边相等,再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邻边相等,由此推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观察点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把数学学活,使数学真正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提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瓷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瓷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既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即学生的生活才是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践行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三、组织课外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开放的、动态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完了圆柱、圆锥体积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物体,如剪刀、斧头铁制的玩具狗,它们是不规则的几何体,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由此针对学生發现提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了开展测量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的实践活动。其中一个小组在交流中汇报他们的实践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如下:我们测量的物体是铁制玩具小狗的体积,我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出它的体积。1.我们从洗澡时,当人坐到澡盆里时水会溢出来,从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想到:取一个圆柱形杯子,测出它的内直径是5.6厘米,先在杯子内放一定的水,测出水的高度,再把玩具小狗放入杯子中,使它完全淹没,水上涨高度的2.5厘米乘以杯子的底面积就是玩具小狗的体积;2.我们从数学课本练习题中知道,钢铁每立方厘米重7.8千克,可以称出铁玩具小狗的重量后除以每立方厘米7.8千克,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
  这种贴近生活、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枯燥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从而使学生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的归宿。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一  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如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而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从形式上看,新教材的“新”,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学儿童化。I.S.斯塔尔指出:“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不断践行,我们可以看出:开展有效教学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让学生适应实践性的学习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中职学校一般都是以技术学习为主的技能学习内容,因此数学基础作为重要的必学内容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根据中职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发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让社会对于当代人才的要求越发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独立的学习者,已经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开发与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探究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正在探讨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气象。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
摘 要: 传统的数学课堂不像语文课那样丰富多彩,学生上课难免会生出厌烦情绪,从而阻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对一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绪,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程教学 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多
摘 要: 当代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落后的“满堂灌”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自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演”。毋庸置疑,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初中生的自主學习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教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