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必将引领教师与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多彩世界,我们期待着、努力着,以使这门全新的课程变得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综合能力;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陆续展开,通用技术这门课开展也有一年多了,而我也有幸成了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门课可以说包罗万象,是技术生活的百科全书,知识面很广,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好处,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各种能力。据有关机构对当今社会成功人士的调查、分析得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而80%靠情商。所谓情商,除了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外,大部分就是指一个人必须具备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我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通用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
  
  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技术成果。如在和学生讨论技术的两面性时,学生提到了许多技术项目都存在的利弊,如汽车会造成空气污染、产生噪声、消耗大量能源,克隆技术会带来社会问题等等。这时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进一步将问题引向深入。问学生汽车排放的成分有哪些,答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粉尘等等。进一步问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排放呢?答可以在排气管上安装过滤器、可在燃料上想办法。再进一步问有哪些燃料呢?答有甲醇、天然气、太阳能、氢气、电能等等。目前在汽车上已投入正式使用的能源有哪些?答有甲醇、天然气。再问今后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是氢气。进一步问为什么是氢气?答因为它来源广泛,燃烧后无污染,可循环使用。问为什么现在没有在汽车上大量使用呢?答是由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大量获取和储存还存在一些困难。然后进一步给学生介绍世界上正在探索的几种制氢的新方法,并预测其前景。通过这种方法,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相关信息。
  
  二、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许多大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对于大多数设计人员,从事的都是革新工作,但要有所成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技术或产品有所突破或改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意识。所谓的创新意识,并非很深奥、高不可攀,其实就是从自己身边已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物中用敏锐和独特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有致力于加以解决的冲动,而加以突破。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启发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去找问题。如问学生,你们戴着眼镜鼻梁舒不舒服?可以怎样改进呢?学生住校最不愿意洗衣服,问能否在布料上打主意,使洗涤更方便呢?我们每天坐的椅子怎样改进可以更加舒服呢?班级里的粉笔怎样生产出来灰会少一些?粉笔擦怎样设计可以又高效又卫生?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
  
  三、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化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重要之事是不要停止问问题。”我常对学生说:“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大到航天飞机、国际太空空间站,小到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所能见到的一切用品,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等等,都是首先有了想象,通过反复实践而实现的。所以,在课堂上,常让学生去想象将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想象还会有什么新的交通方法?当公路出现塞车时,我们的汽车能不能短距离飞行?我们将来吃什么、用什么、玩什么?地球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将来的居住情况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在丰富、浩瀚的空间里翱翔。
  
  四、 培养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能够绘制和识读简单的图样,不仅是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我发现,在我周围生活、工作的朋友同事,有许多人买了房子不会看房屋结构平面图、有的拿着城市地图不会找路、有的人空间想象力很差等等。我认为,这与从未受过相关训练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我将此章节的课时增加了6个课时,扩大了对识图方面的内容讲解并加大了训练的深度和难度。特别是三视图的教学,不仅在各次考试中必然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使用。所以加强对图像的教学,希望对他们的将来有所帮助。
  又如通过钳工工艺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常用工具的名称、规格、用途,而且也可以让他们能使用工具来修理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比如,有时家里的电器坏了,也可以拆开自己修理一番,一些简单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
  
  五、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其中就强调了共处合作的重要性。当今的技术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结果,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让学生回忆,对过去的许多发明我们都能指出发明家的姓名,而当今的技术产品越来越多,但我们却难以知道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因为它们都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开发的结果,这就需要有一个合作的能力,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我平时将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小组,对课本中需要查找资料的作业、小实验或小制作,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来自行设计方案、自行画图、自行动手制作来完成,让同学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当今世界既然是只能通过合作才能成功的时代,那么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想法、构思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我常在课堂中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谈看法、谈思路和展开辩论等等,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反应和思辨能力。
  
  六、 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有这样一种现象:单纯的运算能力很强,但让他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时,他们会感到非常茫然和不知所措,将知识与实际严格区分开来,这也是我们传统教育走入的误区。只知道学习是为了考试,而不知道知识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这个道理。我常让学生用他们所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知识去分析、解释课本中的实例,特别是电学方面的知识,因为这可以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如在讲白炽灯时,问学生白炽灯对电能的利用率高不高?学生答不高。问为什么呢?因为在照明过程中会发热。问你怎么感受到的?答用手摸灯泡就知道了。问它为什么会发热,灯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答是用钨做的,由于钨的电阻大所以发光,同时发热。给学生讲解:白炽灯电能的实际利用率不足10%,其余的都通过发热的形式浪费了。又问学生人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节约电能呢?答发明了日光灯和节能灯。同学生一起讨论日光灯为什么能节电,它与白炽灯有什么不同。问学生日光灯的光源是热光还是冷光?答是冷光。为什么?答日光灯长时间使用其灯管都不会发热。问日光灯的灯管是否有灯丝?答没有。那么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是什么呢?学生不知道。由我给学生讲解:日光灯的管壁上涂有荧光粉,灯管内充有氩气和少量的水银,当通入电流时,电子碰撞氩原子和汞原子,发出紫外线,管壁上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后释放出可见光。让学生总结日光灯的发光原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定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是电学与化学反应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让学生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又学会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技术瞬息万变,一个人很难靠一个专业走完自己的一生,或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每个人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这就是:无论让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都能很快适应该工作环境,能较快地进入该领域,并迅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每章节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1篇跟该章节有关的小论文,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通用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去挖掘这门课所蕴涵的价值,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并能通过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J].人民教育,2005(19).
  [2]陈凡.技术知识: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5).(乐清市翁洋二中)
其他文献
要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采取学生喜欢、形成多样、轻负高效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情境
20世纪80年代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观,这种评价观不仅在学生身上适用,同样在对教师的评价上也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一、 教师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建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来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据此,他对人的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学位论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学位论文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生活资  源;网络信息资源;错误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109—02  高效课堂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而开发并利用好教学资源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下文中,笔者从教材资源、生活资源、信息技术资源、错误资源四大方面出发,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创造性地
〔关键词〕 历史教学;生动性;讲点;学点;探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74—01  历史是生动的。它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有叱咤风云的人物,有扑朔迷离的事件,有璀璨夺目的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但是现实中的历史教学却并不那么生动。很多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台下的学生却睡倒一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目前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图书馆为了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大学图书馆,都设立或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本文论述了在21世纪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和获取、组织、运用信息
高等学校实行二级学院建制,为加强院系图书资料的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文章阐述了系图书资料室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议和举措.
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揭示了太极拳中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太极拳,习练太极拳,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