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文化开学”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九、十月份,法国都会迎来一场丰收,一次盘点,这既是农业意义上的丰收,也是文化上的盘点:葡萄经过一夏的炙热,等待着留学生组成的雇工大军去采摘;各大展馆纷纷宣布今年的临展,“杜尚奖”也快要颁布;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也各自推出本年度的新书,美其名曰“文学开学”,作家们经过一整年的“假期”,拿出自己的新作作为“暑假作业”交给读者们验收。
  今年秋天巴黎最大的看点大概是蓬皮杜的杜尚回顾大展,每年人们总在这里看到上一年的“杜尚当代艺术奖”获奖者的特展,今年终于可以看到一次杜尚本人的回顾。要说国际艺术,那可能还是大皇宫的“葛饰北斋大展”更加宏大,大皇宫每次的展览虽然有些呆板,但毕竟能进去的基本都算是名家或大师,而且展品不少,也属于不容错过的盛事了。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各种庆祝和互访活动层出不穷,前几天刚刚在“诗歌之家”听了诗人于坚朗读自己的《零档案》等作品,近日又有铁凝带着作协的一些作家来法国交流,当然流程还是那一套,读作品,和译者学者读者互动讨论,前些日子莫言来法国国家图书馆,也是类似的一套,当然,法国读者最后能领略多少作者的魅力,全看当场的译者发挥如何了。
  要说今年“文学开学”最大的赢家,肯定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迪亚诺。伽利玛出版社刚在十月初推出了他的新作《免得你在街区迷失》(Pour que tu n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不到一周诺贝尔奖颁布的消息就传来了,法国“亚马逊”书店上这本书立马脱销,真可以算是现代版的“洛阳纸贵”。据说他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名作《暗店街》在国内早已绝版多年,旧书被书商们炒到几百块一本,不少读者听闻诺奖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下《暗店街》肯定要重印了!
  其实莫迪亚诺算是近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里中译较多的一位,记得赫尔塔·穆勒当时几乎没有中译,门罗去年获奖也只是稍好一些,今年,终于读者们不用担心出版社会赶着去买版权然后找译者花上十天半个月赶出几本书来。当然,莫迪亚诺还有不少作品没有中译,比如他上一部小说,2012年秋天出版的《夜草》(L’Herbe des nuits)就还没有中译,现在看来,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有不少莫迪亚诺译文,不过他作品繁多,每本一两百页,一共写了20多本了,加起来也快赶上普鲁斯特了,但现在很少有那样宏大漫长的作品了,很多时候作家们也是被逼无奈,莫迪亚诺就颇为遗憾,认为现代的写作太过碎片化,他自己也不例外,但他是生计所迫,必须每一两年写出一部作品糊口。波拉尼奥的《2666》本来被他分成好几本,让他的出版人分别出版,以此给他的孩子留下一份生活来源,但出版商认为那样会破坏作品原本的整体性,就一次出版了,还好这小说卖得很好,希望他的遗愿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法国并没有中国的作协制度,作家谋生基本全靠写作,但出版社以及整个出版业的利益都有很好的保证,中国的亚马逊和美国的亚马逊都以打折促销著称,但这一招在法国行不通,法国一直限定他们折扣不可以超过百分之五,今年以来更是连这百分之五的折扣都被禁止了,如此一来,实体书店的顾客就不至于因网店的折扣而不再光顾(或者只去看书),据我观察,法国的书店有时候客人不算多,但都是有效顾客,来的人很少只翻阅不购买,基本都会买上几本。也多亏了这些政策,巴黎还是遍地都是五花八门的书店,作者们也可以生存,否则这样的“文学开学”谁知道还能搞上多久,这一点,值得中国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反思、学习,否则迟早有一天,我们将面临无物可供交流的窘境。
其他文献
留学海外,承担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往往还有家人父母的期望。相对于有政府、单位作后盾的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背后的支柱往往只是自己的家人,一旦发生意外,抗风险能力很弱。因此,只身一人客居异国,自己注意保护、照顾好自己首当其冲;其次,就是给自己买份保险,以防以外发生。  据编辑部了解,中国境内目前针对留学生的专门险种少之甚少,只有一种广义上的“海外意外险”,限于赴境外旅游、商务等活动为期1年之内的中国
期刊
端木美,曾留学瑞士弗里堡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  2013年12月18日,阴雨连绵多日的广州迎来了和煦的阳光,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作为与会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端木美来到了广州。《留学生》记者借机对她进行了专访。采访前记者知道端木美精通法语、英语,但令记者意外的是,由于曾在中山大学学习
期刊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    勤工俭学 光照千秋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  
期刊
“游学”, 也叫“修学旅游”,最早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马可·波罗游历中国17年、阿倍仲麻吕遣唐留学、诺贝尔游历俄美、达尔文环球考察,这些故事都透露出游学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教育方式。  中国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期刊
从上个世纪末高中毕业时开始,就总有声音在催促我去学开车。那时还是20世纪,大家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满怀憧憬与期待。有一段时间,还有人总结出了21世纪必须掌握的三门技术:懂英语,能操作电脑,会开车。  不过,对于学车这么高级的技术,我仍然提不起兴趣,我总是觉得公共交通工具就能满足我的全部交通需求。去美国之前,也有对那边情况比较了解的朋友苦口婆心地建议我先学习开车,因为“到了那边,有个车方便得多”。我
期刊
法国人天生就是如此随性、悠闲、慵懒。做起菜来把食材当做艺术慢慢摆弄,吃起饭来更是体现了他们的慢生活态度,一顿正式的法餐一般要花四五个小时  许多人说起法国大餐,就想到高档的餐厅,名贵精致的食物,繁复的用餐程序和礼仪,其实这只是以高级米其林餐厅为代表的一种法式“吃”文化,而法国美食也存在于巷子里的小餐馆,街头摊位,露天市场,当地的时令食材稍加烹饪,就是一盘新鲜美味。  法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
期刊
黄娴,大学赴英国留学,毕业后先后在毕马威、雷曼兄弟工作;1997年加入新加坡上市企业大众集团,1999年任大中华业务的执行董事兼任集团财务总监;2008年加入培生教育(亚洲)集团,2010年任大中华区总裁;2014年6月加入启德教育集团,任集团CEO  今年6月,启德留学开始首次采用职业经理人制,聘请在文化教育行业有17年经验的黄娴出任集团CEO,全面负责集团的管理和运营。在第28届启德教育展后,
期刊
留学生到了国外,一般住在寄宿学校或者寄宿家庭,无论是哪一个选择,都是了解国外文化、体验风土人情的好方法。  Homestay,就是“家庭寄宿”, 为外国留学生在其所留学国家以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住房与生活基本设施(大多是本地家庭),旨在提高其在该留学国家的生活能力。外国留学生为了解决住宿条件,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促进了解国外文化,更好地融入外国社会,会选择短期或长期居住在当地人家庭。  家庭寄宿在
期刊
最近英国的一份报告显示,侨居在英国的华人工资收入最高。为什么海外华人能取得这样的成功?这个问题引起了英国各界广泛的讨论。上个世纪50年代,华人还是英国最穷的族裔,但今天,与其他族裔包括白人相比,18万侨居英国的华人平均收入最高,而失业率最低。  在英国,全职工作的华裔男性周薪平均为625美元,白人男性为562美元。与英国男子相比,中国人的失业率要低得多;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要远远高于白种人。
期刊
高校,游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这一期《留学生》带你走近2014—2015年QS大学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前十名大学。游学选择去这些高校,一定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学校氛围,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1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优势科目:MBA、医科、法律  澳大利亚最古老、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入学标准最高的综合性大学。这个学校的M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