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教育CEO黄娴:态度决定人生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娴,大学赴英国留学,毕业后先后在毕马威、雷曼兄弟工作;1997年加入新加坡上市企业大众集团,1999年任大中华业务的执行董事兼任集团财务总监;2008年加入培生教育(亚洲)集团,2010年任大中华区总裁;2014年6月加入启德教育集团,任集团CEO
  今年6月,启德留学开始首次采用职业经理人制,聘请在文化教育行业有17年经验的黄娴出任集团CEO,全面负责集团的管理和运营。在第28届启德教育展后,启德教育CEO黄娴接受了《留学生》记者采访,谈及了她的成长之路、留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在黄娴的思考中,她对留学的定位早已不是单纯的“把中国孩子带出去”,而是更长远的“把国外教育移进来”。
  生于厦门的黄娴,6岁就去了香港生活,在那里度过小学中学时代。“因为中学的老师是台湾人,所以我的普通话也有一点台湾口音。”谈起童年,她描述小时候的自己“有点呆呆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黄娴觉得自己小时候最好的习惯是喜欢看书,“我四年级的时候就把当时所在的社区图书馆一楼的书全部看完了,香港的图书馆是按年龄分层,18岁以上才可以看二楼的书。因为我天天泡在图书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破例让我一个小朋友到二楼看书,很快我把二楼的书也看完了。”
  后来,黄娴获得了恒生银行的奖学金前往英国读大学。因为成绩优异,她用两年便完成了本科的学习。黄娴说自己跟其他拿奖学金的同学有点不一样,特别喜欢新鲜事物、喜欢玩耍。她至今难忘一个故事:“记得大一第一次考试的时候,第一次看到雪,我很兴奋,不顾一切地在雪地里跟朋友打雪仗,结果发高烧了。那一次的考试只得到了B和B+的成绩。导致毕业的时候拿不到一级荣誉,这也成了我本科时的一个遗憾。”
  黄娴的第一份工作是毕马威,“当时刚好碰上改革开放,邓小平定了十家国企上市,毕马威承包了九家的审计工作,所以毕马威把所有会中文的职员都调到了中国,我也是其中一员。当时我们需要重新再做那些国企过去三年的财报,几乎是一周七天,每天早上8点开始到凌晨3点不停工作。”
  黄娴至今感谢毕马威,“初入职场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受到不少观念上的冲击,也得到了不少锻炼。当时我觉得,只要我做好现在这份工作,以后都不会挑工作了,再困难艰苦的情况我也可以做好。毕马威给我的除了专业培训、管理架构、风险控管等硬知识,还培养了我非常好的工作态度,这是职场中最重要的”。
  离开毕马威后,黄娴加入了雷曼兄弟,后来因为“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东西”,她加入了新加坡大众集团,一家在华人领域做书店发行出版的上市公司,回国以后也跟不少发行出版的公司合作,帮助它们走出去。黄娴认为,书店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经营的行业,所以能把书店经营好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我们把它们重新定位包装,细致到从手动收银机换成电脑扫描收银机,帮助一家亏损16年的书店转亏为盈。后来,我致力于把大众拓展到台湾、上海、深圳、广州等,专注于线上业务,还得到了一家新加坡投资机构的投资,开拓大众的国际业务。”
  2008年黄娴加入培生教育(亚洲)集团,2010年被提为大中华区总裁,负责大陆、香港和台湾所有教育业务。2014年6月,担任启德教育集团CEO。说起近几年的生活,她感慨道:“其间做了不少新的尝试,包括收购环球雅思。走遍了全国很多城市,但基本上都是会议室、酒店、机场,没有好好观光游览,以后工作没那么忙的时候一定要再好好旅游一遍。”
  留学生:为什么会从国际化教育集团总裁转到本地公司担任总裁?
  黄娴: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世界最大的市场会在中国,发展中国市场非常重要。而且我认为启德的理念和价值非常适合我,尤其喜欢启德的两句话:“踏踏实实做人,诚诚恳恳做事”。因为做教育也是非常辛苦的行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教育行业需要长期地耕耘一个市场,在一个地方扎根,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把人生很重要的一步交给我们。
  留学生:国际化教育集团与中国本土教育公司有什么不同?
  黄娴:国际公司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全球的资源,发展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国际公司强调架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怎样兼顾到全球的布局、当地市场的特性,作出抉择的时候不够灵活、迅速,经营策略也可能不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所以,这反而是本地公司的优势,我们了解这里的市场,会在市场变化的时候更快地抓住机会。中国的市场容量和规模足够支撑我们本土企业成长,走向国际化。
  留学生:你会帮启德上市吗?
  黄娴:我们公司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学生服务得更好,做得更多。如果一个企业发展很好的时候,上市是其中一个选择,不一定是一个目标。我们的三年计划主要是如何与行业里面的其他竞争者拉开距离,上市可能是一个副产品而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留学生:在英国的留学经历对你的职业和人生有什么帮助?
  黄娴:留学对一个人的最大帮助在于独立性的培养。留学经历对我前期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加成作用。一是海外名校的背景,二是国际视野的开阔,三是人格的独立,也让我更加愿意与别人交往。除了对职业生涯前期的作用,留学更主要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当然“知识改变命运”,但我认为性格、态度对职业、对人生的影响更大。
  留学生:留学低龄化趋势明显,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黄娴:是的,现在有低龄儿童留学的趋势,但是按比例来说也不是很多。首先,我们国家需要对教育作出一些改革。其次,有些有能力的家长希望给孩子多一个选择。如果从流失人才的方面来讲,学生出去了见识了以后,这时最重要的是国家怎么把他吸引回来。即使是美国也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新加坡的吸引人才回流政策做得非常好。这是国家的大题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信会有很大的好转。
  留学生:中国教育需要怎样的改革?
  黄娴:我觉得要从考试制度和衡量学生的制度开始,所有的国家都需要一种方式去评估学生,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可能现在是合适。但是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在中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21世纪要求的人才不再是脑袋能记住多少知识,而是有归纳、逻辑思考、提出观点的能力。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中国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教育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留学生: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很大,近年来中国留学市场高速增长,你怎么看?
  黄娴:我认为中国的留学市场还会持续增长。首先,因为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给孩子出国留学,能承受留学带来的经济压力的家庭越来越多;其次,这一代的家长看到了国际教育的优势;第三,互联网的便利性、交通工具的快捷性,使留学孩子和家长的隔离程度减少,大家都愿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像现在出国旅游也越来越普遍。现在看来中国对教育的投入很大,但是按经济收入和教育投入的比例,跟其他国家相比,其实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其他文献
用形体语言诠释现代绘画艺术    2005年4月8日,《生命之火——亚瑟?安日尔绘画展》举行了隆重的展出开幕式。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的舞蹈演员,通过她们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现代艺术的含义。  开幕式当天,两位曾在音乐剧《飘》中担任舞者的法国女演员,簇拥着画家亚瑟?安日尔来到一幅幅画前,用现代舞的方式表达画家的创作思路。她们的表演好似冰与火的交融,让观众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展览定名“生命之
期刊
王健,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童年时因其卓越才华受到包括小泽征尔在内的世界音乐大师们的嘉许。1985年赴美留学。英国弦乐杂志《斯特拉底》盛赞他是“一位令人激动的演奏家,他的技巧是建立在花岗岩上的”  在伦敦买了房子的王健说他“并没有定居伦敦”,因为“房子买了那么多年,真的没有住过几天”。  现在的王健抱着他的大提琴满世界巡演,偶尔有点闲暇,能在马达斯班一起喝茶,也是难得。  “现在每天花多少时间练琴
期刊
很多论坛的ID下面都会有“来自”一项,网友来自天南海北当然要做个自我介绍,从北京到纽约,悉尼到伦敦,各有各的故事可讲,一直觉得天涯论坛这个名字起的好,既说明了自己的地理位置——海南,又最确切的描述了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来相会这样一个人类永恒的美好愿望。孤独的灵魂在网络上可以享受到虚拟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网上的论坛短时间内火起来是顺理成章的,虚伪的人们,孤独的人们,在网上可以云山雾罩吹破牛皮,看贴
期刊
2005年元月30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瑞士分会与华文出版社联合主办2005年新春联谊会暨新书《在瑞士的岁月》首发式。除本分会成员外,与会嘉宾有:瑞士新任驻华大使丹特·马提内利(Dante Martinelli)先生和夫人;瑞士使馆文化参赞施罗凯先生夫妇;瑞士使馆办公室主任梅约克先生夫妇;瑞士商会会长埃尔钦汗等;瑞士联邦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冯辉小姐等。此外出席活动的还有四位中国驻瑞士前任
期刊
留学海外,承担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往往还有家人父母的期望。相对于有政府、单位作后盾的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背后的支柱往往只是自己的家人,一旦发生意外,抗风险能力很弱。因此,只身一人客居异国,自己注意保护、照顾好自己首当其冲;其次,就是给自己买份保险,以防以外发生。  据编辑部了解,中国境内目前针对留学生的专门险种少之甚少,只有一种广义上的“海外意外险”,限于赴境外旅游、商务等活动为期1年之内的中国
期刊
端木美,曾留学瑞士弗里堡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  2013年12月18日,阴雨连绵多日的广州迎来了和煦的阳光,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作为与会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端木美来到了广州。《留学生》记者借机对她进行了专访。采访前记者知道端木美精通法语、英语,但令记者意外的是,由于曾在中山大学学习
期刊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    勤工俭学 光照千秋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  
期刊
“游学”, 也叫“修学旅游”,最早起源于英国,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马可·波罗游历中国17年、阿倍仲麻吕遣唐留学、诺贝尔游历俄美、达尔文环球考察,这些故事都透露出游学曾是世界各国的一种传统学习教育方式。  中国游学出现和形成是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重视经学的汉代,“经学”和“游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期刊
从上个世纪末高中毕业时开始,就总有声音在催促我去学开车。那时还是20世纪,大家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满怀憧憬与期待。有一段时间,还有人总结出了21世纪必须掌握的三门技术:懂英语,能操作电脑,会开车。  不过,对于学车这么高级的技术,我仍然提不起兴趣,我总是觉得公共交通工具就能满足我的全部交通需求。去美国之前,也有对那边情况比较了解的朋友苦口婆心地建议我先学习开车,因为“到了那边,有个车方便得多”。我
期刊
法国人天生就是如此随性、悠闲、慵懒。做起菜来把食材当做艺术慢慢摆弄,吃起饭来更是体现了他们的慢生活态度,一顿正式的法餐一般要花四五个小时  许多人说起法国大餐,就想到高档的餐厅,名贵精致的食物,繁复的用餐程序和礼仪,其实这只是以高级米其林餐厅为代表的一种法式“吃”文化,而法国美食也存在于巷子里的小餐馆,街头摊位,露天市场,当地的时令食材稍加烹饪,就是一盘新鲜美味。  法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