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原油储运过程的损耗问题与对策

来源 :石化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于石油以及天然气能源的总体需求量越来越多,让我国油气储运领域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然而与此同时,也需要面对很大的挑战。石油与天然气都是易燃易爆的物品,同时,具有非常强的挥发性,总是会在油气储存与储运的中间被蒸发或者是扩散,一旦被聚集,就会导致燃烧或者是爆炸的现象出现,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对石油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损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对策。
其他文献
<正> 陈同燮教授是一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辛勤园丁,也是我国较早致力于世界史研究的学者,古代希腊、罗马史专家。陈同燮教授1898年生于河北省武清县杨村,1970年卒于山东曲阜。他1919年毕业于南开中学,旋即进入刚刚成立的南开大学。1923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被张伯苓校长聘为南开中学教师。1930年春,他
明代行人是明王朝专门从事对外工作的人才,他们在出使过程中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无不将自身在使途中的平安寄希望于妈祖这一海神.本文主要从妈祖信仰之由来、明代行人出洋之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昌熙先生,是我国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之一,他的《鲁迅研究》、《鲁迅文艺思想新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新中国诞生不久,山大中文系在校长华岗的指导下,首先开设了鲁迅研究专题课。《鲁迅研究》正是孙先生与刘泮溪、韩长经两位先生(两位已逝世)亲密合作开设这门课的结晶。该书于1957年正式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系统地研究鲁迅的最早的一部书,它显示了当时的研究水平,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香港波文书局又翻印,影响颇大。以孙先生为主撰写的
1学法指导就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动机学法指导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愿学、乐学",中人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徐绪典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尤长于义和团运动史和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徐先生生于1916年,河北天津人。自幼生活在北京,喜爱英语、数学和文史,先后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理科班和文科班、燕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是位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才思敏捷、英文和文史成绩俱佳的优等生。1940年7月,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学士学位,同时取得美国纽约大学文学学士文凭。同年9月,到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担任馆员,饱览了大量的文献档案,为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45年起开始从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关德栋教授,北京人,满族。一九二○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北京佛教学院、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任教。一九五三年调山东大学,讲授“敦煌文学”、“明清文学”、“民间文学”、“中国曲艺史”和“梵文”等课程,并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等职。关德栋教授知识渊博,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广阔。他既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和史料整理,又注意有关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并能运用满
<正> 许思园教授,名寿康、号思玄,后改名思园,江苏无锡人,1907年生。先生幼年聪颖好学,稍长,即博览家藏中外书籍,尤酷爱哲学与自然科学。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7年春得“中法庚款会”之资助,负笈远游,先后在英、法、葡、美四国留学和考察,1941年获巴黎大学文科(哲学门)博士学位。1946年返国,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哲学研究
<正> 陆侃如教授(1903--1978),江苏海门人。父陆措宜,开明士绅,曾任我海门、启东县参议长,逝世时陈毅亲为其墓碑题字。陆先生于一九二七年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即到上海中国公学、复旦、暨南大学任教。三二年赴法留学,三五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就教于燕京、中山、东北、山东等大学。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十多种要职。陆先生从小勤苦好学,聪敏过人,学识渊博,文笔畅达。二十岁出版《屈原》一书,二十四岁《宋玉》专著又问世。在
本文从客观辩证、文化、多元的角度对当前翻译中归化与异化进行了多维透视。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摈弃了那些抛开历史时代背景、意识形态、译文目的、目的语读者、作者意图等
本文对高温蒸汽扫线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该技术可彻底清扫管线,解决传统扫线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扫线温度不够、扫线周期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