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错题反思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探索中,教师们深刻体会到,要有效解决学生错题的现象,利用小组合作对错题进行反思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途径。
  案例背景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让学生对自己做错的习题进行归纳总结,再积累到错题本上。这样,初步建立了整理错题和错题反思的习惯培养机制,把学生对错题的反思当成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继续思考和探索。
  比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的一些错题进行反思时,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错误只是应用题列法上,而不会将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计算上的错误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主要问题解决了,而一些细枝末节却错误不断。也正说明学生在反思错题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梳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要不断地进行深入实践、反思和改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调动学生在错题反思中,积极主动地对已学知识串联,使学生们在反思错题中养成温故知新、相互补充、共同完善的良好习惯。
  案例描述
  以笔者所教的一个班级第五小组的学生为例。在一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习题课上,学生已经将如何列储蓄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了相互讲解,于是,笔者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对错题进行反思。同学们列举了自己在做储蓄问题时容易犯的错误:对利率的不理解;对计算利息时公式的遗忘;对利息税与利息之间关系的模糊。每位同学就自己错题的原因及教训进行了组内反思交流,然后把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储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订正,最后整理到错题本上。笔者再从学生做错的题中抽取两道题进行小测,反馈后发现各小组的反思效果并不好,第五小组6人中竟有2人出现了列方程正确、而计算错误的现象。那么,学生经过整理、反思,为何反馈效果还是如此不尽如人意呢?
  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意识到:错题反思是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学生由以往的不注重对反馈结果的巩固发展到小组成员都把自己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做错原因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在组内就形成了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的良好习惯,有效地杜绝了今后在这类应用题上的错误,因此,小组合作对错题进行反思的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当习题课临近结束时,笔者通过第五组的小测所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出来:学生在反思错题时忽略了对一元一次方程计算的反思。原因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做了很多的练习,而在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时候,学生就要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先列出方程,然后再把方程解出来。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大多是对应用题题意的不理解而造成他们无法正确列出应用题的方程,所以,学生在反思错误时,自然把着重点落在分析应用题的题意上,而忽略了对已学知识解方程的错误情况的反思。这些问题,表现了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进行错题反思的时候常常就题论题,没有养成“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进行反思从而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导致了后来检测的错误。
  案例对策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分析,笔者体会到利用小组合作来反思错题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反思错题中学生易忽略的问题。因此,笔者对习题课又进行了重新设计:课程的前半部分,笔者通过适时运用小组合作组织了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比如在小组进行反思时,通过“这个组反思的问题非常全面”等鼓励性评价语言和学校建立的课堂评价机制,对反思全面准确的小组进行鼓励性星级评价,以调动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反思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采用把习题分类处理、运用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办法参与合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学习兴趣大增。把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错误形式分成简单错误和复杂错误两类。学生在反思这两种错误类型的同时,相互合作的形式也变成一对一解决简单的错题,一对二、二对二解决复杂的错题,让小组成员真正知道: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分别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后该注意什么。在让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告诉学生要把列方程与解方程都当作错题反思的重点,在错题反思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起回顾、主动梳理、反思学过知识的习惯。经过对错题反思的习惯的培养,本课笔者留出5分钟时间,抽两道题测试学生已订正过的题,第五小组反思效果明显提升,抽测的试题全部做对。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培养错题反思习惯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努力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错题反思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孩子们的素养。学会把学习中的每一个错误都记住、解决掉,学生的学习就真正的是一个不断改错、不断进步的过程。
其他文献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以1985年-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能源消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和确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技能、知识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式的领会还处于探索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该
用KOSMA 3 m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对B35,S146和TMC-2A进行了12CO(J=3-2)谱线的成图观测,结果表明这3个区域都存在高速分子外向流.求出了其物理和动力学参量,并分析了外向流的
文学的消费化,娱乐化,以及商品化是合理也是合法的。本文从文学四要素入手即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领域的文学消费化、商品化、娱乐化现象存在的客观性来分析论证。
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巩固和提升,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然而,我们却往往发现:教师一遍遍地详细讲解每一道题目,生怕学生没听懂,一边问学生“听懂了吗”,一边还不顾学生的反应再讲一遍;当学生听累了讲话开小差,教师善意地提醒学生“管好你的嘴”。其实,有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管好自己的嘴,要清楚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多讲、什么不需要讲。此外,教师的多讲也一定程
常有关于语文应该“教什么”的言论见诸报端,见仁见智的观点、层出不穷的理念、五花八门的流派,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笔者在慨叹语文教学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不免产生这样的疑虑:语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为何至今对于这门学科“教什么”尚无“定论”?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除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这些显性的教学内容外,其它教学内容都很模糊,不同的老师因视角不同、阅历各异,“教什么”也就大相径庭。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引出课题  《高中数学(必修5)》B版教材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学”,是在学生会解特殊三角形基础上学习任意三角形的解法,其工具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笔者由于此前一天刚好讲评了20页的自测与评估,同时第3题以四边形为载体,所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