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费用与规模偏好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一个银行是古诺博弈模型中,综合考虑了银行管理者的费用与规模偏好对于银行市场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果银行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那么管理者的费用与规模偏好都会导致银行的效率损失,虽然原因不尽相同:规模偏好会诱使管理者选择大于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规模水平;而费用偏好会诱使管理者增加在职消费,减少银行利润。理论上存在的我国国有独资银行非利润偏好行为,为两个经验证据所支持:(1)国有独资银行规模与配置无效;(2)市场结构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检验均未获得经验支持。规模无效意味着国有独资银行存在规模偏好;而配置无效意味着国有独资银行存在费用偏好。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自由化思潮、金融创新、宏观经济环境的两级分化产生了更加有效的金融体系和更为不稳定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决定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内因包括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性;外因产生于多种资本的两个基本特征:万能垄断者和金融资本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正常的国际资本流动可以改善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而非正常的霸权性国际资本流动只会引起金融市场的混乱而危机金融安全。采取多极化的反国际金融霸权的战略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问题在中国经济领域是一个前沿问题及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去年10月以来逐渐提高的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比例的现象为起点,通过设计一个保险市场与资一市场的对接系统,分析了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动力因素、可能的对接渠道与方式。经对2000-2005年引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后,保费收入的增长模拟,推导出保险资产增长;由保险资产投入股市比例、金额及其效应带来的股市扩容,得出对接带来的证券市场筹资金额增长;从而得出对接对国民经济增贡献在2005年将达到3.6%。
资本充足率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回顾了资本充足率制度的历史沿革,对国际银行业执行巴塞尔协议的现状以及我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引用最新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重点讨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本文通过对上饶市农业信贷投入现状分析和现实审视,试图剖析我国农村信贷投入行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农业信贷的经营机制变异和利益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了总量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偏差等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硬化增量、优化存量、健全机制、政策扶持等金融策略,以求农业信贷投入在数量、投向和效益上有显著改观,以此巩固农村金融部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地位。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视角讨论资源型产业结构单一化所造成的局部性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和国家长期风险。其内在逻辑关系是,第一,可耗竭资源的开采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即总有一天其必然面临枯竭;如果没有预先的准备性产业衔接,在某个经济局部,就可能出现产业缺位风险;第二,产业结构单一化往往在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意味着金融资产投向结构的单一化,产业缺位风险将直接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即经典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无能为力的;第三,产业与金融风险的分担机制如有不当,可能形成国家风险-高失业率、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不良资产比
本报告前一部分简单勾勒了养老基金投资的国际经验,对养老基金投资采取的限制手段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参保职工提供稳定合理退休待遇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后面的内容以国际经验作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适用性。
本文运用目前国际上在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方向所广泛采用的两类指标-市场集中率和H指数,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点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中国银行业正由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向竞争性较强的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转变的重要结论。该结论不仅揭示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市场竞争程度的演变,而且为WTO下中国商业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各项改革的推进提供了现实依据。
金融交易中委托一代理关系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金融监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矫正金融交易中的道德风险。但金融监管并未完全消除道德风险,本文从金融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入手,具体分析了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下的道德风险以及监管者自身的道德风险,最后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防范措施。
根据国际上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金融监管的趋势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惯例,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业西方信用合作社在全球化和金融机构并购浪潮中所面临的战略抉择:合作制还是商业化;以个案分析的方式指出了各信用社在融资层面的不同做法,以及由此导致在合作制观念上的思路分歧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