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倾力打造食品微生物检测“利器”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M公司创立于1902年,目前已在65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建有35个国际实验室及139个工厂其产品已销售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3M在微生物检测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其检测产品已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已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全美50大食品企业中,有近40家使用3M检测产品进行微生物的日常检测。在中国,3M检测产品也已在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包括出口型企业)中开始应用,以提高微生物实验质量和提高实验室效率。和传统的方法相比较,3M的微生物检测产品能减少测试时间,其操作程序更加简便,不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同时能够和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用的HACCP系统配合使用。随着我国出口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滑铁卢”,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在这种情景之下,国内一些地区的检测机构纷纷将3M食品微生物测试技术作为该区的行业标准,应用于日常微生物检测工作中。
  在2011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3M中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部中国区经理陆苏飚,他与我们畅谈了企业在201 0年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以及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记者:2010年3M在微生物检测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陆苏飚:在过去一年里,随着3M食品安全部队伍的扩大和产品的增多,我们不但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同时也为国家一些重大食品保障项目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3M的clean-Trace ATP荧光检测仪,酶联免疫试剂盒等产品一直为世博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乳品行业,我们推出了最新的用于商业无菌检测的MLS ll荧光检测仪,将检测速度由传统10天缩短为3天,填补了商业无菌快速检测的空缺。因此,我认为是2010年是3M非常成功的一年。
  记者:您认为3M能有这些优异的表现主要源于哪些因素?
  陆苏飚:3M食品安全部的团队是一支年轻有朝气的专业队伍。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部门业务的扩大,我们的队伍也逐渐壮大,包括销售,市场、技术服务和研发人员,目前在我国的主要城市均有我们的人员分布。3M是一家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公司,我们的技术人员一方面钻研于新产品的开发,同时也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而且我们已将“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标准化的检测产品”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此外,销售和市场人员则会贴近客户、服务客户,真正为广大客户提供食品检测方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全面提升质量控制能力。这是我们现在会保持,将来要继续的竞争优势。
  记者:说到3M的食品检测产品,我们不得不提3款经典产品Retrifilm测试片、3M clean-TraceTM ATP荧光检测仪和TecraTM微孔板法致病菌产品系列。据我们了解,这3款微生物检测产品在全球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问,2010年它们在中国的推广情况如何?
  陆苏飚:作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行业领导者,3M食品安全部为食品安全检测市场提供了常规指示菌,致病菌、环境监控、清洁效果及商业无菌等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案。其中Petrifilm测试片、3M Clean-TraceaATP荧光检测仪、TecraTM微孔板法致病菌产品系列在中国已深入人心。在2010年里,3M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优化这些产品的性能,推出了全新的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案乳品抗生素的检测试剂盒以及新型Petrfilm测试片等产品,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均有明显的优势,在检测时间,操作步骤及准确性方面有着极大的突破,从而帮助中国客户有效提升了其食品安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3M的产品在中国客户中被接受程度逐渐加强。被全球客户誉为“微生物检测金标准”的PetrifilmTM测试片,也同样在近几年得到中国客户的认可。而作为一种快速卫生监控手段,ATP在中国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并成为其保障卫生清洁的首选手段。Tecra微孔板法致病菌产品系列,也在2010年为广大乳品企业带来了简单、经济、快速的致病菌检测解决方案。
  记者:有人指出,3M非常重视高端产品的创新。其客户群体主要为一些高端的客户群体,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陆苏飚:不可否认,3M非常注重高端优质产品的研发,因为我们期望能在同类产品中做得最好。但是同样我们也会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来满足各类客户群体的需求。相信,随着3M产品在业内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各类客户群体质量意识的提升,使用3M客户的客户将越来越广泛。同时,3M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就是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为所有的客户提供实用并巧妙的解决方案。
  记者:的确,3M的产品在用户心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这都是源于3M能够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请介绍下,3M是如何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陆苏飚3M的全球技术支持能力是其持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10年,3M中国的技术部及全球的技术支持团队,在与中国客户的合作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技术沟通,我们能更好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为之提供实用而巧妙的解决方案。专业、细致和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记者:最后,能否给我们分析一下2011年客户的需求?以及3M将为客户带来哪些惊喜?
  陆苏飚: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代表3M感谢广大客户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认可。在2010年,食品行业颁布了很多新的检测方法标准和行业规范,现阶段很多客户都在忙于很多检测方法和质量体系的调整,希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给大家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可靠的产品,帮助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里,尽快搭建起新的国际化微生物检测平台,提升检测能力、保障质量安全。作为食品行业的一员,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家对食品行业的日益重视。2011年,将是令人激动的一年,我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乐观。
  2011年,3M食品安全部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并不断推出更为全面的产品线。除了大家熟悉的Petrifilm测试片外,我们将推出目前国际上最领先的快速致病菌检测仪;在乳制品的检测方面,我们推出了全面的检测方案,包括常规微生物,商业无菌和抗生素检测产品。
其他文献
对全球产品标识行业的领导者多米诺标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米诺)而言,2011,注定将非同凡响。产品持续升级,行业解决方案日益完善是多米诺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取得的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辉煌需要继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多米诺以品牌重塑为契机,以全新的形象亮相全球。多米诺集团新的形象在保留原有Logo的前提下,推出了首个全球主题“Domino,Do more”和象征着改变进取的多米诺蓝色波浪纹
期刊
“企业公民”的称谓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非常薄弱,因此企业伤害社会的现象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愈演愈烈,职工权益受到侵害等等。为了呼吁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999年联合国形成了的一份全球性协议,即“企业公民倡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协议号召全球企业应承担起一个企业公民应有的责任,即企业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
期刊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化学物质的污染及食源性致病菌的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有数十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化学污染物固然可怕,可食品安全的头号问题却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
期刊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011年春节期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珠江桥千喜鹤冷鲜肉品牌直营终端店内,只见一名年轻的店员正小心翼翼地拿着移动终端POSS机,在一块肋排上贴着的千喜鹤冷鲜肉产品追溯条码上扫描,旁边站着几个兴趣盎然的消费者,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店员手中的POSS机。“嘀”的一声,伴随着红光一闪,这块千喜鹤冷鲜肉产品的“身份档案信息”显示在POSS机屏幕上,该产品的生猪产地、进厂时间,官方检验,
期刊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近年來,国内外食源性疾病时间频频发生,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每年公布细菌性食源疾病事件对于实际发生率來说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环节,与传统的检查方法相比较,新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正逐渐从传统的培养和生理化,向快速的分子生物技术、
期刊
海外展团、大牌企业纷纷强势登场    本刊讯(记者梁婧晶)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啤酒、饮料及液态包装工业展览会(简称“2011中国国际包装/饮料工业展”)销售呈现火爆态势,海内外参展商已达到400家,已超越上一届展会规模。展会由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联合举办,2011年3月9日至11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A区)举行。目前,海外展团势
期刊
对话嘉宾:  王岳松 美国食品安全专家  桑立伟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布瑞克食品安全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赵永杰 千喜鹤工业集团企宣经理    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简称《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使之成为正式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面临70多年来最大一次改革。为了对《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所包含的内容。产
期刊
嘉宾简介:  马弋,1977年12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现任职于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检所,湖北省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秘书。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微生物学检验。曾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本,参与起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3个,获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成果奖各1次。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出现给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断带来风
期刊
高醇新    1989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Hem&Gen生物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和美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研发工作,在美国生命科学和制药领域积累了8年的丰富经验;1997年加入AB SCIEX公司从事技术和市场开发工作,现任AB SCIEX公司亚太区商务总经理,对全球特别是亚太区的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  2010年,在Dan
期刊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新资源食品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作为新资源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配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我国《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新资源食品是指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和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以及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