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武警部队上海总队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2例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临床资料,结合1993-2006年文献报道的13例共1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重症哮喘,反复夜间发作咳嗽、胸闷、气喘,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叶支气管狭窄、黏膜充血水肿;1例表现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迁延不愈,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伴低热,胸部X线片、CT示双肺多个叶段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支气管管腔内可见白色坏死样物。2例均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检验后明确诊断。(2)文献报道的13例均经病原学检查并由寄生虫病专家鉴定,诊断依据确凿。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64.3%)和咳嗽、咳痰(71.4%),半数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X线胸片及胸部CT影像以肺炎样改变多见(占摄片数83.3%),慢性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痰液和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的方法。结论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为新发感染性疾病,感染人体的蠊缨滴虫的宿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尚不清楚,治疗亦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由于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的发展,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发现了许多染色体、基因和免疫表型的异常,并对部分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实现了分子靶向治疗。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飞行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已知和未知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多种疾病,发现了一批具有高度敏感性和
期刊
摘要:在“中国智造”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职拔尖人才,是加快解决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贴近产业变革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崭新的探索与实践。共享工厂能够为高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所必需的师资、技术、案例、设备及实践平台支撑,因此,学校依托共享工厂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的遴选机制、“能工巧匠”的混编师资保障及“独具匠心”教学组织模式-“三段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措施,在学生
患者女,64岁。因“阵发胸闷20d,加重3d”入院。2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作胸闷伴出汗、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10min后逐渐缓解,间隔约30min发作1次,4h后急诊就诊于当地医院,ECG显示:窦性心动过速,V1-5导联ST段抬高0.1~0.2mV,T波双向(图1Ⅰ,距发病4h)。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多次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正常。后患者上述症状又有发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其教学评价指标要围绕着实現教学目标而制定,同时兼顾关键的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这六个维度构建了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教师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以评促教”的评价宗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促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期刊
小肠平滑肌缺失致肠梗阻一例
期刊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等因素,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该文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以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为范例,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论文提出挖掘思元素、技术解构思政App平台、传统文化App项目开发、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结合等四种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关键
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神经内科主任诊疗技能及管理论坛暨脑血管病专题学习班拟定于2007年5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共7天。培训费980元。学习期满授予学员Ⅰ类继续教育学分。内容: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技术治疗常规、高血压脑出血的简易血肿穿刺定位方法、重症脑血管疾病的监护、颈动脉超声与TCD结合对颈动脉病变的检查、卒中单元、脑血管病的比较影像学诊断、颈动脉斑块剥脱术与脑梗死的防治、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血管
期刊
摘要: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借助云班课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能够更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内课外无缝衔接,从而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學效果。该文将介绍具体的云班课平台资源整合以及基于云班课平台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关键词:云班课;混合教学;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
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万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预计2010年将达到200多万例,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制定早期有效的防治干预策略,预防或减少CK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