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等因素,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该文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以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为范例,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论文提出挖掘思元素、技术解构思政App平台、传统文化App项目开发、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结合等四种课程思政的实现方式,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程序设计;移动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26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n Integration of Civics Education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Teaching—Taking  “Android Mobile Develop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WANG Can, WANG Xing-peng
  (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determine that promoting the concert between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and civic education is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takes the ‘mobile development course’ as the example to explored construction path of computer specialty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includes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deconstructing the technology of ‘Learning Power’ platform, developing programs for Ancient Poetry Apps and particip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From the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 class stages, the course system i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course-embedd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ivics Education; programming; Mobile Development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2020年3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信息化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程序设计人才存在巨大缺口,大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成为时代需求。程序设计类课程专业性高、技术性强,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挑战。如何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设计,完善思政教学体系,使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建设达到理想效果,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思想品德的提升,成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为例,介绍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由于课程特色、课时安排、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课程思政设计的方法等原因,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
  第一,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思政内容融入难度大。程序设计类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偏重学生逻辑推理和算法设计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例,该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 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界面编程、四大组件、图形与图像处理、数据存储、多媒体开发、网络应用等。从教学内容可发现,程序设计类课程授课无法像人文社科类课程一样融入大量典故和案例,课程思政设计存在挑战。
  第二,教学内容多学时少,思政内容拓展存在挑战。以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为例,该课程以Java编程为先导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类、对象、继承和接口等相关内容。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特点,学生还要了解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如网络设备、传感器和媒体等。并且课程重视动手和熟练,学生必须经历大量上机练习,进行代码阅读、错误调试等。时间紧、任务重,思政元素的导入难以展开和过多延伸。因此,融入课程思政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尤其要实现实训任务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才能使思政教育达到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的效果。
  第三,思维转变滞后,重视不足。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多数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师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对育人目标重视不足。部分教师还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从现有文献来看,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研究明显少于人文社科类课程。   第四,碎片式思政元素挖掘,缺乏整体设计。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育人目标,任课教师们已基本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但该目标实现需要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落地。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思政的研究,多为按照章节进行的思政元素挖掘,或者个别案例的分享,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思考。
  2 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例,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思政体系,该体系以教学大纲为引导方向,以思政元素挖掘与资源库建设为支撑,以思政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技术解构为落地手段,结课作业为传统文化相关的App设计开发,课程思政与课程实训相结合,最后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竞赛作为课程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并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几个要素既有先后逻辑关系,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育人三个目标的统一。
  2.1课程准备:思政元素挖掘与资源库建设
  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2]要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就要在课前挖掘每门课的价值内涵,梳理好课程的思政元素,并持续开展思政资源库的建设。
  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举例如下。例一,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技术更新迭代迅速,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例,Android 1.0版本发布于2007年11月5日,Android11正式版发布于2020年9月9日,13年间前后有18次版本更新。这就要求参与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持续学习,保持与知识更新的同步。在Android课程讲授中,可培养学生养成主动、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例二,传授开放共享的伦理精神。Android平台的快速更新和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密切相关,谷歌公司组建的“开放手机联盟”对电信运营商、半导体芯片商、手机硬件制造商、软件厂商和商品化公司等移动终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角色都是开放的。在课程讲授中,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认识到开放和共享的伦理精神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21年1月1日,《求是》刊登了习近平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授课过程可阐述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享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伦理要求。除以上案例外,教师应在强调良好规范的编程习惯、追求极致产品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思想。
  思政资源库建设方面,由于App开发过程需要内容素材,在授课之前应做好思政相关的资源准备,如党徽、国旗等图标的图片资源、图标资源、新闻联播的文字资源、视频资源等,在课堂上随时提供给学生进行开发。此外,优秀的思政类App案例库、移动电子商务创业故事等,都是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的开展该思政资源素材库可逐步迭代和丰富。思政元素梳理清晰,思政资源库内容充实,才能使思政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时时育人﹑课课育人的效果。
  2.2案例設计:以优秀思政平台为载体,开展技术解构
  笔者在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实践中,要求学生对App应用进行解读和技术解构,撰写“产品分析报告”,具体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对优秀App进行技术解构,可指定优质的思政类App,如“学习强国”。“学习强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学习强国”学习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速、有游戏化的积分机制和社交化的设计。从App技术应用方面看,该平台功能强大,涵盖网课学习、新闻传播平台、知识测试等多种功能形式。在课堂讲授中,界面设计、控件使用、插入音频和视频、数据库管理等知识点都能以“学习强国”平台为范例。因此,对“学习强国”进行产品分析,实现思政内容的浸入式学习,使学生在技术学习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产生技术兴国、学习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除“学习强国”之外,对“国务院”“数据中国”“中国好党员”等优秀App进行深度剖析,均可以帮助学生技术提升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一些红色教育移动App,如北京市的“北京红色旅游”、湖北省的“荆楚红”等,有线上展厅、红色地图等,可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与对比分析。
  2.3 实践环节:OBE理念与思政融合,融入传统文化的程序设计项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凝聚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静止、枯燥乏味的,它是一种“活”的文化,不管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需要通过人的活动展现出来[4]。
  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是遵循成果导向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教育理念的,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项目研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5]。考核方式与传统卷面成绩为主不同,要综合学生的卷面成绩、教学实例和结课项目成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文化教育项目融入实践项目中,如通过分析国学诗词App,如“国学合集”“诗词中国”“西窗烛”等,设计出风格优雅,内含视频、朗诵音频、书籍、测试等多种功能和内容的小型App。   2.4 拓展训练:以赛促教,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思政设计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参赛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筑梦之旅的学子回信,鼓励大家“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6]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在全国全面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通,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有温度的高校思政课。
  除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大赛等竞赛项目都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与发展平台。
  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将竞赛的优秀获奖作品整理为案例库在课堂上展示、分析、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推荐优秀作品参赛,以竞赛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相关知识点贯穿到项目中去,推荐优秀项目参赛,对获奖项目给予适当奖励,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潜能,熔炼团队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落地生根。
  3 Android移動开发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实施路径
  在全国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背景下,探索思政教学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融入,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Android移动开发课程为例,在课前、课中、课后,可按图2系统实施。
  课前,梳理思政元素的同时,迭代更新思政案例、思政素材,并设计课程任务、组织课前在线讨论,进行预习效果测试,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到课程体系当中去。
  课中,对系列思政平台App进行技术解构,结合章节学习内容,介绍课程案例,安排实践作业,并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提供思政相关的图片、文本、新闻等开发素材。组织课堂讨论,进行问题解答和随堂测试,在课上进行实训项目的小组路演。
  课后,开展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结课项目设置传统文化类相关开发项目作为知识技能输出,对结课项目进行小组互评,选拔优秀学生、挑选优秀作品参加双创竞赛,以赛促教,产教融合。赛后,将往届学生的参赛项目和经历作为新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为后续学习者带来学习动力,形成教学良性循环。这一体系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为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思路。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实施之后,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表示对Android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在课程结束后持续深入学习,整体效果良好。后续工作中,本课程会在思政素材库建设方面做更多积累,并在产教融合方面加大力度,如开展校内校外合作等更多尝试。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要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打造“魅力课堂”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人格塑造,还需要我们的长期努力。一方面,课程思政是系统工程,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采取行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调整”,不断优化和更新整体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 满炫.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分析——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39(6):2.
  [4] 胡政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亲和力[J].人民论坛2020(23):124-125.
  [5] 张男星,张炼,王新凤,孙继红.理解OBE:起源、核心与实践边界——兼议专业教育的范式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6]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 [20170815].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8/15/c_1121487775.html.
  【通联编辑:王力】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倡导“产教研用”理念的地方本科高校,宜春学院积极探索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以服务行业发展为特色,校政企三方共建产业学院,在宜春市大数据产业园建立IT实践实训基地,通过校政企联动打破了学校和企业的之间的壁垒,促进校政企“产教研用”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IT人才。  关键词: 校政企;合作培养;IT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增多,机器视觉人才的社会需求大。该文分析了机器视觉岗位人员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机器视觉实训室的建设思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机器视觉检测教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教学,培养学生的硬件选型能力和开发平台的应用能力,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工作站进行综合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系统集成,同时辅以3D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使学生熟悉机器视觉
摘要:2017年,国家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高职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教学特点,该文提出政府指导+行业协会与企业参与+院校产创学院相结合的协作机制以及“一课双师”+“行业导师负责制”+“创新人才苗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凝练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价值、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一套人工智能类专业育人模式的案例样本。  关键词:人工智能;四方协同;育人模式  
摘要:智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变革,是一种新形态的课堂。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已有的智慧课堂的研究,在我校的云课堂的平台上,构建了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智慧课堂,变“教师主导”为“以生为本”,构建“四步式”智慧课堂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课堂;线上线下;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由于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的发展,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发现了许多染色体、基因和免疫表型的异常,并对部分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实现了分子靶向治疗。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飞行质谱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已知和未知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多种疾病,发现了一批具有高度敏感性和
期刊
摘要:在“中国智造”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职拔尖人才,是加快解决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贴近产业变革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崭新的探索与实践。共享工厂能够为高职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所必需的师资、技术、案例、设备及实践平台支撑,因此,学校依托共享工厂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的遴选机制、“能工巧匠”的混编师资保障及“独具匠心”教学组织模式-“三段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措施,在学生
患者女,64岁。因“阵发胸闷20d,加重3d”入院。2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作胸闷伴出汗、恶心、呕吐,症状持续约10min后逐渐缓解,间隔约30min发作1次,4h后急诊就诊于当地医院,ECG显示:窦性心动过速,V1-5导联ST段抬高0.1~0.2mV,T波双向(图1Ⅰ,距发病4h)。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多次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正常。后患者上述症状又有发
期刊
摘要: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线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其教学评价指标要围绕着实現教学目标而制定,同时兼顾关键的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这六个维度构建了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促进教师混合式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实现“以评促教”的评价宗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促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期刊
小肠平滑肌缺失致肠梗阻一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