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脱发,短期能奏效吗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情报:
  我患脱发已有三年。最近我看到“XX生发片”的宣传,说由纯中药精制而成,药效强。服用几天气血畅通,服用 20天有初步疗效,服用2月即可治愈脱发。广告上说该药可以签约治疗,疗效有保障。不知是否可信?
  答复:
  脱发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上的困扰,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受广告影响。从洗发水、保健品到各种药物,再到脱发中心“签约治疗”,各种广告中宣传的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使脱发痊愈。而从头发的新陈代谢来看,其生长期为2~7年,退行期为2星期,休止期3~4个月。若在诸多致病因素作用下,休止期头发占优势,即造成病理性脱发。而要逆转这一过程,使处于休止期中的毛发经过前生长期和后生长期逐步长出新发,则通常需要3~4个月时间。当然,在内服和外用药的作用下,有可能加快毛发生长速度。一般成人头发每日生长速度为0.35毫米。总之,想在很短时间内看到治脱发的疗效似乎不切实际。
  事实上,导致脱发的病因相当复杂,各种脱发恢复的时间快慢也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脱发必须是可逆性的,才有治的必要。如为瘢痕性秃发,再长时间的治疗也只能是徒劳;若是男性“脂溢性脱发”重度患者,已形成终末毛囊,药物治疗往往也难以奏效。其次,要注意引起脱发的病因是否去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和精神状态等是否异常。
  脱发者体质不一,病因各异,而成分固定的“XX生发片”并不能根据患者个体的实际随证加减,那又如何能“通治”各种类型的脱发呢?我们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脱发,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掌握每个药物特性及适应证型后,根据辨证结果合理选择应用,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决非是一纸“签约治疗”,就能“疗效有保障”。
  
  读者情报:
  我看到一家医院的治疗脱发广告。上面说该医院运用中医治疗脱发的原理,注重滋补肝肾,能在短期内治好恼人的脱发病。请问,中医治疗脱发的原理是什么?滋补肝肾治疗脱发是否疗效很好?这种利用中医疗法短期治好脱发的说法是否经过验证?
  
   答复:
   古人早已认识到脱发病因错综复杂,比如就有以下理论:①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白而脱落。②湿热侵袭肌肤,营卫失调,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从而影响毛发生长之因。
  年轻人“早秃”多因饮食过于肥甘、辛辣刺激,或情绪紧张、思虑过度,以致脾胃失运、湿热上蒸、毛发不固而脱落。患者大多伴有头发油腻或头皮瘙痒、头屑纷扬,兼有小便色深、大便干结、口苦腹胀或纳少多梦、舌苔厚腻诸症。此时,治疗宜清化湿热、健脾助运,而不宜一概采用滋补肝肾法,以免导致湿热之邪恋而不去,甚则加重病情。
  治疗脱发选择药物,既有针对病程早期的茵陈蒿汤、枇杷清肺饮、龙胆泻肝汤等,也有施治于病程后期的知柏地黄汤、当归饮子等,必要时亦可予以中西医结合、内外结合及物理疗法,以控制病情进展。通常需要坚持治疗3~4个月,方能做出较为正确的疗效判断,并非像广告中说的那样,能在短期内就治好脱发。总之,中医治疗脱发关键在于辨证,以“虚则益之,盛则损之”为原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之长,取得良好疗效。当然,患者减轻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也甚为重要。
  
   防治脱发:日常生活注意哪些细节
  1.饮食方面多食绿色蔬菜、水果,适当摄食瘦肉、鸡蛋、鱼、家禽等食物,以补充头发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忌食过多的辛辣、甜腻、油炸之品及巧克力、咖啡、奶油等富含脂肪之品。
  2.心态方面 保持良好心态,生活起居有节。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不要长期熬夜。平时适度参加户外运动,强健体魄,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慢性病的防治。这也是保持头发健康生长的基本要诀。
  3.护发方面 科学洗发、护发:①夏季应避免日光曝晒。②平时勿过多染发、烫发,不要经常使用发胶,定型水等,以减少物理性、化学性的损伤,保持头发发质的自然光泽与弹性。③选用合适的洗发液,适量加用护发素,同时掌握洗发频率。一般地说,干性发质每周洗一次,油性发质每周2次。夏季汗出较多,皮脂分泌旺盛者,洗发周期可适度缩短,但不宜每天洗发及过度使用强碱性洗发剂。头屑较多并伴瘙痒的患者,可选用有抑制真菌作用的药物洗发剂,如二硫化硒、酮康唑洗剂等,通常每周1~2次,连续使用4~8周。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服用卡博平等口服降糖药物。去年因血管不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近日,我感到双脚发麻、怕冷,这是怎么回事?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吗?   上海吴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刘芳: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常见慢性并发症,它是一组血管并发症的总称,分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两大类。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眼病(眼底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诗人杜甫在他的《小至》诗中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的诗句,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息的景象。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地位仅次于一岁一次的春节。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辰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这是因为此时太阳基本直射南回归线,过了这天之后,阳光直射的时间北移,处于北半球的我国,白天的时间就逐渐长了。故民谚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生活实例  支架“装”好了,肾脏“坏”了65岁的李伯伯有20多年的高血压史,血压一直控制得不太好。半年前,李伯伯因突发剧烈胸痛被送至医院急诊,确诊为心肌梗死。医生立即为他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3支冠状动脉均有严重病变,前降支完全闭塞。为挽救李伯伯的生命,医生用导管和球囊把完全堵塞的前降支开通,并放了支架。三个月后,医生又替李伯伯安放了3个支架,基本解决了另外两支冠状动脉的问题。李伯伯很高兴,以
冠心痛:心主血脉,血脉运行主要靠心气心阳的推动。由于年老肾虚或虽未年老肾气已亏,久病肾阳不足,不能鼓舞心阳,心阳不振,血脉失其温运,血液则凝滞不行,发生心痛。所以心、脾、肾诸脏亏虚为该病之本。以补为通。尤其补肾为主,寓通于补。使其气血调达,心不失养,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由于老年人多肾精不足,若劳伤过度,损及阴血,导致肾阴虚损、肝失濡养、肝肾阴虚、虚阳上扰,表现为眩晕。头痛、心
最新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指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近20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步升高。  然而,尽管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很高(18.6%),但由于其“不痛不痒”,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故知晓率、治疗率、达
数据  中小学生缺睡超1小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公布了一项跨度十年的调查,被调查者为5000多名小学和初中学生。结果发现,十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目前,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比五年前增长了三成。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国家规定的最低睡眠时间是9小时
[摘要]经典古诗词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人文色彩是浓厚的。教师要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挖掘其中的审美元素,并引导学生去诵读、感悟、想象、揣摩、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从古诗词的背景、情境、情怀、表达等要素入手,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想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精神,体会抒情艺术。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背景;情境;情怀;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聋残患者2700万人。在6岁以下儿童中,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聋儿达10万左右。先天性耳聋是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耳蜗听觉细胞发育不良,不能将声波转换为听神经生物电信号,无法刺激大脑产生听力所致。患儿常有严重耳聋,不能听懂言语,也不会讲话。即使部分患儿有残余听力,但由于高频分辨率差,发音常不准确。  按发病时间,先天性耳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出生时即有耳聋
经过我国中西医务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优势整合抗癌新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一举攻克白血病中特别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首次公开宣布:中国医生已经能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愈白血病,这给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福音。在欢庆之余,剖析其攻克白血病的关键在于“优势整合抗癌”新模式,其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中西医抗癌——必须“优势互补,规范整合”  中医抗癌优势是:整体治癌,弥补了
医生手记    我曾在门诊遇到一名60岁的女性患者,她当时已经不能行走,不能起床,不能翻身,生活不能自理,只有手和脚尚能活动,是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进诊室的。据家属介绍,3年前,该患者开始出现肢体无力,肢端发硬、发僵、酸痛,行走不灵活等问题。开始以为是风湿病,便去风湿病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没什么效果。后来,医生怀疑她的颈椎或腰椎出了问题,让她去骨科就诊,拍片、做CT检查、吃中药、打针灸和做理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