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风湿”,竟是“帕金森”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手记
  
  我曾在门诊遇到一名60岁的女性患者,她当时已经不能行走,不能起床,不能翻身,生活不能自理,只有手和脚尚能活动,是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进诊室的。据家属介绍,3年前,该患者开始出现肢体无力,肢端发硬、发僵、酸痛,行走不灵活等问题。开始以为是风湿病,便去风湿病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没什么效果。后来,医生怀疑她的颈椎或腰椎出了问题,让她去骨科就诊,拍片、做CT检查、吃中药、打针灸和做理疗,症状时好时坏。我在仔细检查后发现,该患者患的既不是风湿病,也不是颈椎病、腰椎病,而是一种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治疗一个月后,患者已能下地行走。如今,该患者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活自理,与就诊时判若两人。
  
  医生的话
  提起帕金森病,人们肯定会想起一些患过帕金森病的世界名人:数学家陈景润、小说家巴金、拳王阿里、政治家阿拉法特等。当然,帕金森病并不是名人的“专利”。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对该病普遍认识不足,且该病缺乏客观的仪器检查手段,误诊或漏诊的病例比比皆是。
  
  认识“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除中风和痴呆外,又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它最早由英国的一位名叫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lqson)的医生子1817年首先描述,称之为“震颤麻痹”。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帕金森医生的生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典型的帕金森病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逐渐加剧的特征。症状不对称,常从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和对侧,呈“N”字型进展。早期表现为震颤或肢体动作不灵活,首发症状为静止性震颤(60%~70%)、步态异常(12%)、肌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开始,远端较近端显著,拇指与食指呈“搓丸样” 动作。绝大多数患者有肌强直,在被动活动患肢时,阻力增加,如同弯曲铅管(“铅管样强直”),或如同转动齿轮(“齿轮样强直”)。部分患者表现为“面具脸”(面部无表情、不眨眼、双眼凝视)、“三屈体姿”(头前倾、躯干俯屈、髋和膝关节略弯曲)和特殊步行姿势(走路拖步、迈步时身体前倾,行走时自动摆臂动作减少或消失,转弯时平衡障碍,必须采取连续原地小步行走,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动)。此外,“慌张步态”是帕金森患者特有的体征,表现为行走时起步困难,一迈步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下脚步。
  
  “帕金森”诊断不易,治疗不难
  
  由于目前还没有诊断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也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诊,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主要依靠医生对患者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因此,医生的经验、对帕金森病是否“警觉”,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正确性。一般地说,诊断典型的帕金森病并不困难,特别是有震颤时,更容易识别。但对早期症状轻微或症状不典型(无震颤)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误诊或漏诊就极易发生。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肌肉僵硬、动作迟缓、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常误以为是患了关节疾病,跑去看骨科,关节、颈椎、腰椎等部位统统查了个遍,最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门”。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法治愈,但完全可以控制。帕金森病一旦被确诊,患者应早期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多巴胺替代疗法,即通过药物中的左旋多巴胺替代脑分泌不足的部分。药物治疗须长期坚持,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原则,并做好定期随访。
其他文献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然而,食也为病之端,饮食不当会导致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不仅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还与过量摄入富含胆固醇的鸡蛋黄、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等有关。研究发现,有些家常素菜也具有降脂、降压、降血糖等作用。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减少摄入富含胆固醇食物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具有降脂作用的蔬菜。降脂应贯彻在一年四季中,即使在炎炎的夏日,也可以结合夏季蔬菜的品种特点,烹饪出美味又营
我是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服用卡博平等口服降糖药物。去年因血管不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近日,我感到双脚发麻、怕冷,这是怎么回事?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吗?   上海吴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刘芳: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常见慢性并发症,它是一组血管并发症的总称,分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两大类。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眼病(眼底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诗人杜甫在他的《小至》诗中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的诗句,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息的景象。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地位仅次于一岁一次的春节。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辰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这是因为此时太阳基本直射南回归线,过了这天之后,阳光直射的时间北移,处于北半球的我国,白天的时间就逐渐长了。故民谚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生活实例  支架“装”好了,肾脏“坏”了65岁的李伯伯有20多年的高血压史,血压一直控制得不太好。半年前,李伯伯因突发剧烈胸痛被送至医院急诊,确诊为心肌梗死。医生立即为他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3支冠状动脉均有严重病变,前降支完全闭塞。为挽救李伯伯的生命,医生用导管和球囊把完全堵塞的前降支开通,并放了支架。三个月后,医生又替李伯伯安放了3个支架,基本解决了另外两支冠状动脉的问题。李伯伯很高兴,以
冠心痛:心主血脉,血脉运行主要靠心气心阳的推动。由于年老肾虚或虽未年老肾气已亏,久病肾阳不足,不能鼓舞心阳,心阳不振,血脉失其温运,血液则凝滞不行,发生心痛。所以心、脾、肾诸脏亏虚为该病之本。以补为通。尤其补肾为主,寓通于补。使其气血调达,心不失养,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由于老年人多肾精不足,若劳伤过度,损及阴血,导致肾阴虚损、肝失濡养、肝肾阴虚、虚阳上扰,表现为眩晕。头痛、心
最新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指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近20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步升高。  然而,尽管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很高(18.6%),但由于其“不痛不痒”,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故知晓率、治疗率、达
数据  中小学生缺睡超1小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公布了一项跨度十年的调查,被调查者为5000多名小学和初中学生。结果发现,十年来中国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目前,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比五年前增长了三成。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国家规定的最低睡眠时间是9小时
[摘要]经典古诗词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人文色彩是浓厚的。教师要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挖掘其中的审美元素,并引导学生去诵读、感悟、想象、揣摩、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从古诗词的背景、情境、情怀、表达等要素入手,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想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精神,体会抒情艺术。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背景;情境;情怀;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聋残患者2700万人。在6岁以下儿童中,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聋儿达10万左右。先天性耳聋是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耳蜗听觉细胞发育不良,不能将声波转换为听神经生物电信号,无法刺激大脑产生听力所致。患儿常有严重耳聋,不能听懂言语,也不会讲话。即使部分患儿有残余听力,但由于高频分辨率差,发音常不准确。  按发病时间,先天性耳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出生时即有耳聋
经过我国中西医务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优势整合抗癌新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一举攻克白血病中特别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首次公开宣布:中国医生已经能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愈白血病,这给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福音。在欢庆之余,剖析其攻克白血病的关键在于“优势整合抗癌”新模式,其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中西医抗癌——必须“优势互补,规范整合”  中医抗癌优势是:整体治癌,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