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根瘤菌土壤细菌对氮元素存在与否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目:地球与空间科学/土壤
  课程时间:9~10周
  适合年级:7~12
  材料/技术
  ●20颗豆科植物的种子,例如豌豆、四季豆或三叶草。这些种子不能是提前嫁接过的(如果种子皮是有颜色的,通常表示这个种子是嫁接过的)。
  ●一个根瘤菌细菌的接种体,必须是对选定的宿主植物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可以从种子零售商那里买到合适的宿主种子以及细菌接种体。
  ●4个一样的或非常类似的花盆(或者其他适合的容器,但必须带有排水孔),花盆大小以足够装下1品脱(大约550毫升)土壤为宜。
  ●4品脱(大约2200毫升)细沙。
  ●1茶匙0-20-20(氮-磷-钾的成分比)的肥料;或者2茶匙0-10-10或0-10-5的肥料。只要它们不含有或几乎不含有氮,那么就可以使用不同的比率,例如0-12-6。
  ●天平。
  ●小盆,用来将植物上的土壤洗掉。
  安全注意事项
  当处理肥料以及细菌接种体时,应格外小心。
  学习成果
  学生们应该能够:
  ●收集、记录并分析得到的数据。
  ●鉴别调节装置并确认实验中的变量。
  ●描述具有以及不具有固氮细菌植物的生长情况。
  ●给那些可以为植物制造氮元素的细菌命名。
  问题与目的
  像可以影响植物生长的根瘤菌这样的硝化细菌,其作用是什么?
  背景与调查
  这一实验将会利用一种根瘤菌类土壤细菌以及一个宿主豆荚,来阐释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多产化及营养丰富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假设
  在通读并理解了实验步骤后做出假设。例如:细菌根本不会影响豆荚的生长。
  程序
  1. 为每个容器贴上不同的标签
  ●没有附加物(沙子和植物);
  ●嫁接过的——没有施肥(沙子、细菌和植物);
  ●没有嫁接过的——施过肥的(沙子、肥料和植物);
  ●嫁接过的——施过肥的(沙子、肥料、细菌和植物)。
  2. 将一半沙子(2品脱,大约1100毫升)放入混合碗或用于混合物的容器中,并在沙子中加入1茶匙0-20-20的肥料,搅拌均匀。如果使用0-10-10或0-10-5比率的肥料,就要用2茶匙的量;如果使用其他比率的肥料,也要按比例调整用量。
  3. 向3号和4号盆中放入1品脱(大约550毫升)施过肥的土壤。向1号和2号盆中放入1品脱(大约550毫升)没施过肥的土壤。
  4. 在每个盆中都种下5颗种子。
  5. 在2号和4号盆中的沙子表层加入根瘤菌接种体。注意不要把根瘤菌错放入没有接种的盆中从而造成污染。
  6. 给所有盆浇水,直到盆中的水刚好从盆底部的小孔溢出为止。可以使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如果你使用的水是加过氯的,那么最好在使用前先将其在容器中放置一天,让水中的氯消散掉然后再使用。
  7. 将每个盆分开放置于浅盘子或托盘中。让他们共同(以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一个温暖、照明良好的位置,并且及时补充水分以使其保持潮湿。
  8. 如果在种子已经发芽并长出几英寸高后,其中的一盆或几盆只有少于5颗的种子发芽,那么就去掉发芽最少的那盆,这样每盆中的发芽种子就保持一致了。
  9. 根据课前的介绍让学生们预测实验结果,并将这些预测记录下来。
  10. 每周至少2次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和发现。这些植物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生长出根节结,所以这一活动至少要进行9~10周的时间,这样才能观察到使用与不使用根瘤菌的情况下,植物生长之间的差别。
  11. 测量并记录下每个盆中植物在空气中部分的高度。确定各个盆中植物的平均高度。在数据表中记录下来。
  12. 观察植物的外表,包括颜色、叶子大小、叶片间隔,以及其他观察到的特征,记录在数据表中。
  13. 在9周实验期结束时,收割实验植物。在收割时,将容器浸到一个浴盆中,并小心地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洗掉。注意不要在收割的时候破坏实验对象。
  14. 在清洗过后,记录下每盆中实验植物的湿重。
  15. 画一张草图或者用语言描述实验植物根部生长时的不同之处,并比较节结的形成以及每盆植物生命活力的不同。
  16. 将实验植物在有阳光的地方放置几天风干,直到可以称量出一个比较稳定的干重数值。记录下每盆中植物的总干重。
  17. 解释说明测量到和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其与你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写下你的结论。
  数据表(见下页表)
  结果与分析
  利用在数据表中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张曲线图,水平轴为时间,纵轴为植物高度(厘米)。为了对比实验结果,要将4盆植物的实验数据都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只将每盆的平均值绘制其上即可。
  利用收割植物时获得的数据绘制一张条线图,纵轴为植物质量,将每盆的标签贴在水平轴上。将每盆的湿重和干重分别绘制成两条条线图。
  利用图表中的数据写一段总结,概括出4组植物的不同之处。
  结论
  你的假设成立了吗?为什么成立或者为什么不成立?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解决?
  如果对一组豌豆使用根瘤菌接种体,你认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如何通过进一步实验来检验“根瘤菌细菌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这一假设?
  评估
  可能出现的评估问题:
  ●使用清洗过的沙子作为“土壤”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固氮作用?
  ●实验中哪种植物的地上生长高度最高?
  ●实验中哪种植物的根部产生节结最多?
  ●硝化细菌与豆类例如豌豆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拓展
  ●使用一种非豆类与一种豆类来研究更有利的共生关系。
  ●检查植物根部的节结,并将其放入培养皿中以研究产生的细菌。
  ●检查出现硝化细菌的土壤和器皿。
  Falcon编译
  
  词汇表
  植物生长在空气中的部分——指植物暴露在地表之上的那些部分。
  培养皿——指一种带有培养基的特别器皿,通常是用琼脂制成,有一个盖,用其来培养细菌,令细菌在其内生长。
  肥料——指大量天然或人工合成物质中的一种,包括肥料和氮、磷、钾化合物,在土壤表面或内部作用,以增长其生产力,促使植物生长。
  嫁接——指将微生物灌输到生物内部。
  豆荚——指豆类家族中的一种。豆荚可以与根部节结上的根瘤菌产生共生关系。细菌帮助豆荚固氮,而豆荚则可以为细菌提供生存的空间。
  硝化细菌——指很多可以参与氮循环的土壤细菌之一,循环过程包括氧化铵转化为亚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固氮——指通过某种土壤微生物的转化过程,例如根瘤菌就可以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及其他有机物可以吸收的混合物。
  根瘤菌——指众多根瘤菌类固氮细菌中的一种,它们可以在豆类植物的根部形成节结,例如三叶草和豆子。
  根部——指植物在地面以下的部分。也就是豆类植物根部形成的节结,其内部含有硝化细菌。
  共生——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不同生物体之间,紧密而长久的联系,但并不一定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代表的教育方法革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学校或者教育机构采用。就算在我国偏远地区的乡镇学校,在其教学过程中,现代的教学方法也已经深入课堂。众所周知,因为教学环境的因素,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之一,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此难题已被逐渐解决。到如今,在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慢慢长路上,我们取得了很多的进步,对于如何提高教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4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20  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会解答问题,更应该让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以“离子反应(第3课时)”为案例来说明运用“以变导学”的方
【摘要】复述作为中小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使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一至六年级统编版教材的安排发现,统编版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复述教学有迹可循,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梳理文脉、借助支架、提取关键三个方面探讨育人价值视野下复述训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育人价值;
新疆精河县茫丁乡地处城郊,发展设施农业为县城供应蔬菜、水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茫丁乡自2007年起陆续建造了500座温室大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可部分农民承包温室大棚的积极性总是不高,直至今年年初仍有170座闲置无人承包。在自治区科协的号召下,茫丁乡拍摄了一部科普微电影《春暖花开》,讲述了设施农业如何帮助农民致富的故事,主演便是该乡新庄村设施农业带头人任文霞。微电影播出后,群众反响非常
摘要:要改变课堂教学被动状态,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课堂教学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统一,追求课堂教学和谐之美,教师首先必须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与分析,从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有机统一;和谐之美;教学方法;开放型;活泼型;创新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
摘要:针对web应用程序设计中数据转化为WORD等格式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非组件、向导式数据转换方法,并成功实现向导式WORD报表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ASP.NET 向导式 WORD报表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2-0076-03
【摘要】“考试是课堂改革的方向标”。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命题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探索出既符合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人结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导学稿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学稿;初中历史;应用  2021年历史中考即将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将“题组-概念图”应用于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解题能力。详细阐述了“题组-概念图”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使用策略,构建了“题组-概念图”的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关实践案例。  关键词:题组;概念图;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2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化学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德三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德国高中化学教材既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部分,也重视催化反应动力学部分,内容选取较系统;中国高中化学教材重视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的内容,淡化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内容;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的内容不仅少而且简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动力学;内容选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不是简单枯燥的说教,我们要利用物理知识本身的特色与优势,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领略我国的壮美河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物理教学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我国古代人们在物理学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近代和现代的科技成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