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2605
  摘  要:民航事故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民航建设与维护的关键工作。本着最大化降低事故风险的理念,采用风险管理的模式对民航事故进行预防,是当下比较具有科学价值的举措。基于此,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定位,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逻辑框架进行梳理,在确认了风险管理需要沿着危险源辨识、风险预估和评价以及风险控制这3个步骤才能完成后,结合民航事故预防的具体工作模式和预防需要,设计了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策略: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实现危险及时探查和辨识;设立自动应对机制,实现对风险的快速处理;创建岗位责任制度,实现高水平深层风险排查;定期优化控制配置,有效规避衍生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  民航  事故预防  危险源辨识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5(a)-0173-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LI  Yike
  ( School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is a key task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ivil avi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aximizing accident risk reduction, the adop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for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is a relatively scientific initiative nowadays.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firstly composes the concept and logical framework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fter confirming that risk management needs to be completed along the three steps of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risk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risk control, it design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risk management in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by combining the specific working mode and prevention needs of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strategy of risk management in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is designed with the specific working model and prevention needs: to establish a perfect monitoring system to achieve timely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s; to establish an automatic response mechanism to achieve rapid processing of risks; to create a job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achieve a high level of deep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to regularly optimize the control configuration to effectively avoid derivative risks.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Civil aviation; Accident prevention; Hazard identification
  國民可支配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但令传统产业进入了复兴发展的新阶段,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航空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民群众对于民航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得国内航线的数量和密集度正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高效维护航空安全,便成为了民航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航空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只是采用事后救火的理念完成管理,难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民航的口碑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因此,国内民航管理通常会采用事故预防的理念,去优化民航安全的整体水准。而在众多事故预防理念中,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适配性价值较强,通常会被用作民航事故预防的核心体系当中。因此,对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明确降低飞行风险的要点、重点与难点,这对于维护民航飞行安全具有十分正面的促进作用。   1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指的是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对于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一个项目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包含对风险的基本认知和深度认知,对于风险类型、程度的判断和评估,更包含对于风险处理的能力,是一系列严丝合缝、不断权衡后设定的最佳决定。风险管理在20世纪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西方商业界的必修课程,是一种降低风险,在收益和成本之间有效权衡的必备“操作”[1]。当前对于风险管理应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应用风险管理就必须学会认知风险、着眼于前期控制,并且要学会规避风险。
  风险管理的意义是,能够帮助决策层作出更加科学和正确的决策;帮助决策层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价值,以及能够帮助决策层实现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且需要明确的是,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而不是企业或者项目本身。风险管理对于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要求,这说明风险管理必须直面风险,做到直指重心。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但必须保障“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安全保障”这一基本目标。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杜绝风险的发生;第二种是在不能避免风险发生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风险引发的一系列损失。
  2  风险管理的逻辑框架
  2.1 风险源头的辨识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对风险产生的源头及其成因进行定位。也就是找出事故产生的原因,厘清一系列成因及诱因,直至将所有的不安全因素都归入到认知范围内[2]。风险源头的判断,需要结合具体工作需要去择定。对于民航这类现代航空运输技术而言,人员、设备、工作流程都可能成为风险出现的源头,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根据事故的产生机制进行盘查。对于信息体量比较庞大的项目,工作人员也可以结合类似项目以往的事故统计数据,去根据以往事故的“高发地”,直接对风险源头进行排查。这也是一种高效率多的辨识方式,但风险辨识的关键,就是要准确地定位事故源头,不能仅凭借简单的判断就定下结论。
  2.2 风险预估和评价
  风险估计和评价是在精准辨识风险源头后,所采用的更加专业的分析方法。一般会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将风险定位为不同等级。例如民航相关的风险等级,就可以分为可忽略、较轻、严重和灾难性這4个等级。具体等级的评估,则需要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以及引发事故的诱因等多重因素联合评价。关键在于,要把风险事故的成因加以量化,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的逻辑,都必须做出精准的判断,才能支撑风险管理人员完成下一阶段的风险控制工作。
  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在充分明确了风险产生的源头、诱因,以及风险的影响等级后,所作出的对应的控制举措。风险控制分为防损和减损两个方向。防损指的是采取一定的预防性措施,去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避免风险事故发生对正常的工作安全造成消极影响。防损的关键就在于,要尽可能将风险“掐灭”,避免风险的真正发生[3]。而减损指的是,在已经无法完全规避风险发生的前提下,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风险产生的损失程度。这是因为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例如民航飞行的环境中,有些风险实际上根本无法完全规避,那么风险管控人员就只能以减损的理念,去尽可能降低损失程度。
  3  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3.1 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实现危险及时探查和辨识
  建议民航方面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以网状形态监控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该系统需要连接所有线下的状态设备,并实施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并上传,系统需要设置为自动警报状态,一旦发现状态异常现象要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定位风险出现的源头。系统也应该设立日志模式,即将每次状态调查的结果进行叠加记录,供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盘查。如此,管理人员就可凭借细致的监控日志找出各个步骤、各个设备中存在的异常之处,及时对风险进行探查。但是在辨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但要对风险进行辨认,更要率先对风险的性质进行辨识,对于潜在的低风险因素,可以将处理的时间尽量排后。对于高风险则应该尽快进行处理。
  3.2 设立自动应对机制,实现对风险的快速处理
  事实上民航方面所产生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基于此,建议民航方面建立一个自动应对的机制,以实现对风险的快速处理。例如,一些低风险的人为因素,如飞行员生理或心理健康问题、飞行员不同工种协调问题所产生的潜在风险,可以直接设置相关的自动应对机制。即在正式起飞前,要对飞行员进行调班处理,或采用信息提醒、信息沟通的方式,将飞行员的工作水平调整到正常状态。对于飞机疲劳损坏等常见风险因素,可以根据不同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为期限,去设定一组专门的负责团队。在设备或零件的寿命预警期间,应提前通知相关的维护人员前往调查和修整。对于自然环境的风险因素,应该设置对应的处理措施,出现高风险天气不能正常起飞,应该提前进行排查和决策,避免在准备起飞后又停止起飞,造成飞行成本的增加[4]。综合来看就是对于一些低风险的问题,要设置自动应对机制,尽可能有效实现对风险的快速处理。
  3.3 创建岗位责任制度,实现高水平深层风险排查
  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建议民航方面创建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不同的管理区域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团队。在风险管理机制运行期间,不同区域出现的问题由不同的负责人处理。同一岗位有多名负责人的这类情况,应该由相关人员自行调整工作时间,要保障每个时间段内都有人值班,避免因协调不当出现监管空白等严重失职问题。此举可有效提升风险排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即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降低了风险管控人员的工作负荷,令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一件事情;也合理安排了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组别,令他们可以提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避免了工作人员生理或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对风险管控造成消极影响[5]。因此,岗位责任制度可以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实现高水平深层风险排查。   3.4 定期优化控制配置,有效规避衍生风险
  为了进一步稳定民航事故预防的质量,建议民航方面定期优化风险事故控制的配置,也就是要保证设备能够支撑风险管控措施能够实现。具体的配置包括人力、设备、资金,对此需要民航方面给出一份基于风险管理需要而设计的配置清单,并定期根据清单上的具体内容,去完成对相关配置的调查和优化。此举意在规避因设备老化、资源数量低而造成的衍生型风险[6]。在日常也可以进行风险预估和事故预防的训练,令管理人员熟悉民航事故预防的具体流程,从而提升事故预防的熟练度。例如可以设定每月进行一次事故筛选训练,随机创造一些事故,要求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源辨识和追溯,由技术人员负责根据系统自动处理的效果,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其余人员需要迅速处理风险因素,并记录好处理的时间和完成度。训练的结果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评定的素材,从而令民航风险管理人员能够更加重视事故预防工作。
  4  结语
  因民航飞行过程当中的行为,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因此民航风险管理的难度其实相对较小。正确科学且高效的风险管理,就是建立在完善监控、自动应对的基础上,设立严密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定期优化控制装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所有预定步骤进行监管,做到将风险控制在可见、可控的范围内,有效降低民航飞行的風险指数。但关键在于,无论是否以自动监管的方式去监控危机,都应该做到事无巨细,要针对每一个环节设立足够的监控指标,并严格按照监控的内容细致设定处理计划,认真考虑到每一个可能性,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协调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稳定民航事故预防的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 季慎华.民航航线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航班,2020(2):1.
  [2] 李文雅.终端区管制系统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20.
  [3] 李旸.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的风险管理探微[J].中国新通信,2020(15):18.
  [4] 朱刚.民航无人值守导航台的风险管控问题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0(1):178-179.
  [5] 王爽.如何加强民航不安全事件空管风险管理[J].中国航班,2020(1):1.
  [6] 何玲.民航通信导航监视的风险管理[J].民航管理,2019,345(7):68-69.
其他文献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3465  摘 要:博斯腾湖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系统,近年来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日益减少,引发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对博斯腾湖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与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需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区域价值进行评价,以保护博斯腾湖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的重要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3202  摘 要:针对现代建筑工程结构复杂、火灾救援难度大等问题,在明确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作用基础上,对建筑防火监督及其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全面探讨,目的就是消除建筑工程消防隐患。在实际问题分析期间,加强对建筑防火监督与消防设施配置的探讨意义重大,应提高对建筑工程防火监督的重视,将建筑火灾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5-5640-7337  摘 要:对于我国民航事业而言,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飞行员培训,而飞行院校作为民航飞行员的摇篮,应将“为我国运输航空公司培养职业飞行员、为民航飞行员的培训产业提供智力与技术的支撑”作为培训目标。当前我国民航事业飞速发展,为飞行院校创造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与机遇,这时其需要充分了解自身与民航飞行员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5601  摘 要:本文基于格林函数节块法程序TNGFM与子通道程序COBRA-EN开发了三维瞬态核热耦合计算程序,利用压水堆弹棒算例对核热耦合数值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Picard迭代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减小计算时间步长可提高耦合计算数值稳定性,但计算效率较低,在物理计算外迭代中引入近似反馈可有效提高耦合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6334  摘 要:陆丰S洼是陆丰凹陷西南部的一个潜在富生烃洼陷,但多年来油气钻探未能再获新的突破,有必要对洼陷勘探潜力再认识。在烃源岩方面,综合利用区域地质背景、已钻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洼陷构造演化及文昌组沉积相等研究,认为洼陷发育较大规模的文昌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预测资源量超3亿方油当量,具备形成富生烃洼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0683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避免土壤环境污染。这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条件,而且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固体废物继续堆积并倾倒在土壤表面,有害污水继续渗透到土壤中,有害物质和空气中的浮尘继续在土地上降落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9988  摘 要:当外界气温骤降时,因没有及时更换防冻玻璃水而导致其冻住失效的情况屡屡发生,给车主带来了困扰、不便,甚至是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种汽车玻璃水智能防冻与排出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蜂鸣器、玻璃水排出管路以及控制的单片机。该装置通过对外界温度进行判别,在车主所用玻璃水凝点以上5℃时,即蜂鸣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3-5640-4727  摘 要:网络时代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量逐渐增加,计算机物理硬件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一系列黑客攻击、病毒木马侵害等安全隐患。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信息量的增多,传统计算机硬件已经难以满足信息传输、存储与防护的需求,而引入云计算技术提高海量数据搜集、处理与存储的效率,成为网络数据信息存储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8182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依靠传统家庭结构对老年人进行照顾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其对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的现状。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我国正在推行一种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服务需求,依据我国对三大经济带地区的划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4-5640-5342  摘 要:缺陷能否通过射线透照而被检出,取决于若干个环节。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其次,底片上的影像应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与识别。这就要求底片有较为合适的对比度范围,根据胶片的特征曲线,胶片的梯度随黑度的增加而增大,然而,黑度过大将造成透过光强不足,导致人眼观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