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互进教学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hat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以说语文学科是一把锁,只有开启了它,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那么开启这把锁的钥匙是什么呢?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其中听、说能力固然重要,也应下力气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互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8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训练的途径之一。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升华。
  一、读写结合教学应立足于教材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目标,简言之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学生在语文课上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四川师范大学的刘永康教授作了精辟的回答:“语文课本中选作课文的一篇篇范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它们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最直观的样板。学生正是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学习规范民族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教材是最好的例子”,用好教材,挖掘教材,是读写结合教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二、模仿性读写
  这一步骤是启发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技巧,然后通过仿写转化运用,目的是读中学写。教师应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找准仿写的结合点,不断的坚持训练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目标用几件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在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详写的材料能不能略写?⑵去掉略写的材料好不好?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体会详略结合的原因、好处以及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我的》(要求写人)。从练笔看来,学生对此写法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运用,也有许多成功之作。这之后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都让学生模仿其多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
  三、理读文本,构建写作系统
  读写结合必须钻研学情和教材,整体规划。必须把一个学段当作一个体系来设计。大到以初中三年为整体,思考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要通过“读”来促进“写”的哪些能力的提升。小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侧重点的选择,与其他单元、文章的联系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把读写结合视为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随意设计,零碎使用。
  以表达方式为例,初一,宜以训练记叙、描写为主;初二进一步训练记叙和描写技巧,训练学生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写作简单说明文的能力;初三,在学习通过议论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还要训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整体意识、系统思想,就会对照规划,逐步深入。
  此模式的重要步骤是创造性理解课文,并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拓展性写作并交流点评,从一般的写作形式来看主要有扩写、改写、续写、补写、缩寫等方式。(1)扩写: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在引导学生基本疏通文意后,启发学生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所处的环境,并要求课后扩写或写成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的记叙文,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2)改写:学习《雨说》可以让学生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散文,在写作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切身体会语言的魅力及这两种体裁在语言上的区别,同样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殊途同归,这些创造性读写训练,使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读写效果。
  四、感悟性读写
  这其中的主要步骤是读――悟――写,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悟思想、感情、观点等,并通过写作加深情感体验,达到了从“入境”到“入情”,提升审美愉悦。如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都是富有感染力的美文,在导读时,我侧重于调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心门,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二是悟读法、写法,并通过写作特色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如学《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再如学《夏感》,就文章的语言特色进行了一课时的品析讨论,课后让学生写了《谈〈夏感〉的语言特色》,并就语言的赏析方法做了指导和小结,学生对语言尤其是优美语句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掌握,语言鉴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运用性读写
  主要思路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是学生自读、自析、自写、自悟、自结。目标是扩大读写实践量,加强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提高读写的综合素质。如开设自由阅读写作课。学生可以选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仿写,或分析,或评价,或感悟……自由度很高。再如学习《香菱学诗》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香菱是怎样一个人”,要求运用所学的人物分析方法写出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然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学生的习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另外,我的两节作文课基本是属于学生的。命题之后,学生自己写提纲,自己作文,自读,自改,并要求写出后记,就文章中的优点、不足进行分析、小结。以此来巩固阅读知识,提高写作的自悟能力。“读”与“写”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持之以恒的读写训练,只要把这两只手有力地握在一起,才能耕耘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杜清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生活教育,2015(02).
  [2]白兰英.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5(0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低段语文的各项教学内容中,看图写话是最复杂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看图写话在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生在观察直观的图画基础上进行的组织语言的训练,训练小学生将自己看到的转化成心中所想的,再用笔写出来的能力,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于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 低段语文
<正> 发汗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笔者认为,了解本法的起源及发展,发汗的含义及本质等,对于研究中医治法及指导临床治疗,或有裨益。故不揣荒陋,勉成拙文,试对发汗作一浅论,不当
期刊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利用光学技术将纸质文字资料转化为电子文字信息。这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进行文字输
质量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之总和。伴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立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养成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人,在学生文明礼仪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多年的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经验,就学校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职业教育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体化教师是职业教育中关键的纽带,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职业教师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 熨法是中医外治法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清代名医陈复正在其儿科专著《幼幼集成》一书中写到:“治伤冷食及难化之物。以生姜捣烂,紫苏捣烂,炒热布包,熨胸腹,如冷,再炒再
【摘 要】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创新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制订既有基础语文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语文教学策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细节当中。根据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教学浅谈策略的生成和实施。  【关键词】创新教学;情境激趣;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生物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先关,在医疗、新材料以及农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实验、观察等手段极为常用,因此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养成主动观察的习惯,对于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