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东西方书籍插图艺术流变中的“西学东渐”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西方文艺思想传入我国.就书籍装帧而言,中国近现代书籍在制作方法、编排方式、插图风格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风格被艺术家接受并运用于书籍插图设计.在“启蒙”与“救亡”时代题材的选择上,中国近现代插图艺术从起初的模仿西方艺术风格到逐渐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为人生而艺术”的时代命题中完成了书籍插图风格融会中西的民族化探索.该文梳理东西方书籍插图的特点、形制、风格的演变,进而一窥欧洲艺术浪潮对中国近现代书籍插图的影响及中国近现代书记插图的民族化探索之路,阐述中国书籍插图发展中“西学东渐”的影响.
其他文献
彼得·多伊格是英国当代画家,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他得到了学术界与艺术品市场的双重认可,其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新生代艺术家.该文通过厘清多伊格创作中三种典型的图像线索,分析他艺术创作的内容和背后的精神.多伊格通过对传统审美的扬弃塑造独特的感官体验,进而在当代语境中实现了绘画对图像的超越,他的艺术创作案例对于当代架上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越南画家黎谱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手法、越南文化与审美观念、西方现代主义各艺术流派的风格.该文分析黎谱女性人物画的艺术语言特点,归纳其风格转变的原因,挖掘其画作中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
凡·高是运用油画色彩的巨匠,他在创作中丰富了色彩表现的可能性,使情感与色彩实现了高度契合.该文分析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黄、蓝、绿三色为支架,剖析凡·高作品中情感与色彩的关系.
课程思政是传输和培养价值观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中的文化导入对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和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发挥和翻译认知目标一致.从翻译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文化价值观引导的内化结合、译作资源和译论资源的选取、译者能力培养、译者的文化价值观引导和译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文化价值观在译者主体性课堂培养中发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坚守文化自信的合格本土译者.
在中国的绘画理论体系中,关于笔墨方面的论述最为丰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涉及用笔、用墨、用色以及用水等表现技法.笔法、墨法以及赋色的方法历来受到重视,但水法的运用,尤其是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微妙关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却较少有理论涉及.然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都应明白,在作画过程中,无论是用笔、用墨抑或是用色,都少不了用水,水在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从中国画用水与用墨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探讨其对中国画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虽然是一幅人物画,但是背景山石刻画细腻、层次丰富,画家将线条的虚实变化和轻重缓急拿捏得十分准确,成功塑造了山石的不同质感,使其具备足以单独欣赏的笔墨之美.此外,孙位的山石皴染技法娴熟而自然,是皴法成熟前的早期探索.
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乘兴看山多——黄宾虹纪游山水展”(上期),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黄宾虹艺术馆展出.rn纪游山水是黄宾虹绘画的重要画题之一.黄宾虹曾在《讲学集录》之《画理篇》中将中国自然风景分为四类典型——浙东山水、蜀江山水、新安山水、桂林(粤西)山水,并言浙东以瀑布胜,桂林以岩洞胜,蜀江以屋宇林壑层峦叠嶂胜,新安以黄山白岳胜.展览(上期)以黄宾虹的四类山水典型为线索,分为“新安山水”“浙东山水”“蜀江山水”“粤西山水”四个单元,展出作品43件(套),以黄宾虹的家乡新安起首,让观众跟随画家作品,游新
期刊
新媒体视角下,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字符号向图像符号转变,视觉文化和与数字科技的结合,为数字插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该文从新媒体视角入手,以数字插画的出现为切入点,探索数字插画与视觉修辞的关系,挖掘数字插画的视觉修辞功能及其应用,使数字插画可以满足新的社会文化需求,进一步适应未来新媒体的变化.
《韩熙载夜宴图》相传为南唐顾闳中所作,也是顾闳中唯一传世的作品.这一作品无论是画面的篇幅,还是画面的空间处理、人物表现甚至文化内涵,都是历代绘画的典范.然而,此作品的创作者往往被研究者忽视.《宣和画谱》对顾闳中其人描述不多.此画创作难度较高,画家需要将自己看到的表现出来,同时,夜晚观察事物存在局限性.该文作者从创作者角度解读《韩熙载夜宴图》,从画面内容出发,依次分析画面的描绘对象,空间处理、表现技巧,以让更多的人熟悉顾闳中的绘画特征,并为自己的人物画创作提供参考.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核心,是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观照点,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呼唤.解读游戏精神的演变,了解游戏精神的内涵,有助于发挥游戏精神的教育价值:从“知识人”转向“游戏人”,从“计划性”转向“解放性”,从“我-他”转向“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