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空间中的意见典范用户及其作用路径研究

来源 :新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微博“意见典范”的概念和问题,并对其现象和路径进行实证分析.以新浪微博用户(N=7825)为样本,结合文本挖掘、统计分析,考察在微博使用中的典范用户阶层及其作用、路径和后果.研究发现如下:其一,微博虚拟社会中的“意见典范”用户强调的不是“意见领袖”的帖子扩散力或使其他用户接收、认同、扩散某种意见或者讯息的作用,而是从“内容扩散”到“用户内容整体特征扩散”的转变.其二,微博用户表现出朝向顶部的“意见典范”,用户社会层级发生内容趋近化的“引力”,其程度和被吸引用户的影响力“能量”大小成正比.其三,用户的影响力和该用户相似于全体用户的平均程度成正比.其四,个体在向“典范”发生内容趋同的过程中减少丰富性、差异性,带来个体趋于自我重复、封闭、窄化的“信息茧房”后果.意见典范及其典范化作用描述的,不是从用户主动地施加于其他用户的某种转变,而是微博中不同影响力“能量”级的用户趋同的客观演化机制;它描述的也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用户群体或网络社会层级的静态划分,更重要地是微博中一种动态而确定性的社会内容同质化.
其他文献
贾平凹作品的英语译介涵盖小说、散文约四十余篇/部(包括节译),小说主要以中短篇为主.贾平凹作品的英语译介主要有三种方式:以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为媒介,面向海外译介;由海外汉学家或国内译者编译成册,国外出版社出版;以单行本的中长篇小说为主,由域外出版社翻译出版.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贾平凹作品的英语译介经历了高峰、低谷甚至停滞以及近几年的可喜之变.
期刊
七月底的河南,一场特大暴雨让国人格外揪心.rn伴随着暴雨灾害的蔓延,既有的关于灾害的记忆被一再唤醒,成为危机处置现场教科书.此次与郑州“7·20”水灾关联在一起的既有灾难事件就有驻马店“75·8”洪灾、北京“7·21”水灾、上海“11·15”大火等.按照常识,既有灾害中的教训和经验会成为解决同类灾害的智慧坐标,以降低社会运行的试错成本.例如,郑州水灾事件中,在京广北路隧道口喊话救人的侯文超,就因为经历过北京“7·21”水灾而对隧道风险有了特别的认知,并救出了很多人.关于灾害的记忆如果能够有这样的作用,善莫
期刊
本文以政治公共关系的概念、历史和议题为研究视角,对2000-2020年西方学术期刊发表的265篇相关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聚焦政治公共关系史、政治公共关系话语分析、政府公共关系、政治竞选、政府与媒体关系、总统政治公共关系等核心议题,勾勒出西方政治公共关系的主要知识图谱,提供有关政治公共关系研究的全面理解.本文作为国内学界了解西方政治公共关系的窗口,期望推动更多学者走进政治公共关系研究领域,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研究,以逐渐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政治舆论格局.
一rn1986年,孙甘露在《上海文学》第9期发表他的成名作《访问梦境》.小说的题记,引用了卡塔菲卢斯的一句话:“到了结束的地方,没有了回忆的形象,只剩下语言.”这个“卡塔菲卢斯”应该出自博尔赫斯的小说《不死的人》.孙甘露的小说有许多不可考的人和书,这些人和书可能都出自孙甘露的伪造和杜撰,此种招数博尔赫斯经常在小说使用.孙甘露在开始写作的同时,很大可能阅读过博尔赫斯和法国的新小说,包括《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的那些诗歌①.
期刊
一百年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伴随着他们传播思想的传入.以往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忽略,藉此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本文以《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最早在中国的传播作为起点,着重研究这两部著作中包含哪些他们的传播观,他们的传播观如何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人,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影响.这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作者认为,研究马新观的前提,是要知道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走过来的.如果连“来时的路”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不忘初心”便无从谈起.本文做的工作,便是呈现
相对于数字技术而言,“人肉”是低效、倒退和反技术的,但是当前却存在着人肉搜索、人肉评论、肉身翻墙和人肉代购等具身传播实践.除了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现象外,身体与传播技术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消除人与技术二元对立的契机.身体将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中介了人与网络的关系.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视角出发,可以将具有物质性与文化特征的身体视为行动者,用“网络化身体”(networked body)这一概念讨论作为中介和非人的身体如何将人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在此逻辑下,
奋进百年恰风华,重任千钧再起航。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党史报道是新闻人的神圣职责、光荣使命。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新党史报道,让年轻受众喜闻乐见?今年2月以来,湖北日报创新思路,策划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体验式采访报道——“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邀请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百余名“00后”大学生参与21路采访,与湖北日报记者一起在湖北各地踏访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90名高校网络直播App用户为调查对象,探讨了网络直播APP使用行为对线上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价值感知与社会互动所发挥的作用.结果 发现:(1)在控制了无关变量后,网络直播App使用行为对线上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价值感知在网络直播App使用行为与线上购买意愿的正向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社会互动对网络直播App使用行为、对价值感知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对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
本文从五个方面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媒介特别是党媒的引领、规范和关爱:一、建党前工人报刊的成长和建党后党媒政策的建立.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要求党媒成为革命工作的领导者和指导者.三、新中国初期要求党媒开展报刊批评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四、作为知识分子的党媒工作者应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做到又红又专.五、新时期语境下,党媒要为营造安定团结的舆论环境积极工作.
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干部教育、储备及调配方面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前,中共领导的人民新闻事业主要集中在陕北及华北农村区域.随着战局扭转及新解放区开拓,党的新闻干部短缺现象异常突显.在此背景下,中共依托《晋察冀日报》《晋绥日报》《大众日报》等党的大型新闻机构,以急行军的方式向新解放区调配和输送大批新闻干部.与此同时,随军而进的新闻干部又在所停驻地区创办多家新闻干部学校,一方面培养锻造准新闻干部或培训在职新闻干部,一方面积极吸收旧新闻工作者进行思想改造,借以弥补新闻干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