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安全的共识、共鸣和挑战

来源 :网络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言而喻,云计算仍是一个迅速变化的领域,要么保持在最前沿,要么落后。2010年10月18日,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发文将云计算和虚拟化写入“十二五”的战略规划中,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无锡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远看,我们需要抓住云计算所带来的机遇,持续并快速地改变思维,优化流程,找寻方法,变革技术;近看,迁移到云计算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来重新审视和谋划现有的基础设施、应用等与业务的关联性。不论是远谋还是近思,云计算与任何新概念和技术一样,它会带来新的机遇,也将创造新的风险,不可预期的安全风险甚至会超过企业当前的安全需求。在你思考是否选择云计算的时候,安全的位置和忧虑到底是怎样的?本文将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与你共同探讨云计算安全的问题,以期所思所想与大家共鸣。
  
   共识:云计算是安全机遇
  
   不论是广义的云计算安全,还是狭义的云安全。目前普遍的共识是云计算是安全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机遇,在云计算还未像今天如此火爆的时候,狭义云安全的定义就已经风生水起,成为安全厂商展现自身安全技术系统、架构领先性的舞台。借助云的概念,安全厂商自身技术和架构的可信、规模、积累、对服务模式的思考等,就成为了厂商经常挂在嘴边的关键词。产业也在经历了云计算是安全的灾难,还是安全机遇的彷徨之后,意见逐渐趋同。虽然安全目前依然是摆在企业跨入云计算环境的首要担忧之一,但云计算给安全所带来的机遇,已经是产业和厂商的共识。
  
   共鸣:信心和耐心为云计算卸下包袱
  
   不论是选择云服务,构建私有云,还是将现有基础设施迁移到云。首先需要对这一新兴技术概念抱有信心,2010年到2011年的很多报告显示,由于安全问题,众多的企业对云计算持谨慎态度,但对云安全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Harris调查显示,超过81%的用户担心云服务的安全性问题,普遍认为云计算缺少安全性。而到了2011年,众多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开始对云计算选择的比例呈上升势头,赛门铁克《云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88%的受访者有信心迈进云计算而不会影响信息安全,虽然只有很少比例(15%-18%)认为已经做好过渡到云的准备,而且说多做少,但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显示,譬如企业选择邮件安全、IM安全等安全云服务的比例要多于其他云服务。从对安全的担忧到现在的安全性预期的评估,安全造成企业对云计算呈谨慎态度的局面正在改观。
   还有众多的云计算调查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出企业对云计算的钟情。虽然安全的担心仍然存在,但云服务的效能、可用性、评估预期、IT部门对系统的控制权是否会导致岗位流失等更多的隐忧正在浮现,安全从云计算诞生就背上的包袱和阴霾正在被驱散。
   同时,云计算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和整个产业都要有耐心走好这个过程,从整个行业进展情况来看,可能很多企业都要花多则6~7年,少则3~5年来过渡,而目标也不是简单地将数据中心搬到公有云或变成私有云。同样之于安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平台、终端计算,每个层次都不能忽视安全,每个层面都需要安全,包括管理也需要安全,安全不是支离破碎的,不是某一个环节把安全考虑好了就一劳永逸了。所以需要从各个层面看现有架构所处安全体系的阶段,包括传统组件、基础架构、技术应用、开发等。新的应用方式的出现,都是对安全的巨大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将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比如新老应用,与云及现有安全架构的兼容性问题如何考虑?数据在云端和本地的风险和合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应该如何考虑?迁移策略是怎样的,迁移过程中,安全策略如何掌控动态变化?虚拟化打破了物理的硬性绑定,流动的数据和应用,其安全如何考虑?
  
   共鸣:安全责任归属发生的改变
  
   根据CSA云安全联盟发布的《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对云计算安全的定义,云计算中安全控制的主要部分与其他IT环境中的安全控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根据企业采用的云服务模型、运行模式以及提供云服务的技术,与传统IT解决方案相比云计算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
   如上所述,企业对云计算安全的谨慎态度,已经随着云的逐步深入,转嫁到其他方面的担忧,比如云的效能、可用性等。云计算的重要吸引力之一就在于经济上的可扩展性、标准化提供的成本效率。为了支撑这种成本效率,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必须足够灵活,以服务最大可能的用户数、最大化企业的市场。而安全集成到这些服务方案中将使得方案变得僵化。虽然安全只是使得云服务僵化的原因之一,但与数据和信息所面临的风险相比,安全的集成必不可少。所以明确的可纠责性,清楚企业安全现状的成熟度,有效安全控制的级别等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CSA联盟给出的安全责任根据云服务模式划分为:在SaaS环境中,安全控制及其范围在服务合同中进行协商,服务等级、隐私和符合性等也都在合同中指出。在IaaS中,低层基础设施和抽象层的安全保护属于提供商职责,其他职责则属于客户。PaaS则居于两者之间,提供商为平台自身提供安全保护,平台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如何安全地开发这些应用则为客户的职责。
  
   共鸣:私有云与公有云谁更安全
  
   首先要清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定义,公有云由云服务供应商提供,其云基础设施、平台或应用为公众或企业提供服务。私有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只为企业运行和服务,由企业自身负责管理。当然企业也可以在自建私有云的同时,一些业务也可以选择公有云服务提供支撑,这就是混合云的概念了。
   简而言之,私有云是在企业内部署的,有明确的边界,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私有云就更加安全呢?正如CSA对云计算安全定义的那样,云计算安全控制的主要部分与传统IT环境的安全控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公有云供应商维护其云环境的安全,只是其为公众提供云服务,而私有云是企业维护自身云的安全,为自己提供云服务。它们共同面对的安全问题都来自云计算的特性,即虚拟化所提供的动态性,意味着即便是私有云,如果云环境的一个虚拟机存在安全威胁,虚拟机间的通信就会存在安全威胁,而企业传统安全架构和防护措施可能就会被轻易越过。那么企业私有云安全边界是需要动态地变化,还是像传统安全边界一样面临挑战?
   同时,企业正在不断提升其安全系统的级别,即高级安全系统的构建。那么这样的系统需要可信,基于信誉、智能感知、背景感知、自动化管理、对安全策略的动态部署等等。简言之,完全打破人工对安全的更新、维护、管理,尽量节约人工成本。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满足云的安全自动化的能力与目前企业的人工安全实践并不匹配,企业是该牵强地附和云的自动化要求,还是等待技术进一步完善,在安全与云基础设施完全匹配前,平衡更多的条件和因素?据笔者了解,在未来发布的新版本《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中,将有专门的主题,讨论企业私有云安全的内容。
   再看公有云,在《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V2.1中。所涉及的云计算安全的内容范畴大多数与公有云的安全有关,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不同云服务模式的职责分配。企业可能会问既然选择了公有云服务,为什么还要对云环境承担责任,甚至依然倔强地认为私有云比公有云在安全方面更具优越性。坦率地说,如果企业决定选择公有云的服务,那么首先要充分信任云供应商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能力,并与供应商明确各自控制范围的安全范畴,并尽最大可能将企业本身需要维护的安全内容做到完善;而不是当面对公有云的时候,模糊职责范围,不去履行企业自身应尽的责任。
   总结一下,私有云即使在企业控制范围内,如果使用不善,依然面临安全威胁的挑战,公有云如果与供应商一起,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和合作,也能达到更好的安全性。
   在《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V2.1中,指出了12个关键领域的云计算安全控制范围,分为治理和运行。治理部分包括:治理和企业风险管理,法律和电子证据的发现,合规和审计,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运行部分包括:传统安全、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数据中心运行,事件响应、通告和补救,应用安全,加密和密钥管理,身份和访问管理,虚拟化。并给出了详细的治理和运行建议。
  
   挑战:云计算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异同和挑战
  
   为什么我们说云计算安全与传统安全区别不大?现在就来看看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第一,目标是相同的,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和完整;第二,保护对象相同,保护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安全性;第三,采用的技术类似,比如传统的加解密技术、安全检测技术等。
   不同点:比如云计算服务模式导致的安全问题,虚拟化带来的技术和管理问题等。
   那么云计算安全会面临哪些安全威胁挑战?主要来源于技术、管理和法律风险三个方面。挑战包括:
   1.数据集中。聚集的用户、应用和数据资源更方便黑客发动集中的攻击,事故一旦产生,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
   2.传统基于物理安全边界的防护机制在云计算的环境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3.基于云的业务模式给数据安全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云计算的系统非常大,发生故障的时候,如何快速地定位问题所在,挑战也很大。
   5.云计算的开放性对接口安全提出新的要求。
   6.管理方面。挑战在于管理权方面,云计算数据的管理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比如公有云服务方面,是否给供应商提供一些高权限的管理;还有就是在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之间需要在安全方面达成一致;还有就是在协同和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发生攻击时的联动,对运营管理的模式提出了一些要求;还有监管方面的挑战等。
   7.在法律风险方面主要是地域性的问题。云计算应用引发了地域性弱,信息流动性大的特点,在信息安全监管、隐私保护等方面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总结
  
   虚拟化和安全是伴随云计算概念诞生相关性最紧密的两项技术,而二者也是紧密联系的,虚拟化给安全重新思考和构建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反之,安全技术对虚拟化动态的保障可加速其部署和企业接受的步伐,这都将大大促进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如果说在云计算的热潮中,哪项技术是最冷静的,首推安全。正是因为产业,用户近乎苛刻的担忧,让云计算安全的发展很务实,也很踏实。不管企业和用户对云计算的接纳程度,是急需云的效果,还是安全确实让企业放心了,现实情况是云计算安全的成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套用一句成语“云计算尚未成功,安全仍需努力。”
其他文献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以其坚贞不渝的爱情内容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在百姓中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牛郎织女故事的由来及与哪个地方、哪处名胜相
<正> 词组是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之一,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是大于词又小于句子的一种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里,词组的组合主要是依靠词序和虚词这两种方式。
国家档案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发布,是档案工作改革的重大突破,它顺应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使计算机技术优势充分地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管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利用的不断深化则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充分利用才能使档案的潜在价值得以实现.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认真抓好当前档案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以新思路推进档案工作新发展.
<正> 根据输电线路事故的统计数字和从运行10~30年的线路部件中取样试验,表明其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显著地削弱,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地降低了这些线路的运行可靠性。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人们在筹集和运用资金的金融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非对称状况造成的.